1.城镇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大部分道路结构组成是多层次的,但层数不宜过多。 2.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对路面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要求也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各结构层的材料回弹模量应自上而下递减,基层材料与面层材料的回弹模量比应大于或等于0.3;土基回弹模量与基层(或底基层)的回弹模量比宜为0.08~0.4。 3.按使用要求、受力状况、土基支承条件和自然因素影响程度的不同,在路基顶面采用不同规格和要求的材料分别铺设基层和面层等结构层。 4.面层、基层的结构类型及厚度应与交通量相适应。交通量大、轴载重时,应采用高等级面层与强度较高的结合料稳定类材料基层。 5.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应适当加厚面层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轻反射裂缝。
1 引言 路面使用性能有功能性能和结构性能之分,而功能性能又包含行驶质量和安全性两方面的内容。本文主要研究路面行驶质量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路面使用性能的预测是路面设计、路面管理、路面养护以及行车费用评估等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与路面设计方法相比,国内外对于路面使用性能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对行驶质量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目前,随着路面管理系统的推广与普及,许多国家和地区依据各自的需要和不同的客观条件,建立了不同形式的预测模型。这些模型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整个路网中路面性能变化规律,但就特定路段而言,不能分析路面结构组合对路面使用性能的影响。 在路面
一、结构组成(一)基本原则1.城镇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层间结合必须紧密稳定,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应力传递的连续性。大部分道路结构组成是多层次的,但层数不宜过多。2.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对路面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弱
最近工程结束 进入验收状态了 我们这是2级路 沥青路面 设计是 1cm封层+5cmAC20+4cmAC13 的沥青路面结构 那么问题来了 对结果是按10cm路面评定还是按9cm路面来评定
关于彩色沥青路面色论坛中一个很好的帖子《彩色沥青路面技术指南》(上海市地方标准)http://bbs.co188.com/content/0_971065_1.html彩色沥青路面色彩鲜明,具有交通诱导、警示作用。但是彩色沥青路面造价远高于普通沥青路面,不可能大规模应用。《彩色沥青路面技术指南》适用范围:对于人行道、小区道路、广场路面。下面补充一点资料
透水沥青路面怎么做,如何配置结构层,求大神指教
打算自己编个沥青路面计算程序,但是卡在了无机结合料层底拉应力系数计算上,求大神解释一下这个公式怎么用σt=f(h1/δ,h2/δ;E2/E1,E3/E2)
我在湘潭读书,发现好多沥青路面开裂,一般宽度在一厘米范围内,这个正常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避免?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6-5-18 11:25 编辑 沥青路面、材料试验及检测
1 、 Streetcoat 沥青喷绘系统介绍 Streetcoat是一项获得专利的独特技术和施工工艺,是在沥青基上打造形态逼真的路砖, 石板,石材及其他设计效果的涂层工艺。 Streetcoat把沥青的伸缩性和强度与先进的涂层技术融于一体, 由此所打造出的表面不但极具成本优势,并且持久耐用,从独特的压印设备到专业的涂层材料,我们可以把所设计的部分结合起来应用,为您
请教下各位,采用早强混凝土作为沥青路面的基层,缩缝和胀缝是否可以不配置拉杆和传力杆?如果不需要原因是什么?路桥设计新人一枚,谢谢!
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说起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目前是大多数沥青路面的通病,城市道路、公路,一条条弯弯曲曲的沥青灌缝的线条到处可见,各地对此的处理也方案也是遍地开花,比如湖南省路桥集团编写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工法》,比如浙江省正在大规模推广的《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震动成型施工法》,比如说常用的土工织物等等,但除了水泥稳定碎石震动成型法本人接触较多外,其他仅停留在文字理解上,现在有请各位针对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控制表达下自己的意见或者比较成熟的论文。(注:所谓水泥稳定碎石基层震动成型法,是在不影响基层的压实度等数据的前提下,通过降低基层水泥剂量来控制基层裂缝,从而达到对路面裂缝的控制)
不要钱啊 随便下
如题,不错的东西了,绿版,识货的下吧
谁有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案例?即具体怎样设计。 等级为二级 累计当量轴次150万左右。 我的邮箱是:112098952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