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平面及纵断面设计要点剖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单幅路 俗称“一块板”断面。各种车辆在车道上混合行驶。在交通组织上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 (1)划出快、慢车行驶分车线,快车和机动车辆在中间行驶,慢车和非机动车靠两侧行驶。 (2)不划分车线,车道的使用可以在不影响安全的条件下予以调整。如只允许机动车辆沿同一方向行驶的“单行道”;限制载重汽车和非机动车行驶,只允许小客车和公共汽车通行的街道;限制各种机动车辆、只允许行人通行的“步行道”等。上述措施,可以是相对不变的,也可以是按规定的周期变换的。 2.双幅路 俗称“两块板”断面。在车道中心用分隔带或分隔墩将车行道分为两半,上、下行车辆分向行驶。各自再根据需要决定是否划分快、慢车道。 3.三幅路 俗称“三块板”断面。中间为双向行驶的机动车车道,两侧为靠右侧行驶的非机动车车道。 4.四幅路 俗称“四块板”断面,在三幅路的基础上,再将中间机动车车道分隔为二,分向行驶。
城市道路作为城市结构的骨架,满足城市交通需求(人流和物流),同时也是城市抗灾减灾功能,还有城市景观功能等。因此城市道路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对经济技术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工程投资主体一般为政府,行政领导干预较多,特别是中小城市尤其如此。了解一下各地城市道路横断面设计情况,根据不同的道路等级、不同的城市类型。
不要钱啊 快下吧
07MR403_城市道路-护坡
今天进行一条城市道路纵断面设计的时候发现这样一些问题:规划路网比较密,两三百米就有一个平交口,每一个平交口都有一个规划高程。如果以规划控制高程为边坡点进行纵段设计,一旦设置竖曲线之后那一点实际高程就不是规划高程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方式,要么将这一点高程增大(或减小),设置竖曲线后再核查该点设计高程;要么将变坡点前后进行一些移动,以确保最后平面交叉中心点和规划控制高程相同。后者容易造成交叉口前后纵坡的不利组合。所以在设置竖曲线都情况下本人倾向于调整变坡点(即平面交叉中心点)高程解决。 但是,同时我们知道,平面交叉口是要单独进行竖向设计的,只要把平交口中心点作为高程控制点进行设计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设置了竖曲线也没多大用处,反而可能出现一些问题。 不知道那位同仁有处理这方面问题比较独到的见解?最好是有那位做市政道路经验丰富的人指点一下。
在进行城市道路横断面综合布置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首先应保证车辆和行人的交通安全与畅通 城市道路具有许多功能,它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要为城市的发展创造良好的交通服务环境,满足城市日益发展对交通增长的需求。因此,必须考虑到机动车日益增长的要求。同时,由于存在着大量非机动车,在横断面设计中还应充分注意合理安排非机动车的位置。此外,人行道的宽度应能满足随着经济的发展,行人增长对人行道宽度的要求。 2.应充分发挥绿带的作用 植树造林和布置绿带能美化城市、美化街道,同时又能起到卫生和交通安全的作用。在布设绿带时,既可与分隔带结合,又可与人行道结合;既可作不同平面上的横断面的衔接部分,又可作为横断面的备用地带。 3.应与道路的性质和特点配合 道路的主要功能是为交通服务,但对于不同性质的道路,各自的特点和要求是不因此,在横断面综合布置上也应有所不同。
如图, 城市道路采取每车道加宽值,那加宽后的车道形式是否是图上这样。还是把所有车道加宽值集中加在内侧一个车道上? 还望大家帮忙解答疑惑,谢谢了!
1)视距是公路设计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在道路的平面上和纵断面上都应保证必要的视距。公路视距数值相对从大到小为:超车视距、识别视距、会车视距、货车停车视距、停车视距。2)此外,还有路线规范中10.3节中引道视距(在数值上等于停车视距)、安全交叉停车视距、交叉口处通视三角形(停车视距构成的视距三角形。3)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应采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公路视距采用会车视距(采取分道行驶措施的路段用停车视距),二三四级双车道公路还应间隔设置满足超车视距的路段;各级公路在互通立交、服务区、停车区、客汽停靠站等出入口路段都应满足识别视距,受限路段采用1.25倍的停车视距。4)路线规范7.9.1条文说明中计算停车视距采用行驶速度V行,其取值规定如下:V设=120-80km/h时,行驶速度V行取85%V设V设=60-40km/h时,行驶速度V行取90%V设V设=30-20km/h时,行驶速度V行取V设5)《技术标准》(JTG B01-2014)附录B对货车停车视距、识别视距进行了规定,对比《路线规范》(JTG D20-2017),增加了货
各类宽度符号的后缀太多,这个是我总结的符号代表的英文意思,不一定很准确,但是对于理解哪个是哪个宽度,免得拿着规范一个个对,节省很多时间。 c car/curb b bicycle/both p pedestrian/pavement r red m medium l lateral s safety d division s separation a all? g green f facility
05MR401城市道路--附属工程
一、 我国城市道路分类及其主要技术指标 《道路广场园林绿地设计》 梁永基、 王莲清主编, 林业出版社。 我国城市道路分 为四类: 1、 快速路 2、 主干路 3、 次干路 4、 支路 1、 快速路在特大城市或大城市设置, 联系市区 和主要的近郊区、 卫星城对外公路等, 为城 市中大量、 长距离快速交通服务, 对向车行 道之间应设中央分隔带, 其进出口应采用全 控 制或部分控制, 快速路上的机动车道两侧 不应设置非机动车道, 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 量车 流、 人流的公共建筑物进出口, 机动车 设计时速 60-80 千米/小时。 2、 主干路为连接城市的主要工业区、 住宅区、 客货 运中心等主要分区的干路, 以交通功能 为主, 是城市内部的交通大动脉。自行车交通量大时, 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 如三幅路 或四幅路。 主干路两侧不宜设置吸引大量车流
城市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街道绿化搞好了,不仅美化街景,而且还有净化空气、减弱噪音、减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保护路面、组织城市交通、维护交通等作用,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些年,全国各城市都加大了园林绿化力度,争创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园林部门把创“全国园林城”作为重要任务,街道绿化作为城市的“脸面”,是重中之重。因此,新街道的绿化建设,老旧街道的绿化改造,成为大多数中小城市园林部门每年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 城市道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主要考虑艺术效果和功能效果。 1.乔木的选择。 乔木在街道绿化中,主要作为行道树,作用主要是夏季为行人遮荫、美化街景,因此选择品种时主要从下面几方面着手:(1)株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或花型、叶型、果实奇特,或花色鲜艳,或花期长),最好叶秋季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2)生命力强健,病虫害少,便于管理,管理费用低,花、果、枝叶无不良气味;(3)树木发芽早、落叶晚,适合本地区正常生长,晚秋落叶期在短时间
【论文关键词】:城市;道路;维修 【论文摘要】:接缝修补,接缝施工时,为保证清缝质量,对杂物填充较多的纵缝,必须用切缝机切割,其他缝也应用铁铲对杂物和老化的填料进行清理,然后用高压气体吹净。 一、道路的病害概述 城市道路路面损坏可分为;断裂类、竖向位移类、接缝类和表层类,断裂类主要是指纵、横、斜向裂缝和交叉裂缝、断裂板等;竖向位移类主要指沉陷和胀起;接缝类主要指裂缝的填缝料损坏、蜡台和拱起等;表层类主要指坑洞、露骨、网裂和起皮、粗集料冻融裂纹、修补损坏等。 二、道路病害的处治对策 (一) 裂缝修补 路面裂缝形式多样,处治时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缝宽不足0.5mm的非扩展性表面裂缝,采用压注灌浆法;局部性裂缝,且缝口较宽时,采取扩缝灌浆法;对贯穿全厚的裂缝,采用条带罩面法。对裂缝宽度大于3mm的裂缝,用环氧树脂与固化剂搅拌均匀后直接灌注。 (二) 接缝修补 接缝施工时,为保证清缝质量,对杂物填充较多
07MR403城市道路-护坡.rar
北京的路-建翔桥
最近在做一个工可,第一次弄这玩意,烦死了,参考的都是公路的,对于那个《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中对城市道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深度的 第八章 城市道路新技术应用及建议科研项目 很费解,没有什么可以参考的,我该怎么写啊!!现在哪有什么新技术啊~~~可不可以不要这章内容!有知道的大大们,告诉告诉我呗~~~谢啦~~~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2第6.3.2条规定,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当遇特殊困难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边沟,或采取其它排水设施,现在好像锯齿形边沟由于施工困难,影响景观,不用了,大家现在都用什么排水方法呢,我们这边是加密雨水口,雨水口间距8-10米,还有没有其它的排水方法呢,在道路两侧设置两侧暗沟也是可以的,但是有不有标图呢?谢谢
刚毕业进入设计院,总工说我是新人,尝试学习一下新的软件,用于城市道路三维仿真,准确计算土石方工程量等,院里在改革打算朝着智能化发展。。。市政院,本来是交通工程专业的,其实不是很熟悉这方面,关键是还没有师傅带--跪求大神指点迷津
道路照明节能是个老话题了,根据近两年的统计,我国的照明耗电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2% 以上,而城市道路照明又占照明耗电量的30% 以上,因此,城市道路照明在电能的消耗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城市道路照明节能是一个重要的节能范畴。本文结合多年来的城市照明工作实践,对城市照明中的主要节能措施进行一些初步分析和探讨,与大家共商。 1 合理进行项目设计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是节能的一个关键环节。一个项目建设的能耗是否合理,主要就是看设计是否合理。前几年,各地不少城市在城市照明中出现盲目攀比现象,认为搞得越亮越好,远远超过有关国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