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设计的地暖图纸,没有用软件的,大家多多请教.
我是新接触这方面的新人,但想要学习画地暖盘管图,可我有不知道怎样来画,按什么要求和标准来画。求你们会的给小弟传授技术及经验,这关乎小弟的工作前景~~ 拜托了 ~!我QQ260505034 有意教的我定当虚心求教~!
刚刚接触了一个住宅地暖设计项目,设计中遇到了很多不太明白的细节问题,现发帖求助下1 规范上说各环路之间的长度应尽量接近,为了水力平衡。 我从网上下载的一部分地暖图纸,有些图纸上的环路长度差的很多,有些地暖系统中,某一环路带的是卫生间的散热器, 不知道这种情况下,系统还会不会平衡,仅仅依靠分集水器处的球阀调节,可以使各个环路平衡吗?2. 不知道大家画完盘管之后,会不会校核盘管的散热量是否满足房间所需热负荷的要求?
1. 25.4平米负荷算下1416W, 用天正算盘管间距是尽然说大于400, 我这才50多瓦/平米, 还有40多的了, 那都局部采暖? 我看别人的图上都满铺的,而且还有250 200 240的了,我就碉堡了, 这TM怎么算的啊, 水温是55-45,平均温度是50吧,PERT管,在室内18情况下,查表是散热量147.4,热损失39.2 那向室内的散热量是哪个?147.4还是147.4-39.2.这J8处规范的小学没毕业吧,间距怎么算呢? 2. 地暖负荷计算时算地面吗?地面时热的怎么会有负荷呢?按对流换热的90%算,那就是按暖气片算在*90%吗?
1、我听说地暖盘管实际施工的时候根本就不看设计图,顶多是参考一下间距,每一路管长也不是按设计走的,好像是每一路80/100/120米,盘完就完了,是这样吗?2、如果是这样的话,那设计的时候把分水器和间距表示出就行了呀。盘管是在是太费时间精力又无意义的事了。3、有没有不画盘管,只把分水器和间距定好,审图也没问题的。介绍介绍啊!谢谢
有点搞不懂地暖管回路的设计,比如一个分集水器有4个回路,管4个房间,分集水器放在一个房间内,那么这个房间内的回路就会比其他回路短,那么就会水力不平衡了啊~而且另外3个回路的加热管都要经过这个房间,那么我理解就是那3个房间的加热管负担了部分这个房间的热负荷。那么这样就会存在计算上的差错啊。因为当初的计算是按4个房间分别算的,但实际上加热管负荷分配不是这样的啊~这样就会造成每路的实际水量和计算的有误差啊~不知大家有没有这种想法
昨天,有一地暖工程项目去和建设单位谈,谈到节能建筑我们想重新把地暖施工图做一下优化,建设单位把设计人员叫来一起协商,按我们的思路可以把地暖管间距调整为250-300mm,这样即不影响效果又把地暖投资成本降下来,两全其美的事;可是设计老姐说不行我是按规范设计的,拿出《地暖技术规程》打开后面的有效散热量表,在比较150mm的间距与300mm的间距的有效散热量,:'( 我心里想你就照着葫芦画瓢吧!:@ 简直是一根筋,太保守了,100%的保守。:$ 不知道大家又没有如此的经历呢!
现在遇到一个难题 就是这个利用地暖管预埋在楼板里进行吊顶辐射制冷要怎么设计? 各位前辈大侠有没有做过的啊?给指点指点 如果可以给说的尽量详细一些 还有有什么资料可以看得也推荐一下 小的现在是一头雾水
别墅的地暖设计由于楼层较多,房间位置较分散,涉及到壁挂炉扬程不够,功率要求高以及分水器数量多,各个回路长度不等等情况,对我们这些新手来说实在是头疼.请教各位DX,别墅地暖设计如何解决以上问题,同时如何解决各楼层分水器的连接,如何解决各个楼层不同温度的需求??谢谢,鞠躬了!
因为拉管子的时候一拉就是300米,只能确保2头的壁厚.中间的壁厚就没有办法控制了。大家有好的办法么?还有就是地暖管能用直接连接起来吗????请大家帮个忙。谢谢。
计算负荷的时候,规范中说负荷应该扣除上层盘管向下的传热量,(技术规程)1、本人考虑应该最好不要扣除上层传热量,这个也应该算做间歇式供暖的计算方式吧2、盘管间距的选择应该是盘管的散热量减去盘管向下的传热量去除房间负荷才更合适不知道大家怎么认为??
1.公建走廊的地暖是否设计?2.住宅的户型大小差别很大,地暖环路无法平衡,我用相临环路带其他房间的,合适么?3.计算出地暖的间距,设计按照计算的做了,但是施工基本不按设计间距走,为了施工方便,基本都是盘300的,怎么解决啊?有空的高手帮我看看...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房间得到加热管的散热量和管间距有关和管径无关,各回路阻力和管长、管径有关。所以在同一个分水器出来的回路都选相同管径。这样阻力相等导致流量相等导致流速相等。但是这样的话散热量小的回路是怎么达到散热量小的目的呢?
我在做毕业设计的时候考虑了地暖荷载,但是现在不知道地暖荷载的值取多少,恒载和荷载分别取多大请各位前辈指点一下
本人做地暖施工的设备多年,最近想详细了解下地暖工程从开始到结束 的各项细节,求师傅们指点一二,该如何学习,越具体越好。 从选择管材和壁挂炉等 一直到施工结束验收到售后各项技术该如何学习?
根据《技术措施》和《北京技术细则》除顶层外,每层热媒的供热量与房间的热负荷可近似相同,也就是选用一定间距的加热管(假设供回温度,室内计算温度,地面材质已定,其他条件符合《规程》附录A呃规定),使其供热量大于等于计算得到的热负荷就行了。 那么需要大于等于热负荷的供热量,是附录A中的哪一项?我分别看了《北京技术细则》和大红本,觉得加热管能提供的热量应该是左边那列(有效散热量/向上散热量)和右边那列(热损失/向下散热量)的和。可是PE-X管,平均温度50度,室内16度,地面层为水泥的条件下,300间距的加热管提供的热量是156.1+41.4=197.2W/m2 我觉得太大了 难道之前的说法不对?呵呵 请前辈们帮我解惑
目前,在我们采用地暖设计的过程时,不能盲目的选择安装,那样既不能确保地暖系统的质量也不能保证它的安全,因此合理的地暖设计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呢? 首先要清楚地暖设计涉及到热负荷计算、盘管间距设计、盘管方式设计 、分集水器的设计等等.以下我们分别对这些参数做逐步介绍。 一、地暖热负荷计算 1、首先地暖的散热量较暖气散热要高2℃-3℃,故采暖热负荷宜取房间常规计算采暖负荷的90%或将房间温度降低2℃计算。 2、采用分户独立式热源或集中采暖分户热计量的住宅,应考虑间歇采暖和相邻房间不采暖时户间传热等因素,并以适当修正系
在网上看到有人回收地暖管PEX-A废料,大家怎么理解这件事情。
在地暖设计的过程中,我感受到很多的阻力。主要是规范在很多细节上不够细,甚至自相矛盾。比如地面平均温度的最高限值,与表面散热量的的矛盾。从负荷计算到求出单位面积的散热量,下了很大工夫,到查表时会发现,那些算的根本就没用,间距就那么几种,就算可以随便设计间距,总不能精确到毫米吧,就算能精确到毫米,又会发现对散热影响最大是供回水温度。如果负荷计算中单位面积散热量高了怎么办,规程上说的简单,加辅助加热。就算搞上了,增加投资不说,人家甲呀肯定不乐意呀。还有就是求单位面积散热量的计算,规程要求考虑家具等的影响,到底影响取多大合适呢?规程上没说,很多人说按经验取70%,真不知他这个“经验”从何而来,我们院最早不过是80年代做过一个。甚至有人取60%,太随意。负荷计算已完全没意义。这个数定不下来,在算单位地面散热量时的非加热表面的加权平均温度怎么个加权法。纯粹扯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