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问大家关于机电管线方面的深化设计,属不属于设计呢? 深化设计应该由哪个单位负责呢?从事深化设计方面的人员以后能不能走设计这条路呢?
污水管线改造,需要注意什么问题?1、污水井需要按照原来井位布置么?保证支管接入2、支管还用设计么?还是用原来的支管?3、还有什么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么?第一次做污水改造,不知道和新建污水管线有什么特别注意的地方,麻烦各位前辈指点一下
设计中同一楼层总配电箱到分配电箱采用SC50或SC70不等的管子沿楼面敷设,但实际施工如何解决?一般这么大号的管子沿楼面敷设考虑其他管子交错和楼面保护层,实际施工困难,哪位师傅能出个好点子
管线综合排布策划目的 经过优化,对管线、设备综合排布,使管线、设备整体布局有序、合理、美观,最大程度的提高和满足建筑使用空间;降本增效。 机电安装工程施工前的总体策划是保证机电安装工程质量的必要阶段,对于现代建筑工程,特别是具有较复杂功能的智能建筑,其机电系统很复杂,子系统很多。而机电系统全部都是由管、线将功能设备连结而成,这些管、线、设备在建筑物内必定要占据一定的空间,而现代建筑的内部空间是有限的。所以,机电安装工程的管、线、设备的合理布置就成为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策划的首要任务。 管线综合排布的总原则 以梁板式地下室为例,小管让大管,有压管让无压管,水管让风管;考虑到地下室主梁和顶板的距离,为了减少桥架和风管的翻弯。具体布置原则为:喷淋主管贴梁敷设,位于最上层;风管按设计标高及走向,不作轻易改变;为保证地下室最低标高要求,所有桥架与水管遇到风管时均上翻避让。喷淋主管下方敷设桥架路由,给水及消火栓管道位于桥架下方,当桥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的工作经验,对机电管线深化设计的定义、特点、原则、方法、内容及注意事项给予了简单介绍,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一、机电管线综合深化设计的定义 机电管线综合深化设计,就是将同一区域内的机电管线进行综合,根据不同管线的不同的性质、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施工要求、结合建筑装修的要求,进行统筹的管线位置排布。 二、机电管线综合深化设计的必要性 设计院给排水、动力与照明、通风与空调、弱电等各专业设计人员各自布置管线和出图,配合不足,甚至部分专业系多家设计院设计,加之施工过程受到现场情况、专业协调、物资供应、技术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部的、隐性的、不可预见的问题,导致一些设备及管线会在建筑平面、立面位置上相互交叉发生冲突,延缓施工进度,增加施工成本,甚至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这就要求我们综合机电专业施工前必须进行深化设计,综合考虑设备和管线布置。 三、机电管线综合深化设计
1、地源热泵系统优化 2、室外雨污管网优化 3、室外排水管道埋设深度优化 4、室外检查井及井盖优化
各位同仁,我现在正在做综合管线共沟埋设工程,电力单独,所有弱电集中埋设,那位同仁有相关施工组织设计请发份给我好吗?最近太忙,没时间区写。还有给水无缝钢管过桥敷设的专项施工组织设计,请问那位同仁有啊。帮帮忙啊。等着用啊
从高程33米的水池引水到高程为0米的地方修建泵站,泵站将水打到高程为110的水池(360方),其中泵站出来的管线最底高程为-8米,管线沿山势走,日用水为300方左右,施工地为山区,有什么的=好的建议啊?我用的是DN100的PP-R管(1.6MPa),水泵选用的流量为23 m3/h,扬程为140,这样可以吗
室外冷水管线的设计问题:1.冷冻站出来的供空调用的冷水管线 室外部分,属于热力管线吗?设计原则也是高点放气,低点泄水吗?2.如果是2管制的管线,冷水水公用的,设计就是按照供热管网的设计吧?3.这个冷水管线是12度/7度,外网有什么可用的图集吗?
从总图设计角度讲,管线综合设计不属于特别有难度的工作,说简单点无非是把各个专业的管线按照一定位置排好,尽量减少碰撞。但实践中往往是管线综合最容易出问题,跑现场最多的就是去解决管线碰撞问题。 其实在管线综合设计中,设计不是重点,重要的是要善于协调各专业,解决矛盾,把握平衡,这才是管线综合的影响力。 首先,应该对各专业的管线状况了如指掌,有多少管线,哪些是直埋的,哪些是架空的,井了解各类管线的基本走向和管径,当然,此时的数据可以粗略点。 然后,根据这些资料,绘制第一版的管线汇总图,在这份图纸中应包含所有的管线及其干管走向和坐标定位,提交给各专业,接下去就让各专业在这版管线汇总图上进行深化设计,由于干管坐标确定了,各主要管线不会发生碰撞,也就避免了大的调整。 各专业将深化后的图纸(应包括所有的干管、支管和各类井)提交给总图专业后,需要进行二次汇总,这次主要确定支管和井的位置,在细节上减少碰撞可能。 最后,将二次汇总的图纸提交给各专业,井征求各专业的意见。如无重大改动,则表示管线综合基本结束
在百度中下载的,认为有参考价值。室外管线宜采用地下敷设的方式。地下管线的走向,宜沿道路或与主体建筑平行布置,并力求管线顺直、短捷和适当集中,尽量减少转弯,并应使管线之间及管线与道路之间尽量减少交叉;管线及各构筑物的布置应考虑不影响建筑物安全和防止管线、构筑物受腐蚀、沉陷、震动及重压。一般情况下,居住小区的室外管线有给水管、雨水管、污水管、中水管、热力管、燃气管、电力电缆、电信电缆、有线电视电缆、路灯电缆、消防信号线等智能化管线,还有检查井、排洪沟、化粪池等构筑物。给水管又分生活给水及消防给水,且生活和消防给水又分市政直接给水管及二次加压供水管;消防给水又分消火栓给水及自动喷水灭火给水管线;电力管一般分高、低压两种,高压电缆(10 kV) 是从市政管网到开闭所,及开闭所到变配电室之间的管线;低压电缆(380 V) 是从变配电室引出的至各用户之间的管线。在实际工程设计中,要根据管线的种类、道路的宽度、建筑物之间的间距等要素,按照管线的布置原则,合理有效地把所需要的各种管线各就各位。1 布置原则1.1室外主要管线布置原则(1)由于居住小区的用
王飞老师的直埋供暖管线设计一书中利用弹性抗弯铰解析法计算弯头强度,弯头臂长应满足≥2.3/K,而实际现场许多情况不能满足此条件,比如弯头一侧200米长,另一端为3米,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如何计算,先谢谢大虾们。
现在正在做一个工业厂区的电气外管网,对于强电排管和弱电排管的布置我现在考虑强电排管与弱电排管平行敷设,间距0.5米,在需要布置电缆井的位置可否强电排管与弱电排管共用一个室外电缆井,强电排管里面走的是0.4KV的电缆,我之前见过一个总图是共用电缆井的,但是我没有找到规范依据,大家可否给点建议,或给出规范出处!
请问高手,一栋05年三层别墅,开发商原有强电箱、弱电箱各一个,设于一层。线路走桥架从管道井上二三楼。三相240A设计。原有灯线、插座线等都走天。顶面未做封闭,需业主进场后自行吊顶封闭。装修公司进场后,设计19个回路。摒弃电线从桥架经管道井到二三楼路径,而是每回路直接从配电箱接4分pvc管,接了19根,钻天花板引线到二三楼。电路全从地上走。引线过程中绕线明显,走的都是最远距离,到三楼的回路几乎要走10个直角弯才能进房间。该房需安装电地热。电地热经销商设计190A的总用电量,要求单独设配电箱。因每间房可以单独温控,设计了20个回路。装修公司将此配电箱也放在一楼,20回路全从此到二三楼。请教高手,一个配电箱设计合理吗?是否应该分层设三个?4分管是否管径过小?19个回路:厨房4回路;皇明太阳能1回路;卫星电视1回路;花园1回路;软水1回路;弱电箱1回路;卫生间4回路,其中一楼卫生间2个回路;普通插座3回路,以上都是4平方线。照明2.5平方3回路。19根pvc管直接连接在一个240A的配电箱上,此
本人由施工转为景观照明设计人员,有个疑问,关于管线的设计原则,最短原则?可以随意穿结构和隔墙吗?还是说尽可能的避免穿墙,沿吊顶内部敷设?
来源:土木智库 管线综合平衡技术是应用于机电安装工程的施工管理技术,涉及到机电工程中暖通、给排水、电气、建筑智能化等专业的管线安装。为确保工程工期和工程质量,避免因各专业设计不协调和设计变更产生的“返工”等经济损失,避免在选用各种支吊架时因选用规格过大造成浪费、选用规格过小造成事故隐患等现象,通过对设计图纸的综合考虑及深化设计,在未施工前先根据所要施工的图纸利用BIM技术进行图纸“预装配”,通过典型的截面图及三维模拟可以直观的把设计图纸上的问题全部暴露出来,尤其是在施工中各专业之间的位置冲突和标高“打架”问题。目前都在施工前,通过在图纸上提前解决“打架”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基本做到一次成型,减少了因变更和拆改带来的损失。利用BIM技术就可以有效的解决上述提到的管道“打架”问题。 利用BIM技术进行管线碰撞,分析设计图纸存在的问题
1.传统二维管线综合的缺陷 在大型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设备管线的布置由于系统繁多、布局复杂,常常出现管线之间或管线与结构构件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给施工带来麻烦,影响建筑室内净高,造成返工或浪费,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传统的设计流程中通过二维管线综合设计来协调各专业的管线布置,但它只是将各专业的平面管线布置图进行简单的叠加,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各种系统管线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各管线的原则性标高,再针对关键部位绘制局部的剖面图。总的来说存在以下缺陷:(1) 管线交叉的地方靠人眼观察,难以进行全面的分析,碰撞无法完全暴露及避免。特别是对于大型的、结构体系复杂的建筑,在梁高变化较大的地方,常常解决了管线之间的碰撞,却忽略了管线与梁之间的碰撞。
1.传统二维管线综合的缺陷 在大型复杂的建筑工程项目设计中,设备管线的布置由于系统繁多、布局复杂,常常出现管线之间或管线与结构构件之间发生碰撞的情况,给施工带来麻烦,影响建 筑室内净高,造成返工或浪费,甚至存在安全隐患。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传统的设计流程中通过二维管线综合设计来协调各专业的管线布置,但它只是将各专 业的平面管线布置图进行简单的叠加,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各种系统管线的相对位置,进而确定各管线的原则性标高,再针对关键部位绘制局部的剖面图。总的来说 存在以下缺陷:(1) 管线交叉的地方靠人眼观察,难以进行全面的分析,碰撞无法完全暴露及避免。特别是对于大型的、结构体系复杂的建筑,在梁高变化较大的地方,常常解决了管线之间的碰撞,却忽略了管线与梁之间的碰撞。
市政给水排水管道的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市政工程的建设质量,一个良好的市政给水排水管道设计,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并能够促进该城市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在进行市政给水排水穿河管线的设计过程中,也就需要按照相应的设计标准以及技术规范来严格进行其设计工作。 一、穿河管线的施工规范要求以及防洪评价报道中的审查要点 在进行穿河管线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取得一个良好的设计施工效果,也就需要充分遵循以下几点内容:①穿河管线宜采用开挖方式来进行施工,但是其穿堤项目不容易采用顶管以及定向钻的施工方式。②为了能够进一步缩短穿河的长度,并要求管线在穿越河道的过程中与水流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