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Architecture.in.Japan,超清晰[ 本帖最后由 hebe5871 于 2010-11-7 09:09 编辑 ]
日本建筑(Architecture.in.Japan).其余部分在http://bbs.co188.com/viewthread.php?tid=2548762&extra=page%3D31%26amp%3Bfilter%3D0%26amp%3Borderby%3Ddateline%26amp%3Bascdesc%3DDESC&ofid=0[ 本帖最后由 wangziquan007 于 2011-1-19 15:41 编辑 ]
一个六层的商业建筑无电梯,建筑面积1400平米,要求做配电设计,我需要向甲方提什么条件才能做配电设计?那位有相关的表格?
中国土木人,你情何以堪···!!
日本建筑(Architecture.in.Japan)(二)
又一届普利兹克建筑奖在洛杉矶揭晓,获奖的是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 伊东丰雄已经是第六位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此前的五位日本籍得主分别是:1987年获奖的丹下健三(已故)、1993年获奖的槙文彦、1995年获奖的安藤忠雄、2010年获奖的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团队。 可是楼主真心不明白:为什么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有那么多日本建筑师呢?大家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图纸简介: 商业建筑设计-------------高层写字楼0000000000000000 投稿网友: tracy999 上传时间: 2013-07-07
1、土耳其橄榄海角城 为了最大限度扩张伊斯坦布尔马尔马拉海的视野,设计师设计了这个名为“橄榄海角城”综合体项目。该设计是由连绵起伏的弧线建筑体组成,为场地内外的住宅单元都能拥有海景视野。场地位于伊斯坦布尔市中心与机场之间的橄榄海角滨水区。该项目包括住宅、以及底层的商业区和公共空间。建筑上方的立面由一系列的阳台组成栅格的造型。此外,水道根据建筑的整体布局,将海水引入到场地内部。
摘 要:对实体建筑,长信道、直条型地下商业街建 筑,在单个店铺发生火灾情况下的防烟、排烟进行深入的探讨和 分析地下商业建筑通风排烟设计,并对工程建设中风机、风阀 (口)的应用提出建设性意见。 1996年至1999年,有关单位开展了地下商业建筑火灾的 试验研究,此琐研究是在一建筑面积为640m2,可模拟地下商业 街的地上建筑中,通过燃烧10kg、30kg、60kg木垛的火灾探索性 试验,摸索巾在小火灾荷载情况下地下商业街建筑火灾的发展规 律和送风、排烟技术参数,然后做火灾荷载马30kg/m2模拟实体火灾验证性试验,提出地下商业建筑火灾时通风 排烟技术参数。即在具有代表性的长信道直条型单个店铺起火的地下商业街建筑中,通过不同的防烟排烟形式,不 同的送风量、排烟量,以及不同位置的送风、排烟等的相互组合,优选出最有利于安全疏散和逃生的最佳组合形 式,即最佳的地下商业建筑通风、排烟技术参数,为相关防火规范制(修)订提供具有科学试验依据的技术参数,同 时就风机安装位置,送风口、排烟口的安装位置等于同类工程提供应用参数。 地下商业街服装商店实体火灾试
非常经典的商业建筑设计。。
请教各位建筑设计高手,在商业建筑的疏散宽度的计算中有一条:第4.2.5条 商店营业部分疏散人数的计算,可按每层营业厅和为顾客服务用房的面积总数乘以换算系数(人/㎡)来确定: 第一、二层,每层换算系数为0.85; 第三层,换算系数为0.77; 第四层及以上各层,每层换算系数为0.60。那么我想请问各位大虾,这条规范可不可以运用到其他商业建筑上面,比如:大型的服装市场(在二次装修中可以分隔成很多间小店面的市场)、大型的批发市场等,请各位赐教,谢谢
现有多层建筑地上二层,单层建筑面积约为2200平方米,功能定为商业门面,;地下一层,建筑面积约为4000平方米,用防火墙隔开,其中约2000平方米为车库,另外部分做商业.近旁有一酒店,可利用其消防设施,请问喷淋系统如何设计考虑?由于目前不清楚将来商业门面的大小划分,应怎样考虑为好?
一、日本建筑企业的运作模式有如下一些特点: 1.所有项目都是公司直营; 2.项目部管理人员由公司派遣; 3.公司对项目部实施目标管理和预算管理; 4.材料统一采购和配送; 5.项目经理的作用主要是生产管理,包括协调合作单位、组织生产、在预算范围内完成公司制定的目标。项目风险由公司承担,项目经理的积极性除来自薪水外,主要是事业心和“爱社心”,即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 6.公司总部拥有非常强的管理和支持能力,队伍强大,分公司和项目施工人员精简。 如东京丸之内:Marunouchi Trust Tower项目,地下4层、地上37层,塔屋2层,总建筑面积115371.18m2,最高178.0m,项目管理人员只有十几名,施工人员只有80左右。 7.项目主要采用总分包模式,管理层与劳务层分开,专业化程度高。 大型建筑企业完全是管理公司,在各地承接工程,接到工程后组织管理班子,而具体施工大部分分包给专业公司完成。
有一个公建,地上共三层,总建筑面积超3000m2,地下一层为汽车库(超过十辆,设置自喷),一至三层建筑功能均分为两块,大部分为为商业用房,小部分为社区物管会所等,防火疏散上两部分独立的楼梯,单独商业部分总面积不超过3000m2,但加上会所就超过3000m2,请教各位,规范上要求的总建筑面积超3000m2的要求是指单独商业部分面积,还是包括会所的面积呢?
近来做一商业建筑,图审时要求给出安防系统防护级别,看了半天规范,也不知道是按什么确定?按普通风险的做,只有基本、提高、先进之分,若按高风险的做,才分一、二、三级,可我做的明明不属于此类,难道这也应写到说明中?
商业大堂设计之初,选用了风机盘管加新风的方式。现在冬季供暖发现出风温度虽然在27,8度。但是大堂温度很低。汇总施工报的原因,其中有 未设立门斗 未采用热风幕 热力站出水温度不够(板换出水温度42°) 平衡法调节不好(同程系统)。有没大仙知道,其中以上哪些原因对温度影响最大北京地区。。。[ 本帖最后由 beijing19860118 于 2010-12-30 12:04 编辑 ]
前段时间的日本东京天空树的帖子,有网友提到隔震措施。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照片,找了一些出来,与大家分享。日本的建筑中,采取的地震对策,基本分两种。日语一种是【制震】一种是【免震】。对应中文的话,我想应该是【抗震】与【隔震】。通俗的说就是一种方法是“刚性措施”一种方法是“柔性措施”。一种是不让建筑产生晃动,一种是让建筑在允许的范围内晃动。【制震】措施是在每层,或者每隔几层设置制震的设施,【免震】是在基础部位或者地下中间层部位设置隔震层,安装免震设备。下面分别上传一些抗震与隔震设施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