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家眼中的徽式建筑原来是这个模样》一文中,我们不但知道了徽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还知道了徽式建筑白墙黑瓦、青砖青瓦的特征,同时也对古建物所使用的材料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不论是徽式建筑中的木雕还是天井,建筑多为木料结构,以柱、枋、檩、椽等构件组成。大家都知道木料最怕火,那么古人在古代建筑防火方面都有哪些措施呢?在消防设备和消防队伍强大的今天,不论是防火科技还是防火意识,显然都要强于古代,而我们仍然在时刻强调古建筑保护、古建筑防火的重要性。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没有报警设施,没有消防栓,古代防火完全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回看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个个堪称奇迹,古人智慧不可猜想。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信仰防火1、五行之说。古人对自然现象及科技认知有限,信奉神佛,“阴阳五行”之说最为流行,认为世间万物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运动转化而成,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电视剧和电影中,我们经常看见衙署类官式古建筑通常采用黑瓦为顶、黑砖为墙,这是由于黑色不但能够彰显衙署的威严、肃穆,而且古人认为“北方壬葵水,其色属黑”,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进而蕴含有“以水
中国瓷器房屋 你住惯了你家的房子了吗?体验一下下面这些疯狂的房子吧。这座屋子由张连志设计建造,共用了4亿个瓷器碎片、5000个花瓶和4000个碟碗,还有20吨的结晶石和400个大理石雕品。石屋(葡萄牙) 这座
大厅上面是三跨三层的牌楼,牌楼底层长宽同大厅,上层宽一样,长度小些,大厅4.17米高无屋面板,有梁,外面看是三层,每层层高超过2.3米,内部却是空的,怎样计算建筑面积?
图纸简介: 简单的古建筑平面图 仅供参考 第一次做 算是个作业吧 投稿网友: mf66134338 上传时间: 2013-05-31 图
古建筑创想,这是我做建筑模型的时候做的一个古建筑模型,会动的房子。靠的是水车的动力,通过齿轮,将四个小房子带动起来。无论小房子如何转动,四个小房子的方向始终朝南,全都是齿轮的作用。挺有趣的。与大家分享分享(可惜的是模型已毁。原因是做成之后就被学校收藏了,很多人都去玩,玩着玩着就坏了。只有照片没有视频,我一直都很遗憾)发到此处 也请各位前辈指点指点。
小弟家住浙北一带,因到了结婚年龄,家里想把老房子拆了建个新房,父母提议让小弟自己设计,由于是自己本人居住,小弟也很有兴趣设计之,不求华丽大气,只求适合农村,实用美观和素雅。基地现状图,基地左边是条4米宽的水泥路,右边紧挨着祠堂,南边也是我们家的老房子,见图中白色范围,计划等房子建好后可以拿来做庭院广场一类的,北边是全部浇水泥的小操场。
很多设计者对中国各个时代的建筑形式不是很清楚,特别是屋顶的形式,本文主要介绍中国各个阶段的屋顶形式,值得学习 中国古建筑屋顶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盝顶等。其中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又分为单檐(一个屋檐)和重檐(两个或两个以上屋檐)两种,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可衍生出卷棚顶。古建筑屋顶除功能性外,还是等级的象征。其等级大小依次为: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重檐攒尖顶>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单檐攒尖顶>悬山顶>硬山顶>盝顶。此外,除上述几种屋顶外,还有扇面顶、万字顶、盔顶、勾连搭顶、十字顶、穹窿顶、圆劵顶、平顶、单坡顶、灰背顶等特殊的形式。 庑殿顶 又称四阿顶,有五脊四坡,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为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重檐庑殿顶庄重雄伟,是古建筑
图纸简介: 本图为宋代简约风格的某古镇古代客栈,包括剖面图,楼梯大样图,以及里面图等,仅供参考 投稿网友: qiannianxy 上传时间: 2014-01-08
第一次发帖,主要就是门窗的3个问题,一:两个3.8米的房间现在开的是C21的窗户,能不能开大点的?开多大的好。二:这个门M2127是不是也太小了?三:走廊这里1.5米的空间,只有M0921,那如果要撞门是不是只有80多了,能不能开个1米多的门? 各位大神求点意见,这个图纸是按照上面规划和自己的要求改了一下,本来设计师的意见是要和别人 统一,我觉得不行啊 !!
世界著名创意建筑之“扭曲的房子” 波兰的建筑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是古老而单调的,但在波兰,有一座弯曲房子,当地人都为拥有这样一座堪称现代艺术品的建筑感到骄傲。
© Antônio Preggo 当你设计你自己的家时,常常会发现
在海洋上从休斯Umbanhowar建筑师的房子 建筑公司休斯Umbanhowar的建筑师 设计的房子海滩路2号住宅。豪宅面积为335平方米 位于佛罗里达州木星岛的海岸上。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一、 可读性 中国古代的建筑比之外国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虽然建筑的形式语言很抽象,我们常用雄伟、高大、轻巧、秀丽等来形容它们。但是,先人们赋予了其以人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顶、匾额、楹联等有着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不同的社会意义、等级制度等。读懂古建筑所作的注解,我们可以领悟比建筑自身丰富得多的内涵。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阈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