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中国古代建筑史以及建筑的结构

    中国建筑是以中国长江黄河一带为中心,受此地区影响,其建筑形式类似,使用材料,工法,营造语言,空间,艺术表现与此地区相同或雷同的建筑,皆可统称为中国建筑。中国古代建筑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由于幅员辽阔,各处的气候,人文,地质等条件各不相同,而形成了中国各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尤其民居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如南方的干阑式建筑、西北的窑洞建筑、游牧民族的毡包建筑、北方的四合院建筑等等。

  • 中外建筑史及古代建筑断代发展概况

    中外建筑史复习资料(一)一、中国建筑史部分 〈一〉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概念部分 1、穿斗式 汉时成熟,南方各省多用。沿进深方向布柱,柱比较密,而柱径略小,不用梁,用“穿”贯于柱间,上可立短柱,柱顶直接承檩。优点是用料较小,山面抗风性能好;缺点是室内柱密而空间不够开阔。 2、抬梁式 春秋时成熟,北方各省多用。沿

  • 古代建筑都是如何防火的?

    在《美术家眼中的徽式建筑原来是这个模样》一文中,我们不但知道了徽式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还知道了徽式建筑白墙黑瓦、青砖青瓦的特征,同时也对古建物所使用的材料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不论是徽式建筑中的木雕还是天井,建筑多为木料结构,以柱、枋、檩、椽等构件组成。大家都知道木料最怕火,那么古人在古代建筑防火方面都有哪些措施呢?在消防设备和消防队伍强大的今天,不论是防火科技还是防火意识,显然都要强于古代,而我们仍然在时刻强调古建筑保护、古建筑防火的重要性。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没有报警设施,没有消防栓,古代防火完全靠人的主观能动性,回看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个个堪称奇迹,古人智慧不可猜想。古代建筑防火措施-信仰防火1、五行之说。古人对自然现象及科技认知有限,信奉神佛,“阴阳五行”之说最为流行,认为世间万物均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物质运动转化而成,五行之间也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在电视剧和电影中,我们经常看见衙署类官式古建筑通常采用黑瓦为顶、黑砖为墙,这是由于黑色不但能够彰显衙署的威严、肃穆,而且古人认为“北方壬葵水,其色属黑”,黑色在五行中代表水,进而蕴含有“以水

  • 2016-394 中国古代建筑史06陵墓

    2016-394 中国古代建筑史06陵墓

    中国古代建筑史06陵墓

  • 需要这些建筑史的电子教材~!

    《中国建筑史》(第五版)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外国建筑史》(第三版)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20世纪西方建筑史》(第一版)吴焕加,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版;《建筑设计资料集》—8(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第一版)(GB50352-200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建筑构造设计》(上、下)杨维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版。急需~!需要电子教材,更好了~!谢谢了~!

  • 2016-392 中国古代建筑史05—坛庙

    2016-392 中国古代建筑史05—坛庙

    中国古代建筑史05—坛庙

  •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大土壤中生长、发展,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一、 可读性 中国古代的建筑比之外国建筑多了一些人文色彩。虽然建筑的形式语言很抽象,我们常用雄伟、高大、轻巧、秀丽等来形容它们。但是,先人们赋予了其以人为的寓意。比如,不同的屋顶、匾额、楹联等有着不同的含义,象征着不同的社会意义、等级制度等。读懂古建筑所作的注解,我们可以领悟比建筑自身丰富得多的内涵。

  • 中国建筑史的保护和开发

    中国独特的古建筑,在世界上产生很大的影响!它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见证,然而中国古建筑以木为主要结构的特点,使得中国古建筑很难的得到很好的保护。现中国现存的古建筑非常少,可以利用的更是屈指可数。为了真正尊重中国文化,了解中国建筑史。望大家积极一起来讨论:怎样才能作好中国古建筑的保护和开发!谢谢!!

  • 梁思成的古代建筑之旅:转贴

    梁思成的古代建筑之旅来源:自由建筑报道 作者:侯杰天津建城虽只600年,但古代建筑却很多。中国著名的建筑史学家梁思成早年就是从实地勘查天津蓟县独乐寺、宝坻广济寺等古代建筑开始,撰写出震惊中外的调查报告,步入神秘殿堂的。 早在海外留学时,梁思成就发现国外的古代建筑普遍受到妥善的保护,甚至还有一些学者醉心于对这些人类文化遗产的研究。相比之下,中国这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所留存下来的一些弥为珍贵的古建筑却不断地遭到破坏。满怀爱国热忱的梁思成暗下决心一定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来。 梁思成认为要想做好中国古代建筑研究,不能仅在文献记载中兜圈子,还要借助于近代科学方法,开展实地调查测绘。1932年4月,梁思成在时为南开大学学生的弟弟梁思达等人的陪同下来到天津蓟县,开始对始建于宋代的独乐寺进行调查研究。他对这座古寺的山门和观音阁进行了测绘,每个斗拱的尺寸都一定要丈量准确,并绘制了外形与内部结构的全套图纸,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并在披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同时,亲自访问当地的老人。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梁思成写出第一篇调查报告《蓟县独乐寺山门考》。可以说,这是中国人第一

  • 精绝神妙的中国古代建筑

    原始社会至汉代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原始人群曾利用天然崖洞作为居住处所,或构木为巢。到了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或浅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南方出现了干栏式木构建筑。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战国时期,城市规模比以前扩大,高台建筑更为发达,并出现了砖和彩画。秦汉时期,木构架结构技术已日渐完善,其主要结构方法抬梁式和穿斗式已发展成熟,高台建筑仍然盛行,多层建筑逐步增加。石料的使用逐步增多,东汉时出现了全部石造的建筑物,如石祠、石阈和石墓。秦汉时期还修建了空前规模的宫殿、陵墓、万里长城、驰道和水利工程。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建筑体系的发展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瓦的产量和质量有所提高,金属材料被用作装饰。在技术方面,大量木塔的建造,显示了木结构技术的

  • 建筑史的基本内容和考察点

    上篇 中国建筑史1、 第一章,古代建筑各历史时期的形成背景与主要成就。 考核内容:建筑形成的历史原因和成就。2、 第二章,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演变。 考核内容:对现存历史城市的认识和分析能力。3、 第三章,宫殿、坛庙和陵墓建筑的形成与发展。 考核内容:通过现在著名建筑实例,检查学生的记忆,认识和分析批判能力。4、 第四章,宗教建筑的形成及其重要建筑实例。其覆盖中国的历史阶段最长,也是教学的重要部分。考核内容: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和技艺成就。5、 第五章,住宅建筑的形成与现在重要建筑实物。 考核内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民族所形成的多姿多彩的住宅建筑的不同特点。6、 第六章,园林建筑的形成和现存重要实例。 考核内容:皇家苑囿与私家园林的不同特点和园林设计构图的主题。7、 第八章,清式建筑做法 考核内容:清式大小式建筑物的平、立、剖面的建筑特点以及各种细部做法。下篇 外国建筑史二、 古埃及建

  • 古代建筑师如何让紫禁城保暖

    (转载) 建筑师们匠心独运,他们在建筑上采取了科学的设计办法,冬季为紫禁城“供暖”,才帮助“万岁爷”顺利过冬的。具体做法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 我国北方,冬季漫长而又寒冷。有气象数据显示,明清时,一年内北京约有一百五十余天是寒冷天气,最冷时气温可达摄氏零下二三十度。在那个没有暖气,没有电热毯、没有保暖衣、羽绒服,更没有空调的时代,生活在紫禁城里的皇上及他的嫔妃们、皇子皇孙以及大量的宫女、太监们,他们又是如何度过那寒冷而又漫长的冬季了呢? 原来,我国古代的建筑师们匠心独运,他们在建筑上采取了科学的设计办法,冬季为紫禁城“供暖”,才帮助“万岁爷”顺利过冬的。其具体做法,是将宫殿的墙壁砌成空心的“夹墙”,俗称“火墙”。墙下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于殿外的廊檐底下。炭口里烧上木炭火,热力就可顺着夹墙温暖到整个大殿。为使热力循环通畅,火道的尽头设有气孔,烟气由台基下出气口排出。而且这种火道还直通皇上的御床和宫殿内其它人睡觉的炕床下面,形成的

  • 《中国建筑史》课程总结

    摘要 通过中国建筑史课程的学习,领悟到建筑文化的重要性。建筑必须与文化相结合。经由分析建筑文化的定义,中国建筑文化的表现,中国建筑文化的影响,指出了建筑文化对于现实建筑创作的重要意义。关键词 建筑文化 中国建筑文化 人文思想 东亚唐文化圈 文明建筑观

  • 古代建筑简单参考平面图

    图纸简介: 简单的古建筑平面图 仅供参考 第一次做 算是个作业吧 投稿网友: mf66134338 上传时间: 2013-05-31 图

点击加载更多

古代建筑史

古代建筑史专题,为您提供古代建筑史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古代建筑史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古代建筑史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古代书院建筑

古代建筑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