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把建筑和景观设计作为把一种普遍的原则理性地运用于具体的设计,并且通过运用几何和均衡原则对自然进行模拟,这些都是同以上想法的重要性紧密相联的。E?K?迈耶最近的一篇随笔中,对景观建筑学中存在的普遍而又有害的二元性思维模式做了一个有启发性的批判。迈耶认为:“景观建筑学是一个混合行为,不能把二元性的两方面作为对立的情况来简单地描述。”他认为建筑和景观、男人和女人、文化和自然这些二元形式是过时看法的组成部分,它
我认为中国建筑没有问题,没有任何问题。 我接受不了有些人,批评我们的建筑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建筑毕竟是从土地上慢慢生长起来的,是一个社会的结晶,你觉得我们的房子盖得比国外的房子差,那也是各种因素加在一起的结果。它还能是什么样子呢?它既没有往前跑一步,也没有往后退一步,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如果硬要把社会正常的发展过程中有些看似“有问题”的现象指出的话,我觉得建筑师的从业心态,以及建筑教育界从学生的求学态度到老师的学术良心和知识水平与世界上许多建筑大国甚有差距。 如果9亿农民的中国,满街都是高科技建筑,那才奇怪呢!这个国家很多人的生活还处在靠老天爷赏饭吃的阶段,因此对现在的建筑而言,要解决的是大多数人的居住问题。如果说我们能够用“占世界7%的耕地解决占世界22%以上人口的吃饭问题”,那么我们此刻面对的,是要解决世界四分之一的居住问题。 每个国家、每个地区、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直观外表。我从台北到美国西岸再到北京,有种很强烈的感觉,中国有自己的时钟,这个时钟从几千年前文明开始,就上了发条,它不停地走,没有停过
转自公众号:阿卡慈奇
大家好,我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一直喜欢建筑。现在毕业了,却不能接触建筑设计方面的东西,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难道只有跨专业考建筑学硕士,或是考建筑师才行吗?但是考的话,我要什么时候才能有考建筑师的资格呢?
用情感营造诗意空间——解读景观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摘要: “围绕着我们的建筑好象都是自然存在的,简单而丰富的。它们是平常的又是特殊的,排斥一切描述,模仿与摄影。其外部的空间静谧而不张扬,然而,偶尔我们会出乎意料的从并不被人注意的景观中发现令人振奋的细节。我们从园林中悄然而过,言语在这里显的是那么多余,其中的每一件东西都拥有毋庸置疑的独特性,光线轻松而迷人。色彩则不受任何限制的表达着作者的各种情感与精神。” —— 阿尔多·西扎 关键词: 建筑景观 空间设计 这段话引自阿尔多·西扎为一本介绍巴拉干作品的书所做的序言。西扎所介绍的是一位墨西哥著名的景观建筑师路易斯·巴拉干。路易斯·巴拉干于1902年出生在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的乡村,从小在父亲的农场里长大。在1924年拿到工程学士学位后,他在父亲的资助下用两年的时间遍游了欧洲。这段时间他参观了很多城市,虽然没有在什么机构学习,但是依然受益匪浅。巴拉甘后来的设计观念深受西班牙南部的摩尔建筑、地中海的地方建筑、斐迪南德·贝克的花园以及勒·科比西耶的著作和理论的影响。1927年巴拉干开始了在墨西哥的建
建筑师一直是各个设计院招聘的头疼职位,招到合适的建筑师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建筑师们,你们找工作一般去哪啊?[ 本帖最后由 qingfengsj 于 2011-8-12 14:04 编辑 ]
前几天我在论坛上看见一片帖子,说现在35岁你如果还一个注册的证都没考到,那在设计这行就最好转行了!现在是有证才比较吃香,我想问问大家如果我是学路桥设计的,如果要准备考证,最好考结构师还是建筑师。结构师考试难吗,我看见他们买的复习题,头都大了,厚厚的三本书!两本是专业用的,一本好像是规范!请大家指教!
各位朋友们,我想问一下一级建筑师和二级建筑师考试,要通过考试的有效时间分别是几年啊?有的说二注的是4年,一注的是9年?对吗?
又一届普利兹克建筑奖在洛杉矶揭晓,获奖的是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 伊东丰雄已经是第六位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此前的五位日本籍得主分别是:1987年获奖的丹下健三(已故)、1993年获奖的槙文彦、1995年获奖的安藤忠雄、2010年获奖的妹岛和世与西泽立卫团队。 可是楼主真心不明白:为什么荣获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有那么多日本建筑师呢?大家能来说说自己的看法吗?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喜欢的就顶吧!
狮城新加坡是一座夜景非常漂亮的城市,夜晚充满了浓厚的现代都市和艺术气息,让人无法抵挡它的魅力。流恋于这座花园城市的美妙建筑,每次来都有新发现,新加坡确实是一座值得打飞的来看建筑景观的城市。 梦幻的滨海湾花园 漫步滨海湾,在夜色降临中慢慢体验不一样的新加坡风情,这里的夜明亮而透彻,这里的空气清新而凉爽,这里的一切令人难忘。滨海湾花园里竖立18棵高50米的擎天大树,造型怪异,每棵树的外墙都种满植物,像是蕨类植物、藤本植物、各种攀爬类植物,是经过特别设计的人造树,可调节温度,除了遮阳之外,还可以做为太阳能发电功能和收集雨水,拥有灌溉和照明功能。到了晚上犹如阿凡达的精灵树散发出神秘幽兰的光芒。
四年的一注考试路,终于于2014年通过了,去年大设计63分,技术86分
作为一个建筑或景观设计师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甲方或同行的评议专家们要求作品要有特色,更具体地说是所谓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而当我们在苦苦追求这种“特色”或许评判者认为作品已具有这种特色时,实际上特色已同我们擦肩而过。这就是为什么大江南北所谓特色的建筑或城市大都不是设计师们的功劳,而那些泛滥成灾的、作为特色来追求的建筑和景观恰恰使我们的城市变得丑陋、杂乱和千篇一律。于是乎追求特色的呼声日益高涨,而没计师们的责任也在日益加重,苦难日渐其深。 在这寻找特色的旅程中,途径之一是在传统中挖掘,似乎从粱思成先生开始就认准了大屋顶的民族特色,直至20世纪80年代北京城内出现的大量“穿西装”的“瓜皮帽”,并美之名曰“夺回古都风貌”。最近又在许多城市的建筑与景观建筑中强调所谓“平改坡”以及给整座城市统一定色调。更有甚者,有人主张将西安古城恢复到明清风格。人们似乎从秦始皇和康熙大帝的城市模式中找到了建筑与景观特色的路子。这不禁使人想起五至八个世纪以前欧洲人从古罗马的废墟中找到了他们认为理想的建筑与城市的模式,也令人想起19世纪末美国人又
民用建筑的施工图设计主要是在Revit平台来完成BIM实施,通过Revit来理解BIM,可以很好的体验到“协同”和“整合”两个优势。 方案建筑师为什么要学BIM 民用建筑的施工图设计主要是在Revit平台来完成BIM实施,通过Revit来理解BIM,可以很好的体验到“协同”和“整合”两个优势。但是两个优势在方案阶段又不是那么重要,因为方案阶段主要是面积功能控制和建筑感觉控制,建筑师用SU+PS+CAD+效果图团队已可以完成得很好,那么为什么要上BIM。 几乎所有BIM知识都在这里引入了绿色分析(BIM平台能耗模拟软件的对比),比如在体量推敲阶段可以知道建筑的节能效果。笔者认为过于简单的工具如Ecotect,Vasari起不到能耗的评价,它们得到的简单结论往往借助建筑师的经验也可以得到;而凡是涉及到准确的对比研究,都需要专业的模拟软件来做,可这已经超过了建筑师的操作范畴。那么方案建筑师该学什么? 方案建筑师在完成建筑功能和感觉控制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方案
顶级建筑师们的小习惯,你有么? 顶级的建筑师容易被人们欣赏,如果你走近他们,便会发现他们也有许多个性化习惯,然而以下这些特别的习惯,使得我们洞察到他们之所以成为大师级建筑师的原因。 1、 整天玩一样的玩具(The Eameses)
建筑,作为一种职业和学科,自从维特鲁威时代至今已经走了很长的路。它继续和文化技术一起演变着,反映了新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的转变。一些变化是有意识的,并且是源于建筑领域本身的,可被看作是学科内部的发展或是专业上的进步;其他的变化则是不可控制的,起源于建筑作用于的更广阔的世界,因为它们也在变化着。以下是近几十年来发生的一些变化: 1、从徒手表达到软件的
我做建筑师十八年,不长也不算短,接触过不少政府和地产商,带过的不少人都成了我的客户,认识的不少各行业朋友也实现了财务自由,而我一直在设计行业,现在一面管理团队,一面继续在一线做建筑设计。没有时间打高尔夫、打麻将、打游戏,也没有想象过有一天可以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最近几年,房地产下行趋势、行业竞争加剧、设计费始终不涨、设计越来越难做、很多人才涌向地产公司和甲方… 我自己没有时间迷茫,却经常看到年轻同事们的迷茫。 虽然行业有点难,但想想,一方面衣食住行人类永远需要,就算未来大规模的建设少一些,中小规模的建设与改造也会数不胜数;另一方面,前不久一个关于人工智能将会取代的职业排名中,建筑师几乎成为最不可能被替代的职业。 既然如此,建筑师们的小悲观从何而来? 我们的深层焦虑是什么?
来源:建筑联盟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为设计单位的两大主力专业,建筑师与结构师应该是好伙(ji)伴(you)。但是事实上,结构师却经常要黑建筑师,为什么呢? 先来看看几个例子: 某大型医院项目,做方案的建筑师做的花哨无比,做施工图的建筑师浑浑噩噩,最后送去审图,被审图单位发现违反了「疏散楼梯必须直通室外」的黑体字强条,只能全部推翻重做。业主非常生气,白白耽误了时间进度。结构工程师加班加点六个月,全套图纸做了三遍,最后一分钱奖金也没拿到。因为业主不会因为这次重做多付一分钱设计费。 某住宅小区项目,业主催的特别急,建筑师的方案又做的非常花哨,高位转换、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