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历史保护建筑改造的造价估算

    本项目是一幢历史保护建筑,20世纪30年代建造,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7层。政府部门要求,外立面修复(黄色水刷石),内部结构不变,局部几个房间内部装饰需保留。请教外立面修复、内部办公楼装修大概要多少费用?

  • 鼓浪屿某历史保护建筑的质量鉴定与加固改造

    百余年独特的发展历史,使鼓浪屿形成了具有浓厚人文景观、复杂历史情趣、诸多国家风格、中西合璧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优美的环境及独特的历史背景,使鼓浪屿在清末民国时期成为众多民族资本家及官宦士绅的向往之地,有实力的人士纷纷上岛筑屋,并以此为理想的安身之所。为了保护这些建筑,在不破坏原建筑的情况下,对建筑结构的检测、综合分析和鉴定,坚持“修旧如故”的原则,可以对工程

  • 关于建筑历史读书的问题

    经过几个月的辛苦,考上了中国建筑历史的研究生,自己的努力算是有了回报。但是对于前面的学习,还是又不少困惑,曾听过有人说每个学科里面都有5.6本很经典的书,这些是一定要精读的,对于建筑历史,这几本书该是什么呢?请各位前辈,老师指点一二啊,谢谢了。另外关于研究生时历史的学习,希望大家各抒己见啊 呵呵呵 先谢谢了

  • 历史性建筑的改造:德国美因茨重绽银辉的商住公寓

    历史性建筑的改造:德国美因茨重绽银辉的商住公寓

    建筑类型:商住两用业主: Wohnbau Mainz GmbH,Mainz, D设计师:Massimiliano und Doriana Fuksas,意大利罗马/法国巴黎位置:Markt 11–13, Mainz, D竣工日期:2008年撰文:恩里克•圣蒂法勒摄影:亚当•默克 在面向广场通道的烘托下,进一步突出了弗克萨斯拼贴画一样的设计特征。转角楼和右侧的屋顶表面属于同一公寓群。 二战结束时,德国美因茨市中心85%的建筑都被摧毁了,仅有部分老城墙遗留了下来。美因茨市中心的建筑环境非常糟糕,上个世纪50年代,美因茨开始建造满足基本功能

  • 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20世纪的建筑及其起源的一次全面审视,1980年问世以来便受到广泛赞誉,从而成为该领域的经典之作。1985年本书再版时,作者对其进行了修订,并增添了新的内容。此第三版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扩充,补充了最新的内容,并对当前特别重要的领域和论点进行了考察。本书的参考文献部分也经过重新审订和扩充。本书资料翔实,涵盖了自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90年代几乎所有主要的建筑思潮及流派、建筑师及代表作;丰富而精致的图片,令本书的阅读更加直观;客观而精到的论述,使现代建筑发展中纷繁复杂的线索变得清晰可循,建筑及建筑艺术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关怀贯穿始终,建筑与音乐、绘画、哲学的内在联系也更可感知。文件格式:PDF文件大小:28 M

  • 医疗建筑改造扩建的思路

    医疗建筑改造扩建的思考

  • 历史建筑保护与结构加固

    历史建筑的保护在我国近几年才逐渐的发展起来,总体来讲对于历史建筑的基本概念还没有完全的规范。没有一个国家的相关的完整的定义。按照上海历史文化历史建筑文化保护条例规定建筑30年是确定上海历史建筑的条件,由此判断历史建筑应该是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和使用功能,第二个就是30年以上的建筑。其中可以是文物建筑或者是历史保护建筑,也可以是一般的历史建筑,对于历史保护建筑和文物建筑在我国的文物法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中已经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定,而未被列入这两项的内容怎样保护,一直是学术界、工程界的争论焦点。认识上有很大的差异,在结构加固改造上怎么处理竟是没有规范标准可以依据。往往是各类工程通过论证审批个别对待。历史建筑的一个价值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基本价值,一个是信息价值、情感与象征性价值、利用价

  • BIM在老旧建筑改造上的应用

    随着时代发展,八十、九十年代建筑虽然占据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建筑功能的落后现在逐渐被人们所淘汰。如今为了迎合顾客的更高标准与体验,这些老旧 项目 需要迎来新生,重新改造装修,重新挖掘出更高的使用价值。 1、老旧建筑改造存在的问题

  • 建筑结构加固及改造总则

    建筑结构加固及改造总则 第一节 加固、改造工作程序(一)、可靠性鉴定 可靠性鉴定是已有建筑物加固或改造工作的基础。 必须全面了解建筑的结构性能及安全隐患(如材料强度、构造措施、裂缝、变形及使用条件等),并对结构的可靠性做出全面的评定。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的步骤如下:已建建筑物可靠性鉴定的步骤:(1) 对建筑物进行宏观调查,(2) 根据现状及用户的要求,确定鉴定的项目和内容,(3) 实地检测,实地检测的内容包括:结构形式,截面尺寸,受力状况、计算简图、材料强度、变形(挠度)、裂缝、钢筋的配置和构造、钢筋锈蚀、混凝土碳化、地基沉降等。(4) 根据实测强度进行理论分析计算,确定结构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等级。(5) 根据各分项指标及评定标准,得出建筑物的可靠性鉴定结论。(二)、加固(改造)方案的选择 已有建筑物加固方案的选择十分重要。加固方案的优劣,不仅影响资金的投入,更重要的是影响加固质量。 如,对于承载力不足而实际配筋已达超筋的结构构件,继续在受拉区增配钢筋是起不到加固作用

  • 建筑的祸福是非与历史铁证

    但愿这问题已过时:巨大豪华的建筑是福?或祸?热议重建圆明园不久,又欣闻上海取消建造世界第一摩天轮,还见广州第四座电视塔的豪华方案,要跻身亚洲第一……建国不久即反建筑复古浪费之风,继之多次禁止“楼堂馆所”,诚然现已转型市场经济,建筑已成一大经济支柱产业,问题的表现形式虽有变化,但实质并未改变。无疑时代需要可骄的建筑,我们是应当自豪的民族,中国的经济奇迹创造的可骄建筑如长江大桥,更早的建国十周年北京十大工程,甚至万里长城,今又有青藏铁路、三峡大坝等等无不令人振奋不已。问题是应骄傲的是什么?古今中外的历史其实早已证实分明。

  • 全球人类历史建筑的起源

    人类建造建筑的最初原因是为了居住。人类最初的房屋是用树木搭建而成的,仅仅是为了能够遮风避雨。这只能说是建筑的雏形。随着人类的进化,建筑领域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奇迹。 祭坛的发现 原始人对于上和下的理解,可能与太阳的起落有关。人们最初把太阳想象成一只可以在空中飞翔的鸟,如远古时期的中国人就把太阳想象成三足鸟。后来,原始人想象太阳鸟常常栖息在树梢上。中国神话中的神树——东方的扶桑与西方的若木,就是太阳鸟的栖息地。古埃及建造了高耸的方尖碑,供太阳临时驻足用。接着,人们又把太阳拟人化,想象太阳是乘着马车或坐着小舟跨越天空、穿过地下的。埃及古老建筑金字塔的葬仪就是对太阳由上界至下界巡游过程的模仿。中国神话中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出原始人对太阳的敬畏和崇拜。最后,出现了为举行献祭仪式而建造的祭坛。祭坛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建造物之一。 献祭活动反映了最早时期的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在献祭过程中,祭品与诸自然神(自然万物)之间逐渐形成了神秘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次次的献祭仪式成了原始人类最重要的营造活动的起源。 “天启”建筑观

  • 一个20世纪三十年代的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与加固

    一个20世纪三十年代的历史保护建筑的改造与加固

    此建筑名“铜仁路333号”,原名吴同文住宅,上海人也称之为“绿房子”。由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于1935年设计,1938年竣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业主计划近期对其进行保护修缮,改为高档办公用房。最近我在做这个加固改造设计,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根据业主提供的老图纸和检测单位提供的房屋现状图,我花了一星期的时间用来PKPM建模。感觉其过程极其繁琐。因为这个是既有建筑,建模过程要严格遵照原设计,每根梁每个柱子都要根据既有的房屋来建,一个一个截面尺寸去核,柱子和梁是否偏心,都要去核对。完了根据建筑提供的平面图布荷载,领导说分析时候先不考虑抗震。我建好了一算,哇塞,混凝土构件演算简图一片红啊。这仅仅是静力分析,汗,要是考虑抗震作用的话,这房子不敢住人了。用今天的结构国标规范和分析方法验算1935年的设计,算不过去太正常了。不过我到现在也不理解,这个建筑大师设计的房子至今被使用,只是该到了修缮的时候了! 说到这里插一段这个房子的历史渊源。20世纪三十年代,来经济活跃的上海寻梦的邬达克,逐渐成为上海最活跃的建筑师,人们纷纷找他设计房子。一个大老板如果住进他设计的房子,是相当体

  • 南京某酒店(改造)建筑平立剖面

    图纸简介: 南京某大厦建筑平立剖面。地下一层,地上十八层,立面图以及剖面图。图纸画的很专业, 投稿网友: xu_jiaping8808 上传时间: 2013-07-17

点击加载更多

历史建筑改造

历史建筑改造专题,为您提供历史建筑改造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历史建筑改造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历史建筑改造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建筑历史与理论

建筑历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