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设计规范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验收规范》 GB50462—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1994(2000)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200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2887-1989 《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 GB9361-1988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 GB6650-198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2001年版)
提供智能建筑质量验收规范下载,弱电专业必看。
智能建筑有关问题探讨 --------------------------------------- 作者:gaoshou 〖摘 要〗 本文涉及提高智能建筑运行应注意的事项,智能建筑的标准及设计规范制订的重要性,变送器(传感器)及执行器选择的原则等问题。〖关键词〗 智能建筑 标准 设计规范 变送器 执行器 智能建筑最近几年在我国发展很快。许多公共设施,高层建筑,甚至住宅小区都要求智能化,智能建筑热就要到来或已经到来。任何新事物刚一出现人们都有一个认识过程,一旦被人们认识了,很快就会引起一股热潮,但有热就会有冷,当热过了头的时候就要适当冷一点,否则会象人一样热过了头就会生病。一、我国智能建筑概况 我国智能建筑开始于80年后期与90年代初, 1991年曾派人去当时瑞士能德公司(后改名为兰吉尔公司,是西门子楼字科技之金属公司,其楼字自控系统S600品牌为兰吉尔·驷法)进行了技术培训与学习。随后便与该公司联合在国内推广楼字自动化系
1、为什么乙二醇次级泵需要变频启动,而初次泵却不需要? 2、距离低压配电配电室较远的漏电开关是否需要返回漏电跳闸信号?如果需要,高层的漏电开关是否要拉很长一段信号线? 3、什么场合的排风机二次图不需要DDC接点? 4、为什么冷却水泵要加电子式脱扣保护? 5、3XDZ 6UL-F;2XKZ 2-95分别表示什么器件,应用场合? 6、低压无功补偿柜电容量是如何确定的?有没有具体公式?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2007版 已经发行并于2007年7月1日开始执行。我到标准站没买到到网上也没搜到。希望能有高人传上来。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rar
达实智能大厦,这栋坐落于深圳南山区高科技产业园内并不起眼的建筑,近期成了全国各地政府官员考察的重点,核心原因有两个,“智能”与“节能”。达实智能董事长刘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建筑节能市场空间巨大,企业做到500亿产值也不用转型。而随着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的印发,“开展绿色建筑行动”提上日程,这更让耕耘建筑节能领域近20年的刘磅笃信,行业的黄金期已经到来。 效率:让建筑节能超20% 达实智能的宗旨是“让建筑更节能”。刘磅解释称,这个“更节能”是指在建筑设计、材料、新能源等一次性投入之节能手段之后,通过高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在运营过程中让建筑实现节能之意。 据了解,目前达实智能是唯一可以提供建筑机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的节能服务公司,其业务涵盖从招
我在看<<智能建筑设计标准>>的第五节"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时,看到设计分为甲级,乙级,丙级标准,请问各位大虾,这三种标准是按什么来划分的?谢谢
当前,能源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要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必须立足国内,显著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要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鼓励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的新技术,对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实行强制淘汰制度。要抓紧制定专项规划,明确各行业节能降耗的标准、目标和政策措施。抓好重点行业的节能节水节材工作。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通常,人们认为节能主要是家电企业面对的课题,实则不然,建筑、IT都需要节能。记者日前走访了太极楼宇事业本部,那里的工作人员对建筑节能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 智能建筑领域节能潜力巨大 当前,建筑节能目前已经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通常情况下,谈到建筑节能时,人们可能就会想到从材料、设备等方面入手,主要是指建筑使用过程中能耗,主要包括建筑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等方面的能耗。建筑节能就是要在保证和提高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但据有关报道,我国政府部门的能源消耗占社会能源总用量的5%,能源费用开支一年
转贴 为了避免雷电袭击,防止因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升时,对布线系统可能造成的损害,抑制电磁干扰对综合布线系统的不良影响,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中,应充分考虑采取必要的电气防护和接地措施。(1)PDS的电气防护 在许多情况下,布线系统可能处于危险环境中,常见的危险环境有:①线缆从户外引入建筑物时,可能遭受雷击的危害;②工作电压超过250V的电源线碰地;③地电势上升到250V以上引起的电源故障;④250V以上的50Hz交流感应电压。因此,为了防止布线系统遭受损害,应对它采取过压保护和过流保护等电气保护措施。 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宜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过流保护宜选用能自恢复的过流保护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使用断电或放电间隙来限制导体和大地之间的电压。放电间隙介于陶瓷或玻璃密封外壳内部的两个金属电极之间。密封外壳内部充有减压气体,使金属电极间承受多次放电打火,从而获得更大的电极间隙。气体放电管的良好放电性能及低价格,使其成为磁片保护器的良好替代物。(2)PDS的防火问题 当大对数综合布线主干线电缆
提供各种智能建筑内系统的验收表格,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这是一份比较完整的关于智能建筑与物业设施管理的论文是我从网上无意找到的,内容比较全面,观点较新!希望对大家有用啊!
1、为什么乙二醇次级泵需要变频启动,而初次泵却不需要? 2、距离低压配电配电室较远的漏电开关是否需要返回漏电跳闸信号?如果需要,高层的漏电开关是否要拉很长一段信号线? 3、什么场合的排风机二次图不需要DDC接点? 4、为什么冷却水泵要加电子式脱扣保护? 5、3XDZ 6UL-F;2XKZ 2-95分别表示什么器件,应用场合?
千家导读:智能建筑的概念已经进入中国十余年,大家对于什么是智能建筑也有不同的看法,从原来的3A到后来的5A,这个是笔者查找到的国外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供大家参考。 过去的20年来,已经有许多的关于“智能建筑”的概念的讨论,也在许多论坛上进行定义与量化,分析智能建筑的真正含义。最终的结果是说清楚具体的智能建筑的概念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们对于“智能建筑”的定义为: “利用技术和工艺,为业主创造一个更安全和更富有成效的运作效率的建筑就是智能建筑” 。 这个结论的得出是因为:这些包含高级技术和工艺的建筑物会使得建筑运营成本降低,良好的环境会拥有更多的业主。无论项目是用于自住、企业办公,政府和其他机构,智能建筑所带来的好处就是一个即时的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员工生产力,并节省相应的运营开支。为了未来的发展,智能建筑与未来的市场租金,更高的市场回报、更高的入住与节省更多的开支。总体来讲,智能建筑将开创一个双赢的局面! 让我们先看看智能建筑在设计过程的步骤。决定要做一个智能建筑的项目,就要在前期设计过程中做相应的调整。在建
希望对大家有用!
大家看看有没有用,有用的顶一下
K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L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3-2002) M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N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2002) O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 (GB/T50328-2001) http://co.163.com/forum/content/95_338685_1.htm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公告第159号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公告 现批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339—2003,自2003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5.2、5.5.3、7.2.6、7.2.9、7.2.11、11.1.7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3年7月1日 前 言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建设技函[2001]002号文件《关于成立<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编写工作领导小组和编写工作组的通知》的要求,由清华同方股份有限公司会同其他参编单位组成规范编写组编写完成的。在编写过程中,规范编写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分析,认真总结了近年来我国在智能建筑工程质量控制和质量验收方面的实践经验,部分汲取了有关国际标准,以《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为依
智能化系统在国内隶属于建设、公安、邮电、广电、消防、电业等行业管理,技术涉及自控、通信、计算机、电子、传感器、机械等领域,因此必须成立智能化专家委员会,由政府牵头,起草本地的智能系统设计、施工、验收、评估规范。并对设计、总承包商和智能化物业管理的资质进行认证和复核。 (1)智能化专家委员会的成员很重要,一定要由业内资深人士组成,否则,会对市场产生误导,给国家和业主造成极大的损失。智能化系统的建设是工程项目,专家委员会里的委员必须是从事智能化系统研发和工程项目出身的,智能化专家委员会的常务专家应该是智能化各个领域里的妓妓者,不仅具有理论水平,而且具有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或工程经验,在指寻|方向的同时,也能实实在在地为业主解决实际问题,专家要能在工程审验过程中看出存在的实际问题。特别要强调一点的是要多吸纳一些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方面的人才进智能化专家委员会。 (2)网络建设问题。现在有许多公司自己没有城域网,又吹嘘由它建设的高速小区局域网,能解决上网的“瓶颈"问题,实际上常常不是那么回事。我们先分析一下上网慢的原因。美国上网用户占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