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表怎么解释啊 有人知道吗
请教:关于算无功补偿的问题补偿前计算有功 749.8kW计算无功 464.68kvar计算视在 882.2kVA功率因数 0.85现在要补偿到0.93根据公式 Q=a 乘以 计算有功 乘以 (tg角1-tg角2)算出补偿容量Q=126kvar 其中 有功负荷系数a取0.75 角1角2分别是补偿前后功率因数角 补偿后:有功 749.8kW无功 464.68-126=338.68kvar视在 有功平方+无功平方,再开方= 822.74kVA而这时补偿后的功率因数 根据749.84除以822.74=0.91 而不是0.93 这是什么原因?
请问:10kv设备的无功补偿怎样计算?和380V的设备无功补偿计算方法一样吗?谢谢现有一个制冷站有2台10KV离心机1020KW,怎样计算无功补偿!谢谢各位!
各种计算公式全集.part01.rar
一台55KW,额定电流105A的三相异步电机,在420V左右的系统电压下运行后,电压降低为360V左右,电机运行电流达到120A左右,请问,用这些条件如何计算出该用多大容量的电容补偿???谢谢。。。。。
在注册考试复习的时候发现几本手册的公式不同之处,希望各位同行发表自己的看法:《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P21 补偿容量的计算 Qc=Pc(tgφ1-tgφ2) kvar 或 Qc=Pc qc《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P414 补偿容量的计算 Qc=αP30(tanφ1-tanφ2) kvar 或 Qc=αP30 qc如何理解这两个公式上面的Pc和αP30?附注:《电气工程师手册》上面的公式和《钢铁企业电力设计手册》上面是一致的!
泵与电机的匹配计算公式简单使用
教材P286,泄压阀开启面积计算公式: 注意与《技术措施》的注解不一样。
本来是给老板做驾驶员,但是今年被他换下来到工地学习,目前被丢弃在测量这块,但是我对测量这块基本为无知,每次都是跑杆。其他的都没有接触到过,现在发现测量用全站仪只要实物操作应该很快学习,主要的还是每次师傅测量完毕后的各种计算,我对这个计算更加迷茫,无从下手。内业师傅说只要有这些计算公式,就基本完成了。但是我找师傅要也没能要到。所以只能上来求助各位大大了。网上找了很多资料,但是那些个计算公式基本为不懂。所以要求下大大们,有没有什么更好的介绍。(我是初学刚踏入这块)比如:师傅测量到高程,然后计算坐标桩号。有的请发我QQ邮箱:77461013@qq.com
CAD电气系统图中: Pe=55.1Kw ,Ke=0.65 ,Pj=35.81Kw ,cosφ=0.75Kw ,Ij=72.6A 请问他们是用什么公式得到Pj=35.81Kw的,Ke又是什么名称的符号代码?
无功补偿后节约电力的计算我看到很多种算法,好像又都不是很准确,我不是学电的,只能请教大家了!比如下面序号 用电设备组名称 设备容量 需要系数 cosφ tgφ 计算负荷 备注 KW/KVA Kx Pjs(KW) Qjs(KVAR) Sjs(KVA) (计算电流) 1702.7 0.8 0.8 0.75 1362.16 1021.62 1702.7 同时使用系数 0.8 1089.728 817.296 1362.16 补偿 -350 0.919063 1089.728 467.296 1185.695 1.一种计算节电方式是按0.1~0.15kw/kvar2.节电量=总耗电量[tg(argcos0.8)-tg(argcos0.92)]3.△Eφ={(Pw/COSφw-PB/COSφB)-KQ×QB}×T不知以上3种计算方式那种相对准确呢?
本帖最后由 yijianke1003 于 2014-11-14 19:18 编辑 大神们!最近碰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地下室基础土方开挖时算方量,在网上看到了好几个计算公式,我怎么看到好几个公式比如V=1/3(S1+S2+√(S1S2))h,V=1/6H(A1+4A+A2),V=h/6[AB+(A+a)*(B+b)+ab],V=(a+2c+kh)(b+2c+kh)h+1/3k2h3,希望哪位专业人士帮我解决下 不知道大神们都是用的什么方法算的。用那个公式比较准确?
? ?
供暖室外计算温度:
1、08K132里面有一个关于吊杆强度校验的公式,吊杆截面积F=总重量/210=19.74mm2。请问这个公式是什么原理,210这个数字代表什么?2、求等边角钢的截面抵抗矩相关数据,请问该从什么地方查到?网上有大概查了一下,不知是否正确,根据图集的举例,2000*1250的镀锌风管至少需要用到90*90*8的等边角钢(抵抗矩为15.51cm3),但实际施工中仅用到50*50*5即可,难道平常的经验选择有误?还是所查数据有误。请高手予以解惑,谢谢!
知识点:混凝土护坡斜坡
ΔP1--首层环路的资用压头 Pa ΔP2--顶层环路的资用压头 Pa (2) 式中:ΔP1h--首层环路中户内系统的资用压头 Pa ΔP2h--顶层环路中户内系统的资用压头 Pa ΔPy--主立管沿程阻力 Pa ΔPg--主立管局部阻力 Pa H--顶层散热器与首层散热器之间的高差 m h--重力水头 Pa/m ΔP2=ΔP1-ΔP1h+ΔP2h+ΔPg+ΔPy-Hh (1)为什么会得出这个公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