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变压器是10/0。69的那么我电容柜 里面 电容 电抗,接触 避雷器 功率表 都应该选690 的,我切换电容接触器 选用人民厂的,只有380 V 的 不知道可不可以,如果换成普通接触器 有690V 的 不知道可以代替不, 二,避雷器 最高只有500V 的 ,不知道能用不。
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所承担的作用是提高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供电变压器及输送线路的损耗,提高供电效率,改善供电环境。所以无功功率补偿装置在电力供电系统中处在一个不可缺少的非常重要的位置。合理的选择补偿装置,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减少网络的损耗,使电网质量提高。反之,如选择或使用不当,可能造成供电系统,电压波动,谐波增大等诸多因素。 一、按投切方式分类: 1. 延时投切方式 延时投切方式即人们熟称的"静态"补偿方式。这种投切依靠于传统的接触器的动作,当然用于投切电容的接触器专用的,它具有抑制电容的涌流作用,延时投切的目的在于防止接触器过于频繁的动作时,电容器造成损坏,更重要的是防备电容不停的投切导致供电系统振荡,这是很危险的。当电网的负荷呈感性时,如电动机、电焊机等负载,这时电网的电流滞带后电压一个角度,当负荷呈容性时,如过量的补偿装置的控制器,这是电网的电流超前于电压的一个角度,即功率因数超前或滞后是指电流与电压的相位关系。通过补偿装置的控制器检测供电系统的物理量,来决定电容器的投切,这个物理量可以是功率因数或无功电流或无功功率。
由于电容器的容量是固定的,为了能够控制补偿装置的补偿量,需要在一套补偿装置中安装若干台电容器,控制电容器的投入数量,就可以控制总的补偿量。 最常见的设计方案是使用若干台相同容量的电容器,这时,步进台阶就是单台电容器的容量。按标幺值计算,设总补偿量为1,则步进台阶为电容器数量的倒数。例如:在一套补偿装置中安装了10台20Kvar的电容器,则总补偿量为200Kvar,步进台阶为20Kvar。按标幺值计算,步进台阶为1/10。这种设计方案比较简单,也比较容易使电容器循环投切。缺点是步进台阶过大,即使安装了15台电容器,步进台阶仍然为1/15,在被补偿用户负荷较轻时,仍然不能取得良好的补偿效果。 还有一种设计方案是将电容器容量按2进制排列,例如最小的电容器为5Kvar,然后依次为10Kvar、20Kvar、40Kvar、80Kvar、160Kvar。这种方案使用的电容器数量最少,步进台阶也最小,总容量310Kvar的补偿装置只安装6台电容器,步进台阶为5Kvar,标幺值为:5/310=1/62。这种方案的致命缺点是电容器的投切过于频繁。例如当系统需要的补偿量为150Kvar
欢迎大家参考!
有的说国产的不太耐用 真的吗? 之前用过一家 还没到一年就坏了 有没有一些规则啥的?每个项目不太一样 是不是需要根据谐波 电压来选择呢? 谢谢谢谢
我们的产品是随器补偿。而客户因为变压器太多,资金上无法满足。想要在6kv母线上进行补偿(每个母线上平均是10台变压器)。现在,怎么能说服客户使用随器补偿呢?因为他们的资金是一步步来的,我们的想法是随器补偿一点点上,是我们的利润更大望大家不吝指教
1、先请教一个在低压母线上集中补偿的关于容量的问题:我的算法是先计算出低压母线上的所有设备的有功、无功,然后算出视在功率,然后根据需要达到的功率因数水平来计算无功补偿容量,可是看很多帖子上都说直接按照变压器容量的30%来补偿就行,不知道这个经验是为什么呢?例如:我们那个项目是四台2000KVA的变压器带四个母线,我算的无功补偿量是1840KVAr,分别在四段低压母线下面装了两个240KVAr的电容补偿柜,这样做应该没有问题吧?2、关于补偿范围的问题:在低压母线上装设电容柜,属于低压侧无功补偿,它补偿的范围在低压母线往上,而下面的设备不在补偿范围之中,是不是下面设备比如电机的功率因数还是没有变化啊,这个补偿范围的定义是指什么?3、还是一个范围的问题:假如单母线分段,正常运行时母联断路器分开,互为备用,那么加在A段下面的电容器是不是对B段起不到补偿作用?4:变压器都知道是无功负载,即吸收无功,那么变压器的无功损耗是不是就是它吸收的无功啊?这个和别人今天争论了很长时间,我认为是的,呵呵5:还有一个同步电机的无功出力的问题先不问了,呵呵,再思考思考
为什么《GB9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里写:仅用于限制涌流时,电抗率宜取0.1%~1%?电抗率选择为6%不可以限制涌流吗? 本厂是小电站,其中一条线路供给邻近的小钢厂、铁合金厂,造成送上大网的无功不足,背景谐波不详。请教各位,如何计算无功补偿用电抗器的电抗率?用6%行吗?变压器容量:8000kVA变压器阻抗:7.6%装机容量:6400kW当前功率因数:0.75预计补偿后功率因数:0.9
介绍一下 我百度找不到资料就是根据功率因数选投 大或是小的电容
一个补偿无功为250KVAR的补偿柜 别人选的为500A的断路器 我根据公式Q=√3UISINθ 算的 怎么计算都相差很大 补偿后功率因数为0.92
1.已知三相总补偿容量与三相总安装容量后,该如何计算电流并且选择电缆?2.计算电流是根据三相总补偿容量计算呢,还是根据总安装容量来计算?3.每个滤波通道的电流应该怎样确定?
我现在要设计一个泵站,一台37KW效率为91.7%,功率因数为0.86。 ;两台75KW的水泵,效率为93%,功率因数为0.81。 1.我想问应该选择多大变压器,用250KVA的可不可以?(如果不可以是不是不同时启动就可以呢,加上无功功率补偿会不会有所改善?) 2.无功功率应怎样补偿(功率因数要提高到0.9)。 谢谢大家!
问下论坛的各位大神,之前做过的项目里,绝大多数进线开关用的是刀熔开关,偶尔用到用隔离开关的,请问这个有什么硬性规定么,什么情况下用刀熔,什么情况下用隔离呢?
1、考虑到电网当中的负荷波动不大,并且三相负荷也处于基本平衡的状态,而目标是功率因数的提高,为了良好的控制设备的成本,并且将其降低,就需要考虑到无功补偿控制器的方便与简单,并且属于单一简单型的操作。 2、对于波动较为频繁的电网负荷,以及大与小负荷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之下,而三相负荷依然处于基本平衡之下,对于控制器的选择,优先选取性能较好的控制器。例如:对于物理量的控制需要选取无功功率或者是无功电流,并且需要分别的对于投入和切除的门限进行设定,从而对投切震荡进行有效的防止,同时还需要确保欠流以及过压风保护功能。在投切方式的选择上,采取“编码+循环”来进行程序控制。 3、对于波动较为频繁的电网负荷,以及大与小负荷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之下,并且三相负荷也极为不平衡的情况下,我们低于控制器则提出了更高、更详尽的要求,其复合投切功能应当具备“分相+平衡”。而控制物理量则应当是(功率因数+无功功率)的复合型。具体的参数要求为: 灵敏度≤100 mA。
确认几个问题 1.总箱进线电缆要按补偿后的电流选择,而总箱的母排和出线的分路电缆要按实际的计算电流选择,因为总箱就地补偿是补偿进线处的无功功率和后面的设备无关,想知道我说的这个对不对。2.如果1说的对,假如无功补偿柜要是退出了进线电缆是不是要过载了。3.就是一个GGD的柜子(800*600*2200)最多能容纳多少100A塑壳断路器(加上隔离开关和电流互感器)?
这个表怎么解释啊 有人知道吗
现在有个站上安装有无功补偿装置,我是这样设计的,见附件图不知道合不合理,再有就是电容器下端需要接地吗?好像如果接地的话需要经电抗器接地或者经避雷器接地,关于这方面有没有标准设计
刚开始做柜子,接到了一个低压电容补偿柜,选控制器的时候,发现其技术参数上写的:输出信号 (静态) 250V (动态) 12V 有一个小疑惑, 为什么不都用220V的呢 ,这样选接触器就没那么麻烦了,还得弄小电压的接触器。 但是我想了想觉得这样也挺合理的,静态的应该不属于经常操作的,所以用220V的没有多大影响 ,而动态的要频繁操作,所以电压小一点带着线圈就比较保险。 期待高手来解答啊 :call: :call:
我在一家工厂做电工,发现一台变压器的无功补偿柜的无功补偿才0.49,其他变压器的无功补偿正常。如图,请大家帮我分析一下原因,谢谢!
高压SVC系统维护完了以后,正常生产投运时发现,晶闸管的击穿指示灯乱闪,检查又没有晶闸管被击穿;TCR电流是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大小,功率因数提不上去,总在0.89和0.91之间。这个大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