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要做一个6层的框架结构的,但是对基础设计这一块还是不很清楚,不知有没有高手能否告知一二,基础应该怎么来进行设计,有例子最好,在此小生谢谢了
本帖最后由 结设是艺术 于 2014-12-19 20:58 编辑 框架结构有角柱,位于平面凸角处。 正交双向各一梁,弯扭配筋当余富。
本工程为框架结构,共7层,最大柱距7.2m;一层层高为4.5m,其他层高均为3m,填充墙为M10的水泥砂浆砌块为390*190*190:求填充墙的设计方案(包括拉结筋的设置,构造柱的设置,底层用什么样的转等等)。
框架结构属于高次超静定结构,计算复杂,虽然可以依靠计算机进行精确分析,但必须建立在概念设计的基础之上。对于框架结构设计,其概念原则有以下几点: 强柱弱梁、强节弱杆、强剪弱弯、强压弱拉
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设计探析
本帖最后由 结设是艺术 于 2014-5-24 08:52 编辑 框架结构多设防,强柱之上承弱梁。 梁若屈服柱不倒,缩放适度方在行。 2014.5.6
【摘要】结合钢筋砼异形结构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探i讨了其结构分析的方法和构造等在设计中需要注意的若干问题,给出了几种结构分析软件的不同的分析方法,并比较了各自的计算精度,提出了合理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方法,可供设计时参考。【键键词】异l形柱框架结构;结构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构造设计
教学楼,框架结构[ 本帖最后由 qgy034 于 2010-3-11 12:30 编辑 ]
阐述了巨型框架结构这一新型高层建筑结构的设计总则和内力分析方法,并给出了巨型框架以及附属楼层框架构件的抗震设计方法,供设计人员参考。[关键词] 巨型框架结构设计方法抗震
最近做别墅,异形柱框架结构,很有启发。
对于楼顶上有钢塔的混凝土框架,不晓得怎么简化计算。一个混凝土,一个是钢结构。并且钢水塔或者说钢结构的工艺塔自身高度又很大,本例中框架15m,钢塔60m。这个怎么个算法呢。
一. 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1. 结构选型 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根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对于不需要电梯的多层采用框架较多。 2. 平面布置 注意L,l,l’,B的关系。 3. 竖向布置 注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 4. 三缝的设置 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 基础选型 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但根据国勤兄的经验,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 楼屋盖选型 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 1) 梁板式 最多的一种形式。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采用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50,最好不超过柱宽。 2) 密肋梁 方形柱网或接近方形,跨度大且梁高受限时常采用。肋梁间
框架结构的带悬挑雨棚的门窗洞口过梁怎么设计,是不是过梁一定要锚固在柱子里面?我觉得框架结构雨棚上面的墙体荷载很难抵抗雨棚的倾覆弯矩,不知道大家平时怎么考虑的。如果锚固在柱子里面,那是不是应该按框架梁设计?当框架柱网比较大的时候,如果锚固在柱子里面那过梁的尺寸就会偏大,比较浪费求高手解答?如果有现成的图纸发个让我瞧瞧,感谢![ 本帖最后由 l_yx2005 于 2011-9-4 11:25 编辑 ]
砼框架结构设计手算步骤 一. 确定结构方案与结构布置 1. 结构选型 是否选用框架结构应先进行比较。根据何广乾的模糊评判法,砼结构8~18层首选框剪结构,住宅、旅馆则首选剪力墙。对于不需要电梯的多层采用框架较多。 2. 平面布置 注意L,l,l’,B的关系。 3. 竖向布置 注意高宽比、最大高度(分A、B两大类,B类计算和构造有更严格的要求),力求规则,侧向刚度沿竖向均匀变化。 4. 三缝的设置 按规范要求设置,尽量做到免缝或三缝合一。 5. 基础选型 对于高层不宜选用独立基础。但根据国勤兄的经验,对于小高层当地基承载力标准值300kpa以上时可以考虑用独基。 6. 楼屋盖选型 高层最好选用现浇楼盖 1) 梁板式 最多的一种形式。有时门厅,会议厅可布置成井式楼盖,其平面长宽比不宜大于1.5,井式梁间距为2.5~3.3m,且周边梁的刚度强度应加强。采用扁梁高度宜为1/15~1/18跨度,宽度不超过柱宽
钢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研究
王依群异形柱框架结构的隔震设计
在做一个乙类小学三层的框架结构,教学楼出现了单跨单廊,而抗震规范6.1.5条中说明甲 乙类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结构,请问各位前辈们碰到这个该怎么办,还有构造措施怎么加强,小弟虚心学习 ,谢谢大家!~
框架结构的六层私宅,做结构设计是是否一定要开洞把楼梯做出来呢?还是直接楼板厚度为零就好了。楼梯梁的荷载怎么算?两端要布上活载吗?
规范规定,框架结构的沉降差,中硬地基土的是0.002L,软土是0.003L。为什么同样是一栋框架建筑,在不同的地基上面的沉降差允许不一样。我理解框架结构控制沉降差是因为防止不均匀沉降产生内应力。那应该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才是啊。难道仅仅是因为软土不容易控制所以特地的放宽了限值吗?请各位前辈指教。
各位大侠:在这里发这个关于房子的框架结构请教图,不知是否来对地方。如发的版面不对请告知,谢谢!我提的问题是:一层做门面,用柱子框架式;二至六层可否不用柱子,就砖混式,或是更好的框架和砖混式(即墙内柱)?因为如果把一层的柱子照做上来的话,二层以上的布局基本是没法用的。请各位能人指点一二,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