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工程师的报考条件是 …………www.jsbjy.org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6-10-10 09:45 编辑 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精要
SAP2000结构工程案例分析
来源:网络
[摘 要]由于在以往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中存在较多的地下车库结构裂缝和墙梁板的早期和后期裂缝问题,为了防止在今后的工程中重复出现此类裂缝,特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这些措施有设计方面的,有施工方面的,有原材料质量控制方面的,有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方面的,有混凝土养护方面的。 [关键词]结构裂缝;后浇带;混凝土 本文根据近些年的混凝土供货和回访总结,参照混凝土结构实际发生的裂缝现象,分析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相应防裂措施。 1 后浇带的设计问题 1.1 伸缩缝的最大间距 规范规定不得大于 45m,当结构长度超过 45m 时,就需要增设后浇带。这一规定过于笼统,因为材料的热胀冷缩是与温差成正比的。若在夏季浇筑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35℃ 左右(临沂地区),而到冬季最冷的时候与外界接触的混凝土结构的最低温度可能达到
1.1. 同一标段内根据各楼栋进度,在实测前随机确定已拆完模板的2个楼层作为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实测层。1.2. 根据选取楼层结构平面图,实测实量选点考虑每层结构4个角和中间砼剪力墙、柱。当实测砼结构的截面尺寸、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时,每个实测层要选取10个实测区,2个实测层累计20个实测区。1.3. 当实测同一楼层内顶板水平极差时,每个实测层选取5个实测区,2个实测层累计10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实测5个点,每个点均作为1个计算点。02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2.1. 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2.2.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允许值(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第8.3.2条)2.3. 测量工具:5m钢卷尺2.4.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1) 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
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科目:专业考试(上)专业考试(下) 基础考试(上)基础考试(下) 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科目:专业考试(上)专业考试(下) 基础考试(上)基础考试(下) 质量科目: 质量专业综合知识(中级) 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中级) 质量专业相关知识(初级) 质量专业基理论与实务(初级)
8.1.1 现浇结构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现浇结构质量验收应在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未作修整和装饰前进行,并应作出记录; 2 已经隐蔽的不可直接观察和量测的内容,可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3 修整或返工的结构构件或部位应有实施前后的文字及图像记录。8.1.2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缺陷应由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各方根据其对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影响的严重程度按表8.1.2确定。
图纸简介: 广东某仿古工程餐厅-结构该图纸包含总说明,基础,柱布置配筋,梁板柱及大样。当然记得要用天正建筑打开,否则轴线等图块不能正常显示。 投稿网友: lk49 上传时间: 2013-08-29
自认为自己是一位踏实勤劳善良上进的小伙子,从小到大,老老实实上学考试,从大学到研究生,再到考各种各样的证件,当然还差一个我认为最重要的证,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可一直一来为建筑设计行业的未来惴惴不安,众所周知,各地鬼城的涌现,直接证明了在中国,大发展大建设的时期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况且,最重要的是,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而言,结构计算是他的核心技术,可现在,这些都交给了计算机。我在一家甲级设计院工作,以前以为设计院的工作很高端、很神秘,做了之后才发现,真的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相信工作了一年以上的人,对一栋普通的建筑(包括高层住宅)从建模到出图都是分分钟的事情,于是,情况就变成了这样:1.设计很简单!2.市场在萎缩!3.土木工程或结构工程依旧是各大高校的热门专业!!!未来在何方?真的很发愁!希望大家讨论讨论!
本人小设计师一枚,来设计院一年多了,最近很浮躁,书看不进去,活干的也憋屈,看着前辈们任然在吭哧吭哧的画图,感觉那就是以后的我,心中很忧伤,感觉在单位里现在就可以看到30岁,40岁,50岁的自己,可能任然与世隔绝,没有交际圈子,有限的朋友圈子,社会中没有积累下任何人脉,资源。心中想着这些,十分的恐慌。搞技术的注定要这么悲催吗?现在是没钱没时间,好难熬啊!哎,有感而发,若有偏颇,请大家指教。希望大家共同讨论讨论,解开心结!
结构工程师的工作和目标
去年本人通过了一注结构,09年通过注册岩土。可是考完以后,真心迷茫了,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参加这类考试,考出来干什么,还有就是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迷茫了,貌似是去了目标方向。不知道坛友有何可以指点一二的,万分感谢!!关于经验,一注结构最好的学习资料就是建设部出版真题、老朱出的真题资料以及各本规范。规范要反复研读,多思考,有疑问的地方网上看看,自己权衡或者和同行交流正确的理解方法。最后结合规范反复做真题。至于市面上一些大师的书,本人不是特别推荐。大家看看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怀着批判的态度来看,不要盲目迷信大师。本人去年部分用了兰大师和施大师的书,他们厚厚的书里面,找出个百来处甚至几百处错误都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对于真题所有的解法,都参考建设部的真题答案,其它大师的理解多有偏差,盲目相信会给大家带来误导。
小弟最近接了个项目,看过建筑图后大概建了个模型,但三层以上梁的跨度非常大,外围柱子还是斜的,按照建筑要求又不能再加柱子了,希望大家可以帮我看看模型,忽略荷载和断面,结构该如何优化。又或者谁有意向可以接过去,可以留言我会一直关注的。谢谢大家啦。
搞结构的需要的是真正的实力,大家说的对,我们才是软件的主宰者,只有我们正确的判断和输入使用,好的软件才会有好的效用,否则一切都只是程序,是有蓄的文字和字母,只有我们才能让它成为工具.
论坛上有人要,我搜索了一下没有,就发上来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