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工程中后浇带使用的比较频繁,请教一下:它起到的作用是不是就是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的作用?另外,后浇带不是要从上到下全部断开,如果建筑没地下室的话,需不需要在地梁处也断开?
大家好!请教各位达人关于后浇带设置的几个问题:1.后浇带内有整根梁时,是否必须避让?2.后浇带遇到楼梯时,是否必须避让?3.少数后浇带在梁端三分之一范围内经过,是否允许?4.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如果施工图中不加以区分,施工单位会加以辨别并区分对待吗?谢谢!
作为后浇带,按照混凝土规范,可以加大主体伸缩缝的间距,但是规范用了“适当”这个词,不知道大家在应用时如何把握,超长多少为“适当”。另外,后浇带是否用加补强筋,原有的钢筋是否贯通(高规中提到此处筋采用绑扎搭接,然而我的同事在做过的工程中都是贯通)。请高手不吝赐教。
后天要图纸会审了,筏板基础长45米,宽26米,没有设置后浇带,查规范也没找到比较明确的规定,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提?有经验或有过类似经历的大哥大姐来说一下呗
1、本工程采用第三层粉质粘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10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60KPa。2、楼座布置及车库示意图详下图所示。楼单体为7层住宅楼,车库为单层车库,车库顶板平均覆土1米。3、原设计楼与车库交接的部位均为沉降后浇带,又由于车库较长、故除了沉降后浇带以外又设置了若干温度后浇带。4、说实话如此设计施工难度较大,又
下面说说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50多米长的剪力墙住宅,设计在结构中部附近设置了一条800宽的施工后浇带。碰巧的是后浇带设在了一个7米多x6米多的大房间中,且偏于一端,在支座1/3范围。这样两边板大小差别较大。施工时后浇带两侧每侧做一排48脚手架管支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900。每层都如此。施工到几层后,发现后浇带两侧有变形不一致,目前已施工到15层。据施工单位反映,两侧变形差最大已达45mm,已经构成质量事故。我的问题是:1,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计算?是否需要考虑后浇带处支撑荷载一层一层传下来?2,常规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3,就本案例情况,如何设置支撑比较稳妥合适?4,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多谢!
本人有一问题,还请大家帮忙解决。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基础一般采用桩基,或有抗浮要求,下面打得有抗浮桩(锚杆);基础底板上设后浇带时,要不要避开桩的位置啊?
一框支转换结构,全长54.95米,按照框架结构设缝55.0米,抗震墙45.0米,那框支转换上部可以算是纯剪力墙结构,不知本工程关于结构超长如何处理?谢谢!
一、后浇带混凝土的理解及选用对于后浇带至今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它的作用到底有哪些,有多大,又有什么理论和计算的依据,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清楚的。所以这方面的学术争论和技术研讨一直在延续。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合理的采用。我个人的理解,后浇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温度问题。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浇筑的混凝土要释放大量的水化热。施工期间混凝土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应该占到总温度应力的80%以上。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施工缝也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只不过施工缝连续施工的间隔比较短,部分温度应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规范都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主体混凝土浇筑28天以上才能浇筑的真正意义。故,后浇带对于解决温度应力的作用是应该成立的。后浇带是否可以解决沉降问题,是学术界争论最多的问题。因为对于不均匀的地质条件,各建筑物的沉降量会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发生相对的沉降差,那后浇带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沉降变形,后浇带中的钢筋就一定要产生附加的瓒余应力。这个部位一定是结构最弱部位之一。之所以有人提出后浇带可以解决沉降变形的理由,是源于地基规范的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9-24 21:03 编辑 旁边的墙要这样砌筑吗?哪本规范上有具体做法?
我院后浇带一般设置在跨中,但是由于梁主要是受弯构件,后浇带设置在跨中单是对梁而言,影响大么?~~~新手一枚,还望指点~~~
做了最近一个工程,对后浇带的留置有点感悟,作为设计的你或项目的总工,你留意过吗? 大家都知道,后浇带通常应该设置在受力最小的部位,即梁跨的1/3处,但有时往往没有考虑到每块的施工顺序,导致钢筋的接头部位很不合理,接头竟然带来跨站中! 具体地说,梁被后浇带分成1/3和2/3,要是2/3梁跨先行浇灌,这样把后浇带伸出的钢筋甩在剩余的1/3梁跨,这样最为合理,反之,要是1/3梁跨先行浇灌,后浇带甩出的钢筋刚好在跨中,这样受力非常的不合理! 以上就是我在这个工程中看到领悟到的呢,我觉得这应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这工地,设计和项目都没有注意到耶。当然是我个人看法,如果各位觉得有异议,可以提出来,好纠正我,如果各位觉得有道理,而你以前又没注意过,那也不枉我分享出来了,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才是硬道理。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常有同学困惑此问题,论坛里也有说温度后浇带必须要设附加钢筋,现把图集节点大样和朱总《设计问答》一书中的解释列举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现场施工时,现浇板长度整片为22.5米和29.5米,设计中给这两个板都设置了800的后浇带,问后浇带的设置要求在那个规范上查找,要求最大多少长度需设置后浇带,向这样的情况可以不设么。谢谢
1、盈建科可以模拟施工过程,逐层加载,并且每加载一次可以出一个沉降或者变形图么?2、盈建科可以在已经加载变形的基础上继续计算沉降变形么?如果有别的办法怎么模拟?本工程20层,地下两层,裙房4层,第5层以上是框剪结构,计算沉降后浇带封闭时间对沉降的影响。注:封闭时间对总沉降量有影响,不能用总沉降减去不组装10层以上楼层的沉降量。如图
地上32层(含裙楼3层),地下2层,主楼筏板基础厚度1800mm,裙楼筏板厚度450mm,请问后浇带与沉降缩,伸缩缝从基础筏板就开始设置吗?
近三十年来, 全国范围内的建筑施工都采取设置后浇带的方法来解决建筑物的温度、收缩和因沉降导致的混凝土裂缝问题。后浇带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施工后浇带又叫“伸缩后浇带”,是为控制超长混凝土在结构施工阶段中的裂缝;另一种是沉降后浇带,是为控制主楼( 高层) 与裙房( 多层) 或地下车库之间的差异沉降而可能产生的结构构件附加内力与裂缝设置的,两者是完全不同的。 由于这两种后浇带性质完全不同, 因此解决的方法也各有不同。取消施工后浇带的主要措施是采用跳仓施工法, 施工后浇带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结构超长, 基础又是厚大的大体积混凝土, 为控制混凝土中胶凝材料( 水泥) 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的产生, 所以在混凝土施工顺序上采取了跳仓施工法。其方法是将超长的混凝土整体块体划分为若干小块体并进行间隔施工, 经过短期的应力释放( 即适当收缩后), 再将若干小块体连成整体, 依靠混凝土自身产生的抗拉强度来抵抗下一阶段混凝土收缩的温度收缩应力( 即混凝土的温度、收缩变形受到约束时, 混凝土内部所产生的应力), 而沉降后浇带目前只能有条件的取消或提前进行封闭, 并要与设计单位
比如框架结构长75m,后浇带应该设置在建筑中间的位置是吗?那么应该是梁的中间还是1/3跨度范围内?1/3跨度范围内指的是轴线到1/3跨度的地方是吗?那靠近柱边不是剪力最大的地方吗?请大虾指教.
有哪位大哥能帮帮小弟,小弟目前在施工的一个工程,火电厂工程,圆形煤仓,直径110米,基础环梁及仓壁后浇带不在同一位置,能否设置在同一位置?问了设计院,设计院说的是后浇带是结构中的薄弱位置,不能两个叠放在一起,这样会加大后浇带位置结构的危险性,感觉不是很靠谱,哪位大哥能给指点下?感觉设计院的理由有点牵强,凡事要有个依据,有人知道相关规范?查了挺多资料的感觉都没提到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