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3.13条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是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是减少温度应力,而提高它对温度应力的耐受能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应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不必在同一截面上, 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两段即可。《高层箱型基础及筏型基础技术规程》,苏G01—2003图集,却说后浇带钢筋应贯通。
我在做一27层框支剪力墙结构,62m长,设后浇带时遇到麻烦上部结构设好后,由于基础是桩伐基础,桩是满堂布置后浇带设到桩顶了.如果躲开桩就设到上部结构的剪力墙上了.请问各位大虾后浇带上下不贯通可以吗?
后浇带留置好后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浇筑混凝土,特别是高层建筑的沉降后浇带有的要留置一年以上,为了防止后浇带钢筋锈蚀,必须采取防锈措施。防锈措施的费用是否可以向建设单位另外记取。
看11G101-1图集中给出的后浇带钢筋连接做法,都是按搭接来的。现场看的却有不少是焊接接头。为什么图集中不给焊接的做法?难道只能用搭接?
一地下车库坡道处后浇带钢筋被施工单位割断,这是野蛮施工行为。已对施工单位罚款。请问后浇带温度带和沉降带对预留钢筋有要求么?请问怎么处理啊!
地下室后浇带这个地方两侧不是要用钢丝网隔开的嘛,主要是钢丝网的钢筋支撑做法,一般设计都不会给,钢丝网其实是起到模板的作用,肯定要用钢筋支撑住的,谁有这个后浇带的施工现场图片?发个看看呗,
某工程基础为板筏,中部设一处800宽后浇带,对平行后浇带方向附加钢筋的布置范围,设计图示意为800+2Lae(垂直后浇带方向附加钢筋的锚固长度),而实际施工中按后浇带实际宽度800范围布置,施工做法是否可行?
如题:《高规》6.3.3-3条,《抗规》6.3.4-2条“对于矩形截面柱,(不应)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这里的“该方向”指的是什么方向呢?平行与梁的方向还是垂直与梁的方向?
按受力,承台底部应该配计算钢筋,但面筋呢?可能有四种做法,一是不配面筋,二是底板钢筋直接在承台拉通,三是底板钢筋在承台满足锚固长度;四是底板钢筋在承台满足锚固长度外,再加面筋。请教该用那种方法?
图纸简介: 车库后浇带模板支撑及钢筋接头,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及支撑系统不允许拆除,在此 投稿网友: zhang1277814741 上传时间: 2013-07-26
遇到一个工程,柱在一层处变截面,上面钢筋减少,钢筋排布发生变化,能不能在柱施工缝处直接加钢筋,此处钢筋参照的是构造柱的做法,而没有与下部钢筋连接贯通???如果有此工艺,依据是什么?
想请教一下,后浇带处的钢筋到底需不需要断开,包括梁筋和板筋,现场好像一般都是梁筋不断开,板筋断开,为什么,到底应该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11G101中对板的要求很明确:37页,不应在支座处分别锚固,但是梁却说得很含糊:28页:对于不同配筋尽可能避免两边……均在支座内锚固。那么实际施工中能否个别出现贯通梁(配筋相同)上部钢筋分别锚固?注意:是个别。毕竟钢筋工下料时也要考虑节省。
常有同学困惑此问题,论坛里也有说温度后浇带必须要设附加钢筋,现把图集节点大样和朱总《设计问答》一书中的解释列举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规范对于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纵向钢筋直径是有限制的,这个限制的原理是什么?是对各种框架梁都有要求吗?
请问各位老少爷们,3级框架钢筋不贯通,用架立筋代替的做法是否合适?据说可以省钢筋,可跟习惯做法有些不同,但抗规和混凝土规范上好像也找不出与这种做法有冲突的条文。请大虾们解答一下,谢谢啦
防雷焊接的时候,将横向和纵向钢筋贯通的用螺纹钢满足要求吗?看规范上说是采用圆钢,但防雷办来了看完也没提什么意见,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