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4.3.13条 施工后浇带的作用是在于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应力,并不是减少温度应力,而提高它对温度应力的耐受能力。所以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应断开搭接,以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收缩;(如梁、板1/3跨度处,连梁跨中等),不必在同一截面上, 曲折而行,只要将建筑物分开两段即可。《高层箱型基础及筏型基础技术规程》,苏G01—2003图集,却说后浇带钢筋应贯通。
后浇带留置好后要等很长时间才能浇筑混凝土,特别是高层建筑的沉降后浇带有的要留置一年以上,为了防止后浇带钢筋锈蚀,必须采取防锈措施。防锈措施的费用是否可以向建设单位另外记取。
《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带肋钢筋》GB1499《钢筋混凝土用热扎光圆钢筋》GB1301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 《焊缝载图样上的符号表示法》(ISO02553-84)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4.13(结构平面布置)中说:……后浇带……钢筋采用搭接接头。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2.3(地下室设计)中未明确规定是贯通还是断开。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条中说:在施工缝(后浇带)处,钢筋必须贯通。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2条中说: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 但2008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没有明确是否断开。结论:上部结构里设置的后浇带处板钢筋宜断开,而地下工程的后浇带处钢筋规范总体上趋向于不断开。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一是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二是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三是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四是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
看11G101-1图集中给出的后浇带钢筋连接做法,都是按搭接来的。现场看的却有不少是焊接接头。为什么图集中不给焊接的做法?难道只能用搭接?
一地下车库坡道处后浇带钢筋被施工单位割断,这是野蛮施工行为。已对施工单位罚款。请问后浇带温度带和沉降带对预留钢筋有要求么?请问怎么处理啊!
地下室后浇带这个地方两侧不是要用钢丝网隔开的嘛,主要是钢丝网的钢筋支撑做法,一般设计都不会给,钢丝网其实是起到模板的作用,肯定要用钢筋支撑住的,谁有这个后浇带的施工现场图片?发个看看呗,
某工程基础为板筏,中部设一处800宽后浇带,对平行后浇带方向附加钢筋的布置范围,设计图示意为800+2Lae(垂直后浇带方向附加钢筋的锚固长度),而实际施工中按后浇带实际宽度800范围布置,施工做法是否可行?
转角的钢筋要连贯钢筋不可以用断钢筋弯角在柱子里把?柱子钢筋穿过梁比较好把?请高人指点。谢谢
sap2000中,定义框架截面属性时,选用的钢筋的尺寸有三种,如#12、12M,12,不知道哪种形式是中国规范规定的形式。请知道的朋友告诉一声,谢谢!
最新水泥规范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 2008.6.1实施 ,替换原gb175-99等六大水泥规范最新钢筋规范 GB1499.2-2007《钢筋混凝土用钢第二部分热轧带肋钢筋》 2008.3.1实施,替换GB1499-98下载地址:http://www.jzn1.com/my/fzdxsxq/ http://www.jzn1.com/Common/FileDetail.aspx?ID=24351 http://www.jzn1.com/Common/FileDetail.aspx?ID=24350(注册一下就可以下载的)
水工混凝土钢筋施工规范.pdf 2002
常有同学困惑此问题,论坛里也有说温度后浇带必须要设附加钢筋,现把图集节点大样和朱总《设计问答》一书中的解释列举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分享一个钢筋连接的规范,看看大家需要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