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无间道 于 2013-10-3 17:04 编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拔地而起,作为功能和结构的需要,解决不均匀沉降、砼收缩变形、砼温差应力等情况,使用后浇带代替永久变形缝在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现行规范、规程的不一致性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笔者通过近年来在各地工程的参观学习和在工程中的实践,对后浇带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经验,现就**综合楼工程后浇带的应用谈谈几个问题。
论文简介:[内容提要]:后浇带是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和结构主体沉降而可能产生的有害伸缩和沉降的一种临时施工缝。 投稿网友:arris520 上传时间: 2013-07-30
超长当设后浇带,否则收缩梁板坏。 工期因之长一点,对于甲方无大碍。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4.13.3 2013.10.9
论文简介:文章列出了各种标号的混凝土的用料配比,包括人工捣固、机械捣固、泵送混凝土的损耗系数 投稿网友:wssdmqw 上传时间: 2013-09-05 <
施工现场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浇筑时总会流出好多混凝土出来,后浇带部位部分被混凝土填充,想问下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拦截方式,使浇筑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不流过后浇带位置。
请问施工现场一般上下楼层墙柱的混凝土级别相差几级可以正常施工。例如下层为C60,上一层可以直接用C50吗,再变到C40? 老同志说不应变化太大,一般是C60--C55--C50--C45--C40--C30。没有找到规范的出处。大家设计的时候是怎么变标号的?
我现在有一个67米的房子不能做缝,所以设置了后浇带。具体做法网上有很多~~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现在就是混凝土的问题:1,是否只需要用高一级的混凝土就可以了~???2,还是需要用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如果是用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请问微膨胀的混凝土是怎么做的?也就是添加膨胀剂配合比的问题?还是用减缩剂?
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浅析
这些是我收集到的关于膨胀混凝土代替后浇带的相关论文,发给大家共享![ 本帖最后由 zbaizhen 于 2011-3-30 19:25 编辑 ]
后浇带的设置可以控制沉降,避免结构产生伸缩缝,本文从后浇带设置的原则出发,对后浇带的形式、设置位置、间距、宽度以及后浇带钢筋处理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对后浇带的施工流程进行了具体阐述。1 引言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裂缝较为普遍,裂缝的类型也很多。以前的结构设计和建筑施工中,采用伸缩缝来处理裂缝。但是设置的伸缩缝,会永久停留在建筑物中,使建筑功能受到限制。近年来随着建筑业的迅速发展,很多超长混凝土结构都不设置伸缩缝,而是通过设置后浇带来缓解混凝土收缩和温度作用带来的不利影响。后浇带的设置可以减少混凝土收缩,又可增加建筑面积,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投资。根据后浇带用于解决混凝土伸缩问题,以及调整高、底层之间的沉降差的不同作用,分为伸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两种,2 后浇带设置的原理混凝土在变硬过程中会发生收缩,温度的变化会引起热胀冷缩,当这种变形受到约束后,结构内部就会产生收缩应力和温度应力,这两种应力都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导致混凝土开裂,最终形成收缩裂缝或温度裂缝。后浇带设置要遵循“先放后抗”的原则。为了削减温度应力,防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收录于话题
对框架结构的混凝土标号一直比较茫然。比如局部带转换的高层,转换梁的标高是C40,主楼和裙房所有楼板和梁都要用C40吗?转换层以下的各层柱子可以变标号吗,比如从C50~C45?裙房柱子可以不用这么高,比如C30行吗?还有这样抠标号省下的造价比起结构安全和施工来说到底划不划算?
本人是结构设计的,一个单层门刚厂房,结构地坪,独立承台桩基础,原设计+-0.000以下砼标号为C40。 现施工单位提出来,大面积的结构地坪用C40容易开裂,建议降低砼标号,本人想承台和地梁保持C40,把底板改为C30,是否可行呢? 是不是在梁板交接处有一道施工缝了。先浇承台和地梁,再浇上面的底板。这样的话,地梁的上排钢筋和箍筋露在外面,等承台和地梁砼达到一定强度留施工缝再浇板砼。这样可以吗,请各位钢结构大侠帮我看看,分析一下,谢谢!
小弟新手,在学习前辈们图纸的过程中发现几个地方不确定,发现论坛是个好地方特来请教希望各位前辈不吝赐教:1.首先是柱子截面越往上越小,请问改变截面大小的位置是由轴压比确定的吗?2.还有梁柱混凝土的标号也是越往上越小,改变混凝土标号的位置是由什么确定的呢?3.再有每隔几层梁板柱图会有一个归并,这个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为什么是这几层画在一张图上。小弟目前有这些疑惑,说得可能不够专业,还望高手见谅帮忙解惑,小弟在此先谢过了。。
lz所在项目承建的是框剪结构的安置房,由于墙柱和梁板的混凝土标号不同,所以施工时都是先把C40的墙柱浇筑完毕再浇筑C30的梁板。在浇筑墙柱时不可避免的会有部分混凝土落到板上,如下图,由于一、二、三层均是商业,层高较高,浇筑时间自然就很长,等墙柱浇筑完毕时落在板上的混凝土也差不多初凝了,必然影响结构强度,各位大神有什么好的方法么?
今天无意中在网上看见“跳仓法”浇筑混凝土可以取消后浇带,这个话题。引用一下网上的介绍: 跳仓法施工的原理是基于“混凝土的开裂是一个涉及设计、施工、材料、环境及管 理等的综合性问题,必须采取‘抗’与‘放’相结合的综合措施来预防”。“跳仓施工方法”虽然叫“跳仓法”但同时注意的是‘抗’与‘放’两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