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一是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二是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三是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四是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
收录于话题
这是一栋剪力墙结构的住宅楼,本人认为后浇带留置不合理,宜留置在11层这边适当地方,或是伸缩缝改为沉降缝,一直到底他这样留置,在后浇带与伸缩缝之间,容易出现裂缝,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求教大师:请看图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本帖最后由 wuji5512 于 2014-8-5 14:41 编辑 原来的图怎么不见了?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4.13(结构平面布置)中说:……后浇带……钢筋采用搭接接头。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2.3(地下室设计)中未明确规定是贯通还是断开。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条中说:在施工缝(后浇带)处,钢筋必须贯通。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2.2条中说:后浇带可做成平直缝,结构主筋不宜在缝中断开。 但2008版《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中没有明确是否断开。结论:上部结构里设置的后浇带处板钢筋宜断开,而地下工程的后浇带处钢筋规范总体上趋向于不断开。
各位好,施工中遇到一个问题:图纸中未设置后浇带,我司认为可能有必要设置后浇带,想寻求规范、规程等强制性条文,说明必须设置后浇带或者膨胀带,但找过的几本规范规程均为明确要求何种条件下必须设置,请问大家,是否设置后浇带和膨胀带应由设计院进行设计,而无强制性条文要求必须设置呢?:hug: :hug:
在墙上留置临时施工洞口,限于施工条件,有时难免。如留置不当,必然削弱墙体的整体性,或造成洞口砌体变形,影响砌体受力和抗震性能,因此,对留洞位置和补砌要求均作了规定。
做结构设计的都知道,规范中规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变形缝为55米,框剪、纯剪等还少,若是采取一定的措施后(如合理的设置后浇带)可以超过规范规定的距离,但是在条文说明中又强调不能把设置后浇带代替设缝,也就是说后浇带的设置是有限度的,可是我所见过的一些工程超过规范规定距离的将进一倍,甚至有的超过一倍,所依据的只有设置后浇带这一条,多少有些搞不懂,十甲方强迫的,还是自愿的。请教一下有经验的前辈,指点迷津。
刚刚通过一注的兄弟姐妹们,借着你们的兴奋劲能不能恩赐我一套你们复习过的单行本规范,我想里边必定记录着你们的智慧和结晶,我想偷学点。。。俺的QQ号是507009397
问题如标题所述
本人看了一些不同书的关于倒虹管的说明,现在有以下几个矛盾求高人解答下。1.有的书本上说倒虹管穿越河道是敷设管线不宜少于两条,但是有的却说凹字型的一般为一条。2.有的书上说倒虹管的水平管管顶距规划河底不小于0.5m,,有的却说不小于1.0m。求高人指点下啊!!!!!!
最近在复习注册考试,但是对这这么多的规范, 一本本看,看完就忘了,并且还容易看不下去,容易走神,请教大家有没有复习规范的好的方法。现在四十多本规范已经买了将近一半啦,请教一下,是否需要全部买齐。请大家给点建议,谢谢啦!
本帖最后由 yanhuibin2012 于 2016-7-23 13:47 编辑 自己搜集的一些图集和规范,分享给大家,请选择下载
桩基规范讲座,好东西赶紧下载吧~~~~~~~~~~~~~~~~~~~~~~
疫情结束之后,我在单位里把桥涵图纸看了一遍,每看到一个部位,就写一篇相关总结,收获很大。 所以,关于公路也打算这样做,按照图纸上的问题,一步步来。在打开公路图纸的第一页的时候,列出的是一系列规范,这几天,我就把所有的规范给看了一遍,收获很大,具体看的哪些规范,附在文章后面。就先说说我对读规范的感悟吧。 一:感觉规范很难读 设计类的规范,到处都是冷冰冰的数字,还有计算公式,读这一部分的时候感觉非常晕,所以就很快跳过去了,有一部分可以理解的就试着计算一下了。 还有一部分规范,之前没有见过,也是第一次见,就泛泛而读,读不懂,比如交通标示类,但是这类应该很浅,属于识记类。 而且,感觉自己的认知的原因,对规范并没有系统的理解透,很多东西都是很浅层次的理解,我觉得看完规范之后,还是要去看视频,看那些专家怎么讲,不要局限于规范,规范实在是太抽象的东西,我们还要结合具体实例。 一个人的水平,不是仅靠读规范读出来的,还是要自己想,自己悟,自己看,这个过程,真的是非常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