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现在的工程中后浇带使用的比较频繁,请教一下:它起到的作用是不是就是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的作用?另外,后浇带不是要从上到下全部断开,如果建筑没地下室的话,需不需要在地梁处也断开?
作为后浇带,按照混凝土规范,可以加大主体伸缩缝的间距,但是规范用了“适当”这个词,不知道大家在应用时如何把握,超长多少为“适当”。另外,后浇带是否用加补强筋,原有的钢筋是否贯通(高规中提到此处筋采用绑扎搭接,然而我的同事在做过的工程中都是贯通)。请高手不吝赐教。
各位好,施工中遇到一个问题:图纸中未设置后浇带,我司认为可能有必要设置后浇带,想寻求规范、规程等强制性条文,说明必须设置后浇带或者膨胀带,但找过的几本规范规程均为明确要求何种条件下必须设置,请问大家,是否设置后浇带和膨胀带应由设计院进行设计,而无强制性条文要求必须设置呢?:hug: :hug:
有关后浇带的设计规范相关规定有:一是 JGJ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12.1.10 条规定,当采用刚性防水方案时,同一建筑的基础应避免设置变形缝。可沿基础长度每隔 30~40m 留一道贯通顶板、底板及墙板的施工后浇缝,缝宽不宜小于800mm,且宜设置在柱距 3 等分的中间范围内。后浇缝处底板及外墙宜采用附加防水层;后浇缝混凝土宜在其两侧混凝土浇灌完毕 2 个月后再进行浇灌,其强度等级应提高一级,且宜采用早强、补偿收缩的混凝土。二是 JGJ6-99《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6.6.2 条规定,基础长度超过 40m 时,宜设置施工缝,缝宽不宜小于 80cm.在施工缝处,钢筋必须贯通。6.6.3 条规定,当主楼与裙房采用整体基础,且主楼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采用后浇带时,后浇带的处理方法应与施工缝相同。三是 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9.1.3 条规定,如有充分依据和可靠措施,本规范表中的伸缩缝最大间距可适当增大,混凝土浇筑采用后浇带分段施工。四是 GB50007-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8.4.15 条规定,对高层建筑筏形基础与裙房基础之间
大家好!请教各位达人关于后浇带设置的几个问题:1.后浇带内有整根梁时,是否必须避让?2.后浇带遇到楼梯时,是否必须避让?3.少数后浇带在梁端三分之一范围内经过,是否允许?4.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如果施工图中不加以区分,施工单位会加以辨别并区分对待吗?谢谢!
当基坑挖到一定的深度后,需要为作业人员设置上下的爬梯。 一、基坑上下爬梯的要求
后天要图纸会审了,筏板基础长45米,宽26米,没有设置后浇带,查规范也没找到比较明确的规定,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提?有经验或有过类似经历的大哥大姐来说一下呗
1、本工程采用第三层粉质粘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10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60KPa。2、楼座布置及车库示意图详下图所示。楼单体为7层住宅楼,车库为单层车库,车库顶板平均覆土1米。3、原设计楼与车库交接的部位均为沉降后浇带,又由于车库较长、故除了沉降后浇带以外又设置了若干温度后浇带。4、说实话如此设计施工难度较大,又
下面说说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50多米长的剪力墙住宅,设计在结构中部附近设置了一条800宽的施工后浇带。碰巧的是后浇带设在了一个7米多x6米多的大房间中,且偏于一端,在支座1/3范围。这样两边板大小差别较大。施工时后浇带两侧每侧做一排48脚手架管支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900。每层都如此。施工到几层后,发现后浇带两侧有变形不一致,目前已施工到15层。据施工单位反映,两侧变形差最大已达45mm,已经构成质量事故。我的问题是:1,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计算?是否需要考虑后浇带处支撑荷载一层一层传下来?2,常规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3,就本案例情况,如何设置支撑比较稳妥合适?4,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多谢!
各位大侠: 请教一个问题,据说根据相关规范两个相连的厂房根据其储存的物品或使用的生产工艺,可以定成不同的生产类别: 现象问一个问题: 如果一个丙类厂房和一个戊类厂房相连接,且戊类厂房工艺上不允许使用水消防,那是否可以只在丙类厂房中布置灭火器,而相连的戊类厂房中仅仅不知灭火器,这样做是否算违反 GB50016-2006的第8.4.3的规定?
本人有一问题,还请大家帮忙解决。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基础一般采用桩基,或有抗浮要求,下面打得有抗浮桩(锚杆);基础底板上设后浇带时,要不要避开桩的位置啊?
规范有没有要求户内必须以下内容呢? 1)紧急报警按钮:每户主卧设置一个 2)可燃气体探测器:每户厨房设置一个 3)红外报警探测器:每户客厅设置一个
常有同学困惑此问题,论坛里也有说温度后浇带必须要设附加钢筋,现把图集节点大样和朱总《设计问答》一书中的解释列举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剪力墙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的墙体。那在装修设计时,剪力墙暗梁设置规范有哪些?PChouse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剪力墙周边应设置端柱和梁作为边框,端柱截面尺寸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且应满足框架柱的要求;当墙周边仅有柱而无梁时,应设置暗梁,其高度可取2倍墙厚;剪力墙开洞时,应在洞口两侧配置边缘构件,且洞口上、下边缘宜配置构造纵向钢筋。剪力墙所承受的竖向荷载,一般是结构自重和楼面荷载,通过楼面传递到剪力墙。竖向荷载除了在连梁(门窗洞口上的梁)内产生弯矩以外,在墙肢内主要产生轴力。可以按照剪力墙的受荷面积简单计算。
一般大家家里房子的窗边都有设置窗边构造柱,那大家知道窗边构造柱设置规范有哪些吗?下面PChouse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吧。1、窗边构造柱最小截面可采用0.24m×0.18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箍筋间距不宜大于0.25m,且在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房屋四角的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2、墙长大于5m或墙长超过层高2倍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与柱连接的水平系梁,梁的截面高度不小于60m。3、当有洞口的填充墙尽端到门窗洞口边距离小于0.24m时,宜采用钢筋混凝土窗边构造柱。
1.危废识别标志的总体要求?
防鼠板设置是否违反规范?今天研读DLT5352-2006 第9.1.10规定:配电装置室内通道应保证畅通无阻,不得设立门槛,并不应有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通过。按照此规定,那么我们设置的防鼠板是否违反这个规范?请大家指教。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9-24 21:03 编辑 旁边的墙要这样砌筑吗?哪本规范上有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