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请教大家:有关后浇带的设置

    现在的工程中后浇带使用的比较频繁,请教一下:它起到的作用是不是就是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的作用?另外,后浇带不是要从上到下全部断开,如果建筑没地下室的话,需不需要在地梁处也断开?

  • 请教关于后浇带的设置问题

    大家好!请教各位达人关于后浇带设置的几个问题:1.后浇带内有整根梁时,是否必须避让?2.后浇带遇到楼梯时,是否必须避让?3.少数后浇带在梁端三分之一范围内经过,是否允许?4.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如果施工图中不加以区分,施工单位会加以辨别并区分对待吗?谢谢!

  • 关于CAD图层的设置一些原则

    论文简介: 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阶段的图纸,图纸上所有的图元可以用一定的规律来组织整理。 投稿网友:lihuamingtian 上传时间: 2013-08-09

  • 关于后浇带如何设置,请教高手!!

    作为后浇带,按照混凝土规范,可以加大主体伸缩缝的间距,但是规范用了“适当”这个词,不知道大家在应用时如何把握,超长多少为“适当”。另外,后浇带是否用加补强筋,原有的钢筋是否贯通(高规中提到此处筋采用绑扎搭接,然而我的同事在做过的工程中都是贯通)。请高手不吝赐教。

  • 关于构造柱的设置原则问题!!!!!!!!!!!!!!!!!!!!!!!

    关于构造柱在混凝土结构的填充墙中的设置背景,在砌体规范(最新版)6.3.4第二条的第三小点中这样阐述: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是时,墙体中部应加设构造柱;但是在同样的结构体型(混凝土结构的填充墙)中,在抗规最新版13.3.4第五小点中却这样阐述:墙长超过8m或两倍层高是,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依照哪个条文执行,还是从严?另外,我在规范上一直没有找到砌体结构的构造柱设置背景,就是说在多层砌体结构中墙长超多多少才设置构造柱?规范上只说了间距和截面等构造要求。请大神们点化!

  • 关于筏板何时设置后浇带的问题

    后天要图纸会审了,筏板基础长45米,宽26米,没有设置后浇带,查规范也没找到比较明确的规定,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提?有经验或有过类似经历的大哥大姐来说一下呗

  • 室外消火栓泵!的设置原则?

    想问下 室外消火栓泵的设置原则。 我现在有一个工程,市政一路供水,厂区内成环。消防水池中贮存室外消防用水量,这时候用设计室外消火栓泵吗?市政的水量、水压满足本工程的需求。请问,该不该设置室外消火栓泵。

  • 沉降后浇带的设置的若干问题?

    沉降后浇带的设置的若干问题?

    1、本工程采用第三层粉质粘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10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60KPa。2、楼座布置及车库示意图详下图所示。楼单体为7层住宅楼,车库为单层车库,车库顶板平均覆土1米。3、原设计楼与车库交接的部位均为沉降后浇带,又由于车库较长、故除了沉降后浇带以外又设置了若干温度后浇带。4、说实话如此设计施工难度较大,又

  • 施工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

    下面说说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50多米长的剪力墙住宅,设计在结构中部附近设置了一条800宽的施工后浇带。碰巧的是后浇带设在了一个7米多x6米多的大房间中,且偏于一端,在支座1/3范围。这样两边板大小差别较大。施工时后浇带两侧每侧做一排48脚手架管支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900。每层都如此。施工到几层后,发现后浇带两侧有变形不一致,目前已施工到15层。据施工单位反映,两侧变形差最大已达45mm,已经构成质量事故。我的问题是:1,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计算?是否需要考虑后浇带处支撑荷载一层一层传下来?2,常规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3,就本案例情况,如何设置支撑比较稳妥合适?4,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多谢!

  • 关于CAD图层的设置一些原则和技巧

    第一,关于0层的使用 很多同事喜欢在0层上画图,因为0层是默认层,白色是0层的默认色,因此,有时候看上去,显示屏上白花花一片。这样做,绝对不可取。0层上是不可以用来画图的,那0层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是用来定义块的。定义块时,先将所有图元均设置为0层(有特殊时除外),然后再定义块,这样,在插入块时,插入时是哪个层,块就是那个层了。 第二,在够用的基础上图层是越少越好 不管是什么专业,什么阶段的图纸,图纸上所有的图元可以用一定的规律来组织整理。比如说,建筑专业的图纸,就平面图而言,可以分为:柱、墙、轴线、尺寸标注、一般标注、门窗看线、家具等。也就是说,建筑专业的平面图,就按照柱、墙、轴线、尺寸标注、一般汉字、门窗看线、家具等来定义图层,然后,在画图的时候,分别应该在哪个类别的,就把该图元放到相应得图层中去。 只要图纸中所有的图元都能有适当的归类办法了,那么图层设置的基础就搭建好了。但是,图元分类是不是越细越好呢?不对。比如说,建筑平面图上,有门和窗,还有很多台阶、楼

  • 关于基础底板上后浇带的设置

    本人有一问题,还请大家帮忙解决。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基础一般采用桩基,或有抗浮要求,下面打得有抗浮桩(锚杆);基础底板上设后浇带时,要不要避开桩的位置啊?

  • 金属软管设置的目的和原则

    设备与管道的防腐1 设备与管道的涂料防腐

  • 温度后浇带是否设置附加钢筋

    温度后浇带是否设置附加钢筋

    常有同学困惑此问题,论坛里也有说温度后浇带必须要设附加钢筋,现把图集节点大样和朱总《设计问答》一书中的解释列举出来,供各位同仁参考。

  •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后浇带设置的规范依据及施工工艺

  • 设置伸缩缝,后浇带还是加强带?

    一框支转换结构,全长54.95米,按照框架结构设缝55.0米,抗震墙45.0米,那框支转换上部可以算是纯剪力墙结构,不知本工程关于结构超长如何处理?谢谢!

  • 散热器支路阀门的设置原则

    散热器支路阀门的设置原则:1、垂直双管系统中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设两通恒温控制阀,回水支管上设锁闭阀;2、水平双管每组散热器的供水支管上设两通恒温控制阀,回水支管上不设阀门;不知道我的理解对不对?

  • 后浇带设置依据及施工注意事项

    一、后浇带混凝土的理解及选用对于后浇带至今没有具体而明确的定义,它的作用到底有哪些,有多大,又有什么理论和计算的依据,是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清楚的。所以这方面的学术争论和技术研讨一直在延续。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合理的采用。我个人的理解,后浇带最主要的作用,就是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温度问题。因为在施工过程中,浇筑的混凝土要释放大量的水化热。施工期间混凝土中释放的水化热,所产生的温度应力应该占到总温度应力的80%以上。实际上我们所做的施工缝也具有相类似的功能,只不过施工缝连续施工的间隔比较短,部分温度应力没有得到充分释放罢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所有规范都要求,后浇带必须在主体混凝土浇筑28天以上才能浇筑的真正意义。故,后浇带对于解决温度应力的作用是应该成立的。后浇带是否可以解决沉降问题,是学术界争论最多的问题。因为对于不均匀的地质条件,各建筑物的沉降量会是不尽相同的。如果发生相对的沉降差,那后浇带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沉降变形,后浇带中的钢筋就一定要产生附加的瓒余应力。这个部位一定是结构最弱部位之一。之所以有人提出后浇带可以解决沉降变形的理由,是源于地基规范的

  • 对后浇带设置的一点感悟,你作为设计留意了吗

    做了最近一个工程,对后浇带的留置有点感悟,作为设计的你或项目的总工,你留意过吗? 大家都知道,后浇带通常应该设置在受力最小的部位,即梁跨的1/3处,但有时往往没有考虑到每块的施工顺序,导致钢筋的接头部位很不合理,接头竟然带来跨站中! 具体地说,梁被后浇带分成1/3和2/3,要是2/3梁跨先行浇灌,这样把后浇带伸出的钢筋甩在剩余的1/3梁跨,这样最为合理,反之,要是1/3梁跨先行浇灌,后浇带甩出的钢筋刚好在跨中,这样受力非常的不合理! 以上就是我在这个工程中看到领悟到的呢,我觉得这应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这工地,设计和项目都没有注意到耶。当然是我个人看法,如果各位觉得有异议,可以提出来,好纠正我,如果各位觉得有道理,而你以前又没注意过,那也不枉我分享出来了,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才是硬道理。

点击加载更多

后浇带设置原则

后浇带设置原则专题,为您提供后浇带设置原则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后浇带设置原则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后浇带设置原则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