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工程中后浇带使用的比较频繁,请教一下:它起到的作用是不是就是沉降缝、抗震缝、伸缩缝的作用?另外,后浇带不是要从上到下全部断开,如果建筑没地下室的话,需不需要在地梁处也断开?
作为后浇带,按照混凝土规范,可以加大主体伸缩缝的间距,但是规范用了“适当”这个词,不知道大家在应用时如何把握,超长多少为“适当”。另外,后浇带是否用加补强筋,原有的钢筋是否贯通(高规中提到此处筋采用绑扎搭接,然而我的同事在做过的工程中都是贯通)。请高手不吝赐教。
大家好!请教各位达人关于后浇带设置的几个问题:1.后浇带内有整根梁时,是否必须避让?2.后浇带遇到楼梯时,是否必须避让?3.少数后浇带在梁端三分之一范围内经过,是否允许?4.后浇带分为沉降后浇带和伸缩后浇带,如果施工图中不加以区分,施工单位会加以辨别并区分对待吗?谢谢!
本帖最后由 无间道 于 2013-10-3 17:04 编辑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建筑业的蓬勃发展,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地拔地而起,作为功能和结构的需要,解决不均匀沉降、砼收缩变形、砼温差应力等情况,使用后浇带代替永久变形缝在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现行规范、规程的不一致性给设计和施工带来了较大的难度,笔者通过近年来在各地工程的参观学习和在工程中的实践,对后浇带的应用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和经验,现就**综合楼工程后浇带的应用谈谈几个问题。
论文简介:[内容提要]:后浇带是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和结构主体沉降而可能产生的有害伸缩和沉降的一种临时施工缝。 投稿网友:arris520 上传时间: 2013-07-30
超长当设后浇带,否则收缩梁板坏。 工期因之长一点,对于甲方无大碍。 参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4.13.3 2013.10.9
施工现场后浇带部位混凝土浇筑时总会流出好多混凝土出来,后浇带部位部分被混凝土填充,想问下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拦截方式,使浇筑混凝土时保证混凝土不流过后浇带位置。
钢管混凝土表明接触设置对计算收敛影响较大钢单元采用壳元,混凝土采用实体元,界面采用接触单元,另外也可以加弹簧单元,如果加弹簧单元后,接触元的摩擦系数可设为0。 1、钢管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根本不能由弹簧单元反映出来。 因为,受到约束后的混凝土相当于一种特殊的混凝土,可以称为“约束混凝土”,而对于约束混凝土,必须首先研究其本身的本构关系,即应力-应变发展关系,同时需要研究它的屈服准则、
后天要图纸会审了,筏板基础长45米,宽26米,没有设置后浇带,查规范也没找到比较明确的规定,不知道到时候会不会提?有经验或有过类似经历的大哥大姐来说一下呗
请教一下:压力输水管,用600mm的混凝土管,在转弯处怎么设置?有混凝土管的弯头吗?如果像排水那样设检查井,那压力检查井也没有图集啊。给位有啥好的办法吗?
1、本工程采用第三层粉质粘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110Kpa,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160KPa。2、楼座布置及车库示意图详下图所示。楼单体为7层住宅楼,车库为单层车库,车库顶板平均覆土1米。3、原设计楼与车库交接的部位均为沉降后浇带,又由于车库较长、故除了沉降后浇带以外又设置了若干温度后浇带。4、说实话如此设计施工难度较大,又
我现在有一个67米的房子不能做缝,所以设置了后浇带。具体做法网上有很多~~没有什么大的问题。现在就是混凝土的问题:1,是否只需要用高一级的混凝土就可以了~???2,还是需要用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如果是用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请问微膨胀的混凝土是怎么做的?也就是添加膨胀剂配合比的问题?还是用减缩剂?
下面说说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50多米长的剪力墙住宅,设计在结构中部附近设置了一条800宽的施工后浇带。碰巧的是后浇带设在了一个7米多x6米多的大房间中,且偏于一端,在支座1/3范围。这样两边板大小差别较大。施工时后浇带两侧每侧做一排48脚手架管支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900。每层都如此。施工到几层后,发现后浇带两侧有变形不一致,目前已施工到15层。据施工单位反映,两侧变形差最大已达45mm,已经构成质量事故。我的问题是:1,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计算?是否需要考虑后浇带处支撑荷载一层一层传下来?2,常规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3,就本案例情况,如何设置支撑比较稳妥合适?4,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多谢!
本人有一问题,还请大家帮忙解决。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基础一般采用桩基,或有抗浮要求,下面打得有抗浮桩(锚杆);基础底板上设后浇带时,要不要避开桩的位置啊?
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浅析
这些是我收集到的关于膨胀混凝土代替后浇带的相关论文,发给大家共享![ 本帖最后由 zbaizhen 于 2011-3-30 19:25 编辑 ]
我院后浇带一般设置在跨中,但是由于梁主要是受弯构件,后浇带设置在跨中单是对梁而言,影响大么?~~~新手一枚,还望指点~~~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9-24 21:03 编辑 旁边的墙要这样砌筑吗?哪本规范上有具体做法?
做了最近一个工程,对后浇带的留置有点感悟,作为设计的你或项目的总工,你留意过吗? 大家都知道,后浇带通常应该设置在受力最小的部位,即梁跨的1/3处,但有时往往没有考虑到每块的施工顺序,导致钢筋的接头部位很不合理,接头竟然带来跨站中! 具体地说,梁被后浇带分成1/3和2/3,要是2/3梁跨先行浇灌,这样把后浇带伸出的钢筋甩在剩余的1/3梁跨,这样最为合理,反之,要是1/3梁跨先行浇灌,后浇带甩出的钢筋刚好在跨中,这样受力非常的不合理! 以上就是我在这个工程中看到领悟到的呢,我觉得这应该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这工地,设计和项目都没有注意到耶。当然是我个人看法,如果各位觉得有异议,可以提出来,好纠正我,如果各位觉得有道理,而你以前又没注意过,那也不枉我分享出来了,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