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夏日施工,不能高于35度。进入冬季施工,室外日平均气温接连5天低于5度,需要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能低于5度。混凝土加工现场目前来说,工地浇灌混凝土施工规范中,对最低低于多少温度不宜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没有明晰的规定,可是我国规范分类的防冻剂可以到达最低的标准是-15℃,其运用极限温度可到达-20℃,从浇筑作用或许混凝土强度保证上来说,-15℃以下就不宜再施工了。因为温度的设定是根据你采用的是什么施工方法,假如工期紧等情况,运用暖棚法施工就不必考虑多低的温度了。搅拌站混凝土现场下面来介绍一下工地浇灌混凝土应该注意的事项: 1、混凝土入模,不得会集倾倒冲击模板或钢筋骨架,当浇筑高度大于2米时,应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浇筑层的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米。2、混凝土必须在5小时内浇筑结束(从发车时起),为避免混凝土浇筑呈现冷缝(冷缝:指上下两层混凝土的浇筑时刻间隔超过初凝时刻而构成的施工质量缝),两次混凝土浇筑时刻不超过1.5小时,交接处用振捣棒不间断的搅动。3
请教各位超长混凝土温度应力在建模时怎么考虑?刚度具体怎么折减?总承包项目,领导说要把工程量放到最低,真不知道这温度应力具体要怎么考虑地点鄂尔多斯,温差还蛮大的
在书上看到:<<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为什么温度要低?
室外气温平均在-4-10摄氏度左右,混凝土C45P8入模温度10-15摄氏度,浇筑结束后连续测得10天温度值,绘制成曲线图分析其内部温度最大值及温差最大值出现的时间!
几天几乎把水工论坛翻了个遍,发现这里居然没有混凝土温控方面的帖子,从事这方面工作的同志应该不少吧,不要太保守了,大家交流一下共同提高嘛,不要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嘛!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温度场的仿真分析 摘要:在有限元程序 的通用平台上,通过参数设计语言 内部函数,编制宏 ANSYS APDL ANSYS命令来控制 程序对巴东长江大桥承台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场进行仿真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实ANSYS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所建立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可以较好地仿真实际混凝土温度场。供大家参考!!在有限元程序 的通用平台上,通过参数设计语言 内部函数,编制宏ANSYS APDL ANSYS命令来控制 程序对巴东长江大桥承台大体
CRCP混凝土温度松弛应力分析.rar
我的一个干土建的朋友,在海参养殖圈承包了40多个 闸门,2米高,8米长,混凝土用量20立方米1混凝土筏板基础2剪力墙和闸门顶部3闸门的栏板要进行三次混凝土浇筑,但是麻烦的是海参圈的坝上泵车和罐车是不能进去,而且大坝因为要挖闸门的位置,被挖成一段一段大坝的对面有一条7米宽的道,中间有25米左右的水渠,想尽办法也不知道怎么浇筑混凝土曾想过的办法1、泵车行不通的理由:泵车需要12米见方的地方才能作业,道路宽7米,旁边都是水2、用地泵,但是一个闸门要用20m3的混凝土,分三次浇筑,每打完一次混凝土地泵管子里的混凝土很多,很难处理请问各位高人有更好的办法吗,
很多时候高层浇筑混凝土洗泵的水不是打在楼板上,就是打在外架里面,或者外架外面,很多外架的安全网都被污染了。但通常洗泵都是从地泵往上打水,有没有水从上面往下打的洗泵的方法或者更好的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温度测控技术规范
最近在解决熟读问题,找了不少资料,分享一下。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占重要地位,其裂缝是个颇具现实意义、备受关注的质量问题。对其产生裂缝成因进行分析并预防控制处理,不仅能确保工程的质量,还能够节约社会资源。 一、混凝土常见裂缝类型现今,混凝土在各种工程中应用普遍,其质量的好坏对结构物的安全、造价及美观有很大影响。但混凝土在工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不同类型裂缝: 1、干缩裂缝: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由于水分蒸发、体积逐渐缩小而产生收缩裂缝;有时施工水灰比掌握不恰当,造成水灰比偏大混凝土过稀,混凝土振捣后局部分析及预防、控制、处理,并多角度对其表面集中了较多水分、砂浆遇天晴日晒、现场风速较大等情况,使混凝土表面水分蒸发较快,产生干缩裂缝。在新混凝土表面没有很好地养生或养生时间欠合适均匀以及养生不全面,局部失水过多过快也都会造成干缩裂缝。 2、温度裂缝:内部温度裂缝:混凝土硬化期间水泥释放出大量的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产生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未及时得到水分补充,又受到基础或老混凝土
随着最后一立方混凝土的注入,上海国际财富中心项目最后一块大底板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毕。 本项目大底板施工共分为6个施工段,共计混凝土方量约25000m³。单块底板最大浇筑混凝土方量7700m³,单块底板最长浇筑时间历时30个小时。 ▲北塔楼基础底板(1-1块)混凝土浇筑
浙海大厦续建工程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分析与结论 浙海大厦续建工程主楼52层,基础底板设计为整板基础,浇筑面积为2350㎡,一般厚度3.2m,总体积为7500m3,属于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在混凝土浇筑前,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了优化设计,选择低热水泥,掺入高效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提高混凝土的早期抗拉强度。整个底板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电梯井底板,浇筑时间从2002年12月2日晚上18:30分开始,到12月3日早晨4:00结束;第二次浇筑大楼基础底板,浇筑时间从2002年12月18日晚上19:00开始,到12月22日下午14:00全部浇筑完毕。在两次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进行了及时的养护。并对混凝土全场温度进行了认真的测量,第一次检测时间从12月2日到12月18日,历时16天;第二次检测从12月18日到1月9日,历时21天。 一、测温设备及测温点布置 本次测温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测温传感器,传感器装入导热良好的金属套管内,并用环氧树脂密封,可保证传感器对混凝土温度变化作出迅速的反应。测温设备采用LD-C20-64智能巡测温度仪
请教各位大侠一个问题:本人设计的一个建筑物,框架结构,有部分使用时会有7、80度的高温,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相应的规范又有什么呢?
摘要:本文作者主要分析了温度裂缝产生的机理及特征,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 关键词: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原因;防治措施 温度裂缝的存在是混凝土施工中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泵送混凝土施工同样如此。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裂缝的出现不仅会降低建筑物的抗渗能力,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会引起钢筋的锈蚀,混凝土的碳化,降低材料的耐久性,影响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因此,我们在施工中,应充分认识到裂缝的出现对建筑物的危害性,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和合理的处理方法来预防裂缝的出现和发展,不断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满足建筑结构安全稳定等要求。 1 温度裂缝产生机理及特征 混凝土浇筑后,在硬化过程中,水泥水化过程产生大量的水化热。由于混凝土的体积较大,大量的水化热聚积在混凝土内部而不易散发出去,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急剧上升。而混凝土表面面积大,因此散热较快,使得混凝土结构内外出现较大的温差,这些温差造成内部与外部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使混凝土表面产生一定的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极限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这种裂缝多发生在混凝土施工中后期。在混凝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