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图[ 本帖最后由 zyx66668 于 2011-5-18 07:57 编辑 ]
一、工程概况案例工程为高层住宅小区项目,并设有地下 ** 及配套用房等辅助设施,基础形式多为桩筏基础、筏板基础,并涉及独立基础、柱下条形基础;地下 ** 底板、顶板、砼墙设置有后浇带。筏板选用C35混凝土,抗渗等级P6。顶板、墙、柱选用C35混凝土,抗渗等级P6。后浇带留设宽度800mm,选用高于两侧一个等级的掺膨胀剂无收缩混凝土浇筑。二、对后浇带的留设要求1、对后浇带的要求1.1后浇带是为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而可能产生有害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该缝需根据设计要求保留一段时间后再浇筑,将整个结构连成整体。1.2在后浇带构造中,除图中注明者外,后浇带钢筋应该按贯通留筋。1.3后浇带的设置距离,应考虑在有效降低温差和收缩应力的条件下,通过计算来获得。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参照《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施工。1.4沉降后浇带在主体封顶后,根据沉降记录,由设计单位确认后方可封闭;收缩后浇带应该在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5d后方可封闭。
主体结束有一段时间了,后浇带一直都没有浇注。今天刚打,可是看模板和钢筋都很乱,而且模板和楼面间都有缝隙呢!一时还没看过这方面的书,请教各位了:后浇带浇注中要注意什么问题?谢谢!
请都一下各位前辈,后浇带的模板如何支撑?规范要求单独支撑,个人理解是不是在模板拆除后再单独支撑,最好有详细方案。还有就是后浇带的留设是从基础一直到屋面吗?最后一个问题是浇筑时间是在屋面后浇带留设完后60天再浇筑吗?(设计无说明情况,一般为60天)有图片最好了,求大虾不吝赐教,谢谢。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3-4 21:02 编辑 [摘要] 本文对地下室后浇带的立模、浇筑混凝土、养护做了探讨,力求解决后浇带渗水这一质量通病。[关键词] 后浇带 后浇带是地下室工程中最易渗水的地方,怎样施工好后浇带,确保后浇带处不渗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分几点探讨。 1、后浇带混凝土的浇筑时间 后浇带分伸缩后浇带和沉降后浇带。 设置伸缩后浇带是保证现浇混凝土构件在体积收缩时能释放内力,使现浇混凝土构件不产生有害裂缝的有效措施;设置沉降后浇带是消除现浇混凝土构件因沉降差而产生内力的有效方法。 要达到上述目的,保证现浇混凝土构件在后浇带留置时间里能充分释放收缩力和充分沉降,就应有一个合理的留置时间。但现行有关规范和施工手册对后浇带的留置时间不统一,且差异较大。对伸缩后浇带与沉降后浇带没有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12-15 21:03 编辑 现场施工错误把首层的结构底板上的后浇带位置施工错误了,设计上后浇带在那梁的上面一点点,详情见图。 因为错误施工,把后浇带的位置设在了那梁的位置了。
本人所在工程为七栋地下一层地上十四层住宅、三栋二层商业,现在七栋住宅已施工到屋顶部位,个别栋楼已经封顶。沉降观测报告已经下来了,设计也已经同意浇筑后浇带。是不是就可以浇筑后浇带了?浇筑后浇带前还需要满足什么要求,请各位大仙给予建议了!!!!!!!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8-8 22:15 编辑 简要说明:超前止水后浇带做法。 文件格式:Word、JPG文件大小:1
论文简介:[内容提要]:后浇带是一种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克服由于温度收缩和结构主体沉降而可能产生的有害伸缩和沉降的一种临时施工缝。 投稿网友:arris520 上传时间: 2013-07-30
摘要: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 关键词: 后浇带 设计 施工 ----- 新发布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以下简称混凝土规范)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伸缩缝最大间距的要求比原规范严格了,规范用词由“可”改为“宜”。这就要求在结构设计中,设计者必须认真对待由于超长给结构带来的不利影响,当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在结构施工阶段采取防裂措施是国内外通用的减小混凝土收缩不利影响的有效方法,我国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另外,当建筑物存在较大的高差,但是结构设计根据具体情况可不设置永久变形缝时,例如高层建筑主体和多层(或低层)裙房之间,也常常
虹吸雨水施工温度重要吗,这部分主要体现在管道之间的焊接,对于这
利用补偿混凝土取消伸缩缝的工程实践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设置后浇带是目前常采用的一种方法。本文对后浇带设计和施工中应明确和注意的问题作一浅析,以更好地控制工程裂缝。 一、后浇带在设计中应明确的问题 1、后浇带缝宽,理论上后浇带宽度只须1厘米已足够保证温度收缩变形,但考虑施工方便,并避免应力集中,具体宽度应根据后浇带设置位置及砼厚度决定。 2、后浇带接缝形式有平直缝、阶形缝、企口缝等,接缝形式应加以明确。 3、后浇带内钢筋有断开搭接、贯通不断、增加附加筋3种。 4、后浇带后浇混凝土,有普通混凝土提高一个等级和采用同等级或提高一级掺加微膨胀剂等方法。 5、后浇带后浇混凝土的浇灌时间有的规定不少于2周,有的要求不少于6周,以至更长时间。 二、后浇带按其作用可分为3种 1、为解决高层建筑主楼与裙房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沉降后浇带。 2、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带称为收缩后浇带。 3、为防止
下面说说我遇到的一个工程出现的质量事故。一50多米长的剪力墙住宅,设计在结构中部附近设置了一条800宽的施工后浇带。碰巧的是后浇带设在了一个7米多x6米多的大房间中,且偏于一端,在支座1/3范围。这样两边板大小差别较大。施工时后浇带两侧每侧做一排48脚手架管支撑,沿后浇带长度方向间距900。每层都如此。施工到几层后,发现后浇带两侧有变形不一致,目前已施工到15层。据施工单位反映,两侧变形差最大已达45mm,已经构成质量事故。我的问题是:1,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计算?是否需要考虑后浇带处支撑荷载一层一层传下来?2,常规后浇带处支撑如何设置?3,就本案例情况,如何设置支撑比较稳妥合适?4,出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多谢!
1. 裂缝的原因 混凝土中产生裂缝有多种原因,主要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混凝土的脆性和不均匀性,以及结构不合理,原材料不合格(如碱骨料反应),模板变形,基础不均匀沉降等。混凝土早期阶段水泥放出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在表面引起拉应力。后期在降温过程中,由于受到基础或原混凝上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内部出现拉应力,同时在混凝土表面引起很大的拉应力。当这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即会出现裂缝。许多混凝土的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或变化较慢,但表面湿度可能变化较大或发生剧烈变化。混凝土是一种脆性材料,抗拉强度是抗压强度的1/10左右,由于原材料不均匀,水灰比不稳定,及运输和浇筑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在同一块混凝土中其抗拉强度又是不均匀的,存在着许多易于出现裂缝的薄弱部位。在钢筋混凝土中,拉应力主要是由钢筋承担,混凝土只是承受压应力。一般设计要求不出现拉应力或者只出现很小的拉应力。但是在施工中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往往在混凝土内部引起相当大的拉应力。有时温度应力可超过其它外荷载所引起的应力,因此掌握温度应力的变化规律对于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和施工极为重要。
桥梁施工温度应力的研究
混凝土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浅析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7-9 21:57 编辑 我们遇到的主要是施工中的温度裂缝,因此想对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和处理措施做一探讨。 目前,混凝土在现代建筑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在今天,混凝土的裂缝较为普遍,在建筑工程中裂缝几乎无所不在。在大体积混凝土中,温度应力及温度控制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原因。首先,在施工中混凝土常常出现温度裂缝,影响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其次,在运转过程中,温度变化对结构的应力状态具有显着的不容忽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