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下条基柱距3600 条基宽度4000 撞到一起 pkpm建模后计算仍是两个条基的配筋 为什莫没连到一起(像墙下条基一样) 是我建模时出错啦吗 ?应该怎么建模 各位高手请赐教
如上
附件是自己总结摘录的一点有关柱下条基设计方法,有一点疑问,在柱下条基设计中,1.计算基础底板时所取基底净反力与计算基础梁时的净反力是否相同?2.如何考虑柱子传至基础的横向弯矩?(条基是纵向的,计算底板取得是单位长度,而柱传下的弯矩不是作用于整个条基的)[ 本帖最后由 wangzhia110 于 2011-5-26 17:34 编辑 ]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
最近刚做完一个小结构,基础用到的是柱下条形基础,虽然已经做完,但是有几个问题在看书的时候发现不是很理解本人是新手,希望大家帮忙解答一下,万分感谢1、算基础梁的时候,由于会有墙体荷载的有利作用,现在我的计算方法是直接忽略底层墙体荷载,不知这样是否可行?2、看到条形基础的相关资料的时候,分有肋跟无肋两种,那这里面的“肋”是不是指的就是“基础梁”?(这一点我在网上资料上看到过解答,希望在这里确定一下)3、基础梁在条形基础里是什么作用,什么时候可以做没有基础梁的条形基础?(如有些小围墙,可以只做底板么?)对于第三点的疑问在于,计算的时候,算基础底板的配筋是只算翼缘的,那么是不是做没有基础梁的条基的时候,就是长度要从中心算起?...问题困扰许久,希望能解答...谢谢各位
在线坐等,刚开始做设计,一个砌体结构的单层泵房,现在设计到基础部分,是墙下条基,截面已经确定,具体参数是b=500,h=200,肋梁高400,宽300,主要想知道条基板底配筋和肋梁该怎么配筋啊(需要用到的受力的参数用F之类的表示就行),最好是计算过程.....当然,也可以指导下软件怎么搞。土木的高手们,希望不吝赐教啊。
我做的一个工程,建筑物是砖混结构,基础采用砌体条形基础。1、地下水埋深较浅,但地基持力层埋深较深,地基处理办法是采用天然级配碎石回填至基底标高, 这样的话条形基础的部分砌体就浸泡在地下水中了,这种做法可以吗?2、我的地基处理办法可以吗?
柱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设计
作者:敖道华 (阳江市城乡建筑市政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阳江 529500) 一、引 言 地基基础设计必须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安全等级、建筑布置和上部结构类型,充分考虑建筑场地和地基岩土条件,结合施工条件以及工期、造价等各方面要求,合理选择地基基础方案,因地制宜,精心设计,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 地基基础的设计应该满足下列三项基本原则:(1)对防止地基土体剪切破坏和丧失稳定性方面,应具有足够的安全度;(2)应控制地基变形量,使之不超过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以免引起基础不利截面和上部结构的损坏,或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外观;(3)基础的形式、构造和尺寸,除应能适应上部结构、符合使用需要、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和变形要求外,还应满足对基础结构的强度、刚度和耐久性的要求。 选择地基基础方案时,通常都优先考虑天然地基上不大的或简单的浅基础,例如沿墙或逐柱设置的扩展基础等。因为,这类基础埋置不深,用料较省,无需复杂的施工设备,在开挖基坑、必要时支护坑壁和排水疏干后,地基不加处理即可修建,因而工期短、造价低。仅当这类基础难以适应较差
1、条形基础计算结果中Q(kn/m)是如何计算出来的?跟读取的砖混荷载有什么关系?我计算砖混条形基础时,一段墙的砖混荷载是365KN/m,采用自动生成条形基础,进行碰撞检测,计算结果Q(kn/m)是492kN/m2,另外一段墙的砖混荷载是626KN/m2,计算结果Q(kn/m)是481KN/m。还有另一段墙的砖混荷载是349KN/m2,计算结果Q(kn/m)是256kn/m。2、砖混自动生成条形基础,进行碰撞检测与不进行碰撞检测的基础宽度结果是不一样的。比如两段横墙间距4m,布置条形基础后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的基础宽度是2.3m,不进行碰撞检测的基础宽度是1.9m。为什么两个墙进行碰撞检测与不进行碰撞检测都是单墙基础,但是基础宽度却不一样了。3、两段墙间距只有1.8m,不进行碰撞检测生成的两个单墙条形基础宽度都是2.2m宽,但已经超过两段墙的间距,进行碰撞检测后,生成双墙基础,基础宽度是4.3m,但是pmax却大于1.2fa,这种问题有没有解决的方法?4、砖混基础读取荷载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读取砖混荷载,这样竖向力能够在墙上均匀扩散,另一种是读取PM荷载,
1.拉梁的计算可选下列两种方法之一:(1)取拉梁所拉结的柱子中轴力较大值的1/10,作为拉梁轴心受拉的拉力或轴心受压的压力,进行承载能力的计算。按此法计算时,柱基础按偏心受压考虑。基础土质较好时,用此法较为节约(2)以拉梁平衡柱底弯矩,柱基础按中心受压考虑。拉梁正弯矩钢筋全部拉通,负弯矩钢筋有1/2拉通。此时,梁的高度宜取第3款中的较高值。此时,梁的构造应满足抗震要求。2.如拉梁承托隔墙或其他竖向荷载,则应大于L/15~L/20.如应将竖向荷载所产生的拉梁内力与上述两种计算方法之一所得的内力组合计算。3.拉梁截面宽度宜大于等于L/25~L/35,高度大于等于L/15~L/20。如按0.1N方法计算,配筋应上下相通,总量不小于4Φ14,箍筋不应小于Φ6@200.按本条第1款第(1)条,拉梁截面可取下限(承托较重隔墙者除外)。4.凡框架层数不超过三层,基础埋置较浅,各基础埋置深度差别不大,地基土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土层,液化土层和很不均匀土层的,可以不设置基础拉梁。对于大型公共建筑,另行考虑。单层工业厂房一般皆可不设置基础拉
给了柱网设计柱下条形基础,应该设计哪个方向? 一个1-9 ,一个A-F.两个方向都有的话不就是交叉条形基础了么?任选的话是选长的还是短的?
请教:用jccad设计柱下交叉条形基础怎么操作?本人在设计一个柱下条形基础的时候想用jccad进行设计,可是在实际操作上总是有很多问题
希望对柱下条基有个更好的理解
本人新手,请教问题:用pkpm出框架柱下条形基础配筋图时,JCCAD能出基础配筋能直接用吗?JCCAD怎么出基础板的配筋施工图么?
柱下条形基础梁的配筋率,PKPM计算书里面地梁上部的配筋梁远小于地梁下部的配尽量,但是地梁上部的配筋率却大于地梁下部的配筋率,是否地梁下部的配筋率计算了地梁翼缘部分的面积?如果是的话,求有没有规范出处。
第一次用pkpm的JCCAD做柱下条形基础,不知道该怎么下手!请教各位大侠,如何建模,建完模型后,用什么来计算?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没有?
本人新手,想问问大家平时手算柱下交叉条形基础是的设计计算步骤!本人算法一:1、确定地基梁尺寸;2、根据地基梁的线刚度初步分配节点荷载(一般只计算轴力);3、根据地基承载力估算基础板尺寸(包括宽度和厚度);4、在根据基床系数的方法再次分配节点荷载;5、校核地基承载力是否足够,软弱下卧层验算(如果有),变形验算;6、第五条满足后用,根据净反力进行内力计算和梁配筋。本人算法二:1、确定地基梁尺寸;2、求出该条地基梁上所有的总荷载(其上节点荷载+墙荷载);3、由总荷载乘以一系数(取0.8~1.0)和地基承载力估算基础板尺寸(包括宽度和厚度);4、在根据基床系数的方法分配节点荷载;5、校核地基承载力是否足够,软弱下卧层验算(如果有),变形验算;6、第五条满足后用,根据净反力进行内力计算和梁配筋。大家给提点意见,认为有错误的地方的请提出你的看法。大家也可以谈谈自己平时算此类基础的时候的步骤!希望本贴能够起到抛“烂泥”引玉
感觉不错的文章,给大家推荐一下!希望对朋友们有帮助!(word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