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辐射(LOW—E)玻璃有哪些功能.pdf
建筑节能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到建筑、施工、采暖、通风、空调、照明、电器、建材、热工、能源、环境、检测、计算机应用等许多专业内容,是在许多学科边缘的交叉和结合后形成的,因此建筑节能技术也是一门综合性的技术,包含了多个领域。 建筑节能发展的重点领域为研究新型低能耗的围护结构(包括墙体、门窗、屋面)体系成套节能技术及产品;新型能源的开发和能源的综合利用,包括太阳能、地下能源开发利用和能源综合利用,室内环境控制成套节能技术的研究和设备开发;利用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分析制冷空调系统,对制冷空调系统进行智能控制,最大限度减低运行能源现有建筑的节能改造成套技术,特别是围护结构和采暖空调系统改造;建筑物室内温度和湿度控制技术和冷热量计量收费技术及产品。 建筑节能的关键技术:围护结构的热传递机理;节能指标体系优化方法以及建筑低能耗围护结构组合优化设计方法,冷热源的优化运行方式,包括制冷采暖系统运行工况优化调控,冷热负荷的预测技术,开发调节控制软件等;建筑室内温度控制和冷热量计量控制成套技术,包括适合中国国情的控制产品,冷热量计量装置的研制,计量收费系统的数学模型和软件,自动计量及收
位于城市中心的医院,常常因为用地建限制而不得不尽可能的在一栋楼里布置出所需要的功能,所以我们经常回看到“回”字形的医院大楼,这种形制的建筑,一圈环形走道后,中间有一排不能自然采光通风的房子,通过机械能风和电力采光后很浪费能源,如果陪到这种楼的节能改造,有什么好办法呢
施工设计图上写着:一、围护结构构造做法及热工性能:外墙外表面平均太阳辐射吸收系数:ρ≤0.75二、节能措施及材料送检要求:外墙外表面太阳辐射吸收系数小于0.6时应进行现场检验。1、按道理说辐射吸收系数是越小越好,那我送检后结果是0.7,符合设计要求,那我还要进行现场检验吗?为什么要?2、如果送检后结果是0.5,那我还要现场检验,如果检验结果是0.5~那我是不是要循环不息的检验?3、如果我送检结果是0.7,大于0.6,那是不是意味着不合格?请专业人士解答下。补充:参照:DBJ 15-65-2009广东省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现在的节能设计在如火如荼的展开。大家好象一下子都把节能提到了日程。其实我对节能的理解是敷不入出。节能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虽然成就了一个新的行业,但是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不知道有人测算过这种解决能源与消耗能源,改善环境与污染环境的正负差没有。到底合算不?还有一点就是,公建与住宅有必要都这样要求吗?公建建筑确实需要节能,因为中国人的素质决定了这个现实问题。不是自己的,与我没有关系。用就用。但是住宅有必要吗?你舍得用我还舌不得了。用多了花的是我自己的钱的嘛。偶经常听到有这样的声音出现:这个月水费又用多了,要节约。连我小孩都不让我多开灯,说是浪费,要节约。你想想看,这么多的住宅,投入这么多的资源,值得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节能减排中的建筑节能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人民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中国政府今后在建筑节能减排方面的扶持力度将会越来越大。 可以看到近几年中国的建筑节能减排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国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53%提高到2007年的97%,施工阶段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的执行率由2005年的21%提高到2007年71%。 但另外一组数据数据也触目惊心。中国的建筑能耗占社会全部能耗的30%,中国现在有超过400亿平方米的高能耗住宅,能耗水平是发达国家的3倍。而全国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新增建设的总和,而这其中95%都是高能耗住宅。 节能建筑目标明确、潜力巨大、手段丰富,是什么阻碍了建筑节能的发展? 编者认为有以下一些方面:1、标准实行不严格。 我国很早就确定了建筑节能标准,并将其作为一项强制措施进行推广,但目前我国建筑节能形式并不乐观。原国家建设部早在2005年完成的一项调查
以往对建筑节能的思考一般从建筑学本身的角度,而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考量建筑节能,剖析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的关系,给我们提供了思考建筑节能的全新视角。 “乐活”即LOHAS,是英语LifestylesofHealthandSustainability的缩写,意为健康及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倡导食用健康食品、维护生态平衡、尽量搭乘大众运输工具、废物回收循环利用等,提倡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并将这些上升为一种公众行为的倡导。——编者 “开窗通风既保证了健康的生活环境又有利于节能;步行上下楼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减少电梯的使用;利用自然光照明可以减少白天的照明能耗……”这是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院长李强教授道出的一些生活习惯带来的良好建筑节能效果。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李强教授从社会学的视角深入地剖析了生活方式与建筑节能的关系。 危机时代的来临 李强认为,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危机时代,又可称为高风险社会。这是因为当前既存在外部性危机
工程选用建筑工程做法(L06J002)中的屋面7,第2条是35厚细石混凝土找平,但是居住建筑保温构造详图(节能65%)(L06J113)屋面保温做法(60、62、64)只给出30厚细石混凝土的热阻和导热系数,怎么能知道35厚的呢?
开展建筑节能必须不断的推广使用节能产品和技术。围护结构传热系数是衡量建筑热工性能的主要指标。根据建筑标准要求,不仅新建建筑保温隔热性能越来越好,还对既有建筑进行了大规模高标准的节能改造。同时,还在建筑比一般标准能耗低得多的超低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包括住宅和商用建筑,其中许多利用了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起到良好的作用。 抓紧建筑节能,认真执行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不仅建筑冬暖夏凉,舒适性大为提高,空调负荷可降低一半,电力建设投资也可大为减少,电力工业的经济效益可大大提高,安全运行也更有保障。 除了不断推广新型的建筑节能技术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专业的建筑节能人才,只有拥有专业的建筑节能工程师,才能确保我国的建筑节能工作逐渐走向正轨。
转载论文,关于建筑节能设计的思考,值得一看
本人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要写一篇关于广州住宅建筑的节能分析论文 可是之前学的是工程管理 对于这发面的知识比较薄弱 所以希望大家能给我提供一些资料和思路 来做个参考 谢谢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建设部就出台了建筑节能标准。但20年来,建筑节能工作却遇到了推广困难,建筑业内专家普遍认为:建筑节能的市场与技术、产品之间的关系如同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复杂,容易陷入鸡生蛋怪圈。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出台积极的鼓励政策,才是推动建筑节能的关键动力。 为什么在短期内推进节能有一个瓶颈呢?有关专家认为,要推进节能,建筑节能要上水平,需要用到新的技术、新型建材,技术要过关,还要有好的产品。但是我们节能建材,发展了20年,到现在品种单一、工艺不完全过关、数量不足、价格高仍是普遍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市场没有形成一定规模,没有资本大规模投入,没有企业长期做研发;而为什么企业对建筑节能缺少研发投入呢,又是因为没有市场;反过来,建筑节能产品和技术的不成熟又阻碍了市场发展,建筑是百年大计,建筑市场不愿意冒风险使用没有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技术和产品,何况节能建筑材料价格更高,完全可以用成熟的并且便宜的东西替代。 建筑节能推进有三个要素:政策、技术、市场。其中,政府的政策推动作用十分关键。
一项目审图回来,审图意见要求在说明部分增加节能部分得说明。俺不太懂得,建筑节能好算,也可有软件设计,我们电专业要怎么弄呐?有哪位达人知道说明怎么写吗?
前一段时间做过一些建筑节能的要求达到65的计算,有幸整理了一些资料。有兴趣的看看。注:以后发图尽量贴照片,即可以赚币又方便他人。[ 本帖最后由 womafia 于 2011-2-21 18:31 编辑 ]
摘要:建筑是用能大户,建筑节能是发展建筑业的需要。在发达国家,适宜的室温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需要。新疆作为我国北方采暖地区是属于福利型供暖,九十年代以前采暖用能及节能与用户经济利益无关,致使用户并不大关心建筑节能问题。近几年住宅节能的重要意义已逐步受到建筑师重视,如何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更好地利用自然能源,提高住宅建筑中能源利用效率,则是建筑师需要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住宅 建筑节能设计 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国内的推广,建筑节能设计越来越引起我国广大建筑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发达国家先进的建筑节能理念、技术、材料,以及应用成果被介绍到国内,向人们展示了通过优秀设计和高新科技相结合所创造的优雅、舒适且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发展前景。但是,这些大量应用高科技的节能措施往往成本很高,一次性投入比较大,连发达国家目前也难以大规模推广。我们还应当注意到, 目前发达国家的建筑节能技术主要是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开发的,而这些技术本身也不是十分完善,在其他地区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还没有十足的把握。 一、节能住宅的概念
:victory:
06J607-1建筑节能门窗(一)
节能检测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实测来评价建筑物的节能效果。由于建筑节能结果集中反映在热源处(冷源处),因而检测建筑节能是否达标,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在热源(冷源)处直接测取采暖耗煤量指标(耗电量指标),然后求出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耗冷量指标),此法称为热(冷)源法。另一种方法是在建筑物处,直接测取建筑物的耗热量指标(耗冷量指标)然后求出采暖耗煤量指标(耗电量指标),此法称为建筑热工法。 建筑节能的检测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温、湿度测量,围护结构传热系数的测量,围护结构耗热量的测量,房间空气渗透量的测量,风速的测量,太阳辐射热的测量,供热量的测量,锅炉效率的测量,保温效率的测量等,相应的检测仪表主要有温度计,热电偶,风速仪,热流计,流量计,热量计量表,六氟化硫气体检漏仪,冷热箱装置等。
简要说明: 本书是在融会建筑节能所涉及的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筑材料、气象、环境工程以及社会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相关理论墓础上进一步创新,所形成的一部完整讲述建筑节能原理与技术体系的教材。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4.5M(压缩后分2卷)[ 本帖最后由 sccbjs 于 2011-4-18 12:51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