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概述 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智能建筑对自动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微电子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一个大楼内的各类机房也愈来愈多,各机房、各设备之间的电磁兼容性(EMC)矛盾越来越突出,同时智能建筑环境存在着大量的电气干扰源,如大型的变配电设备、电梯机房设备、中央空调设备的启/停信号和雷电干扰等,电力设备的电位异常与谐波干扰,电动工具的电火花,都会影响通信系统和广播电视系统的正常工作。 弱电系统在运行中会受到电磁幅射、电磁脉冲、地电位异常、雷电冲击、静电感应、电弧、强负荷电流冲击、电源谐波、高频电噪声等等有害干扰,常常由于抗干扰措施不当,轻则使设备的工作可靠性降低,产生误码、错码、误动作、系统数据丢失,重则使系统处于死机、故障和瘫痪的状态。 凡此种种都是常见的在同一电磁环境中的电子设备相互干扰而不能正常工作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即如何使在同一电磁环境下工作的各种电子设备、电子系统都能互不于扰地正常工作,达到兼容状态,这就要看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性(EMC)。 2、建筑物内电磁干扰分析: 电磁兼容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
众所周知,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其涉及面较广、技术要求也较高。因此,设计人员应从实际出发,认真分析各项影响因素,做好设计准备工作,设计出科学、合理的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智能建筑的弱电系统设计分析 一、弱电智能化的内涵弱电相对于强电主要指的是国家电网管控范围内的安全电压,以及低电压电能,具体标准通常为:直流电低于24V,交流电则要小于36V。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发展,弱电也在逐渐走向智能化、先进化,具体包括:通讯自动化、建筑自动化、消防自动化以及安保自动化等。实际应用于建筑工程系统包括:消防系统、通讯系统等。弱电智能化是现代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能够逐步推进建筑工程电气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提高建筑工程运行的智能化水平。二、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的设计与应用1、弱电智能化需求调查。弱电智能化建设无法一步到位,需要一个具体、系统的过程,需要根据建筑物特点、功能、客观需要、资金投入等来逐步建设落实。实际的弱电智能化建设前,应该做好调查,分析整个电力系统内在需求,这其
衡量城市建筑的现代化标准,建筑的设计形态和智能化是两个主要方面。主要由以下各系统组成: (1)通信网络系统; (2)办公自动化系统;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 (4)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 (5)公共安全防范系统; (6)结构化布线系统; (7)弱电电源及接地系统。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的出发点,应以建筑为平台,配置各功能系统,为人们提供一个投资合理、高效、舒适、便利的环境空间,以适应当前现代建筑的需要。从具体设计上,应从智能建筑的实际性质出发,充分考虑业主和使用者的各种功能要求,使设计能在总体结构上尽量现代化,技术上先进实用,经济上合理,同时需考虑智能建筑各系统的可兼容性和扩展性。
关于智能建筑弱电系统集成的探讨
【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城市流动人口不断膨胀,外来人员的流动性增大以及身份的日益复杂,对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方面带来的安全隐患也趋于日益增加。
智能建筑弱电系统的电源质量分析
希望对大家有用!
摘要:随着科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建筑逐渐兴起并发展起来,与此同时,电力系统作为建筑的关键环节,也随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主要阐述了智能化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常见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前言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施工存在施工周期长、系统多等特点,需要各专业之间进行密切合作,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质量隐患。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施工与验收规范对其进行执行,同时还要加强组织和管理,运用检查与测量等方法加强对重点环节的管理与控制,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最终使弱电安装质量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满足标准中的规定。1智能建筑弱电系统概述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十分复杂,是通信自动化、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三种系统的有机结合,智能建筑弱电工程涉及到了机电设备系统和通信系统等多个系统界面的关联,其中需要对多种学科进行配合。因为受到管理、施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的施工效果并不理想,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施工过程中不能遵守相关的规范规程
1 前言 智能建筑弱电间是汇聚智能化的网络设备堆叠的场所,是为信息网络、信息安全、消防安防等终端设备和装置提供供电的地方。由于这些终端设备和装置各自需要不同的电源,有的要求AC220V、AC36V、AC24V、还有DC12V、24V、48V供电,有的还要求不间断供电等。以往各终端设备或装置利用弱电间设计预留的AC220V电源,各自转换给各自的供电。结果使得弱电间电源的转换装置一乱二不规范,为施工与检修带来许多麻烦,故障率很高,严重地影响智能管理系统可靠运行。 针对上述问题,将上述各种终端设备和装置所要求的供电电源,经弱电间AC220V输入电源的转换,可输出各种电能,除满足上述各种终端设备与装置的用电要求之外,还具有用电管和理通讯传输、自身防护等功能。 2 概述
智能建筑可视对讲防盗系统
智能建筑信息系统一般由建筑物自动化(Building Automation System,BAS)、远程通信(Telecommunication System,TCS)和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 System,OAS)三个系统构成,这3 个系统中又包含各自的子系统。依据GB50057-94(2000版)《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的规定,智能建筑属于“重要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因此通常按照二类防雷建筑设计要求进行考虑。
智能建筑的系统构成及造价确定智能建筑是传统建筑工程和新兴信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智能建筑是指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将建筑物的结构(建筑环境结构)、系统(智能化系统)、服务(住用、用户需求服务)和管理(物业运行管理)四个基本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以最优的设计,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率的幽雅舒适、便利快捷、高度安全的环境空间。智能建筑物能够帮助建筑物的主人,财产的管理者和拥有者等意识到,他们在诸如费用开支、生活舒适、商务活动和人身安全等方面得到最大利益的回报。 其中结构和系统方面的优化是指将4C技术(即Computer计算机技术、Control自动控制技术、Communication通信技术、CRT图形显示技术)和集成技术(Integration)综合应用于建筑物之中,在建筑物内建立一个计算机综合网络,使建筑物智能化。2建设智能建筑的目标 智能建筑要满足两个基本要求。 (1) 对使用者来说,智能建筑应能提供安全、舒适、快捷的优质服务,有一个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的环境。 (2) 对管理者来说,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的发展 智能建筑弱电技术,以信息技术为主,是实现智能建筑功能的主要技术手段,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表现在以下方面: 1、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对IB的建设起主导作用。 2、网络结构和标准实现开放协议,例如BACnet标准;LonWorks标准等。 3、互联网技术(Internet) 采用开放的网络传输协议TCP/IP和HTTP,采用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实现远程监控、操作和综合信息数据库访问。 4、通信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发展方向是:数字化、宽带化、高速化、网络化、综合化、多媒体通信。 5、“三网融合”是我国通信领域的发展的方。 6、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宽带多媒体通信、IP通信、移动通信、ATM技术都正在迅速发展应用。 7、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 8、开放的网络控制技术和BMS的发展 9、智能卡技术和人体识别技术 10、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扩展 11、综合布线的发展前景
建筑工程弱电智能化能够有效提高弱电设备的运行质量,得益于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小区各项弱电基础设施逐渐建立起来,形成了健全、完善的智能化服务,为了确保弱电智能化的发挥,必须强化弱电智能化施工、后期运维等的管理,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弱电智能化水平。一、弱电智能化的内涵弱电相对于强电主要指的是国家电网管控范围内的安全电压,以及低电压电能,具体标准通常为:直流电低于24V,交流电则要小于36V。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发展,弱电也在逐渐走向智能化、先进化,具体包括:通讯自动化、建筑自动化、消防自动化以及安保自动化等。实际应用于建筑工程系统包括:消防系统、通讯系统等。弱电智能化是现代自动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发展的结果,能够逐步推进建筑工程电气系统的智能化建设,提高建筑工程运行的智能化水平。二、建筑工程弱电
建筑行业发展到今天,人们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需求也在不断提高,安全、高效、环保、智能的建筑越来越受到大家欢迎,也是地产里新的买点之一。在这种大环境下,弱电系统伴随电子信息及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弱电系统在不断增加扩大,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这就是弱电,一个提高工效率,能让一建筑变的更环保系统。
对提高智能建筑弱电系统工程质量的探讨
目前,随着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智能建筑被人们熟识,在北京、上海等地也不断地涌现出了大批的智能建筑。所谓智能建筑,就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控制平台,对配电、安防、照明等各项子系统的监测及其与建筑物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舒适性、方便性的要求,以达到节能、高效管理、快速的信息化服务等目的。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是根据某一区域的功能、每天不同的时间、室内光亮度或该区域的用途来自动控制照明。智能照明系统应用在智能建筑中,不仅能营造出舒适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方式,还能创造出可观的效果。 1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由输入单元和输出单元、系统单元三部分组成。 (1)输入单元(包括输入开关、场景开关、液晶显示触摸屏、智能传感器等):将外界的信号转变为网络传输信号,在系统总线上传播;<
1智能建筑 智能建筑是通过对建筑物的四个基本要素: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最优化设计,从而提供一个投资合理的,具有高效、舒适、便利环境的建筑空间。其中结构指的是建筑环境结构,它涵盖了建筑物的结构、装饰、建材、空间划分等;系统指的是实现建筑物功能所安装运行的光机电设备系统,如空调、电梯、照明、通信、综合布线、一卡通、业务办公等智能化系统;服务是指为建筑物的使用者和管理者提供高效、优质的全方位服务,提供安全、舒适、高效、便利的生活、学习与工作环境,并降低建筑设备系统的运行维护费用;管理指的是对人、财、物、信息及智能化系统的全面管理。 1.1智能建筑的现状及发展 智能建筑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从整体上看分为初级和发展两个阶段,1990年~1995年为初始阶段,是从单一功能专用系统开始,并有多功能系统综合出现。1995年~2000年进入了系统集
震惊全球的美国9.11事件令人痛悟:毁灭就在瞬间;警醒:安全重于泰山;誓行:保障防患未然。于是安全防范迅速成为关注的焦点。所谓安全防范就是保障人们在生产、生活和一切社会活动中的人身、生命、财产和生产、生活设施不受侵犯,防止侵害行为的总称。它包括预防侵犯、确保安全的思想意识、法律法规、组织行为和物理设施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人们统称“人防”、“物防”和“技防”,而这三防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高质量的防范体系。 1 安全防范的目的和意义 安全防范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和预防及制止重大治安事故的发生。安全防范是为了防止入侵、盗窃、破坏、爆炸等行为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这些行为,可以及时发现、报警,采取及时的制止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并为追查当事人提供如录像等可靠的现场资料。近年来,银行失窃、文物失盗、爆炸事故等案件屡见不鲜,令人们深恶痛绝,而不完善的防范措施又显得无能为力。无论高楼大厦还是居住小区,无论是机场码头还是文物仓库,其建筑
智能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是以分布在建筑各处的远程处理机和中央处理系统设备,通过总线桥进行信息交换的,主要包括系统设备(包括主机、网关、通讯设备、控制屏等)、系统输入设备(包括各类温、湿、压力、流量、电量传感器、水流开关等现场设备)和输出设备(包括各类风门、执行器、阀门及其执行机构等)等。按结构方式祥泰电气认为可分成四大类:1、中央处理机系统设备:由操作键盘、彩色显示器、打印机、中央电脑、数字化仪器等组成。2、远程处理机:智能建筑可以采用TA67ll和TA6585两种型号的RPU设备,这两种型号的RPU功能基本一致,区别在于其输入输出接121的配置不同。RPU也可单独使用或通过各种设备组合经过总线桥接到M7中央系统构成2级控制系统。3、总线桥:并且祥泰电气提示是一个用于2级控制系统的通信网微处理器。它有8条通信线路,每条通信线路可连接30个区域控制器及10个RPU。4、测量元件和控制件:通常采用的测量元件有各种型号的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压差传感器、流量传感器、功率变换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