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简介:从89规范就提出抗震性能化设计,现行的抗震规范、高规对其进一步阐述,本文论述如何应用到结构设计中。 投稿网友:sunpepe 上传时间: 2013-12-03
1、根据高规3.11.1条,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是不是抗震的最低要求就是对应D等级,换句话说:是不是D等级就是我们所谓的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2、抗震规范附录M中的抗震设计,对于性能要求为什么和高规没有对应起来?抗规对位移和构造有更加详细,对于高层建筑需不需要采用?
上传些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探索资料,相关视频在MIDAS网站下载...
结构抗震性能设计的概念
最近在学习抗震性能化设计,但在比较《抗规》和《高规》的内容后,感觉有点晕,有没有前辈知道两者在抗震性能化设计具体规定中的区别于联系,总体感觉高规好像更偏重整体,抗规好像更偏重构件,不知道对不对,还望各位前辈能给予指导!
本帖最后由 huangzheng1992 于 2015-8-20 14:53 编辑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是九十年代初期由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提出的,它是指对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和采取构造措施,使结构在未来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地震作用下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目的是在建筑物的整个寿命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花在抗震上的费用最少,即追求建筑物在服役期内的“最佳经济效益”。这里的“费用”是指增加抗震能力的投资和因地震破坏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经营中断、重复修建等 ; “一定的条件”是指所谓的性能目标 (Performance objectives)
重要建筑的抗震性能设计_实例分析
基础如何进行抗震性能化设计,请大家指点。我以为基础性能化设计时关键点有几个:1、地震力标准所决定的上部结构反力,宜按性能化目标采用。2、基础方案分析方面,应遵守规范的原则和理念。3、构件设计层面,涉及荷载组合、材料指标、构造规定等方面的参数,宜予放宽。4、结构-地层的本构模型会与传统设计理念存在误差。
为了节约考试时宝贵的时间,把高层规范3.11.3条做成了一张图片方便
17.1.1 本章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不高于8度(0.20g),结构高度不高于100m的框架结构、支撑结构和框架-支撑结构的构件和节点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地震动参数和性能化设计原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的规定。17.1.2 钢结构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采用。17.1.3 钢结构构件的抗震性能化设计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不规则性,结构构件在整个结构中的作用、使用功能和附属设施功能的要求、投资大小、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经综合分析比较选定其抗震性能目标。构件塑性耗能区的抗震承载性能等级及其在不同地震动水准下的性能目标可按表17.1.3划分。
抗震性能设计的五方面内容:性能目标、性能水准、性能指标(承载力指标和变形指标)、计算分析要求和薄弱部位针对性措施。 《抗规》抗震性能设计内容在3.10节和附录M: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实现抗震性能设计目标的参考方法。 3.10.1、 (抗震性能目标选用影响因素) 当建筑结构采用抗震性能化设计时,应根据其 抗震设防类别、设防烈度、场地条件、结构类型和不规则性,建筑使用功能和附属设施功能的要求、投资大小、震后损失和修复难易程度等 ,对选定的抗震性能目标提出技术和经济可行性综合分析和论证。 3.10.2、 (可分
论文简介:就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结构整体设计的总框图及设计中各关键环节的子框图,较为清晰地展现了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过程。 投稿网友:wukangzhen 上传时间: 2013-08-28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短肢剪力墙抗震性能影响分析与设计,属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