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一道主干道的东段(西段已建成),现在被开发成了高层居民楼,一层是商业性质的。道路主干道宽28M,3M分隔带,5M慢车道和5M人行道,再以为是25M宽的绿化空间,这次设计就做这25M的宽度,定义为道路游园性质。请问大师们,这种居住小区旁的道路游园里,可以设计几座现代木制亭,或现代石质亭吗?我之前设置了一组现代木制亭,1座现代石质亭与之相互应,后来被否了,说是道路游园不能设计亭子,我现在迷茫了,我的想法是:不管从美观上,还是从功能上,都达到了。真的不能建吗?我的设计思想是,道路游园结合居住区,综合设计。请大师们指点,谢谢
本帖最后由 huangzheng1992 于 2015-8-20 14:53 编辑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 是九十年代初期由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提出的,它是指对结构进行抗震计算分析和采取构造措施,使结构在未来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地震作用下达到预期的抗震性能目标。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目的是在建筑物的整个寿命期内,在“一定的条件”下,花在抗震上的费用最少,即追求建筑物在服役期内的“最佳经济效益”。这里的“费用”是指增加抗震能力的投资和因地震破坏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伤亡、经营中断、重复修建等 ; “一定的条件”是指所谓的性能目标 (Performance objectives)
我这边小院算楼梯都用pkpm下的LT模块计算的,但在LT模块下楼梯好像是不抗震设计的 不怎么怎么才能实现楼梯本身的抗震设计。还麻烦大侠指点,谢谢
女儿墙抗震计算中,M<=ftmW/yRE,其中截面抵抗矩改如何计算,W=1/6bh2,我是取单位长度为1m的墙体作为计算对象,墙厚为0.2m所以我认为墙截面b=1m,h=0.2m,M<=240*1/150/0.75=2.13KNM,但是这样算下来很小。如果出问题估计就是出在这里了。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3-3 17:42 编辑 本人学的是房建 现在却一直搞路桥,老板拿一套道路的施工图设计要我整出施工组织设计,怎么整? 头大中。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地震中,桥梁的破坏将导致交通中断,这不但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经济运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将严重影响震后救灾工作,使人员不能安全顺利疏散,并阻碍向灾区紧急输送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从而加剧地震灾害。为了保障公路桥梁设施的完好,就需要在桥梁设计中对桥梁抗震设计有充分的重视。 1 桥梁抗震分析方法 人类对地震的研究也不断地获得进步,特别是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对地震的破坏机理已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发展了各种抗震分析方法。桥梁结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可以分为确定性方法和概率性方法两大类。确定性方法是以确定性的荷载作用于结构,求解该确定性荷载作用下结构动力反应的方法。概率性方法将地震作用视为随机过程,以此随机地震作用于结构,求出结构动力响应统计量
本帖最后由 yxy531253671 于 2015-9-18 18:13 编辑 朱总在《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应用与分析》p7页中对抗震概念设计进行了介绍1.提到了结构布置应把握:剪力墙的合理间距、结构的协同工作、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的协同变形。2.提到了应注意加强以下部位:竖向构件的加强部位、楼面结构的加强部位、地基基础的加强部位。请问以上红色的这些项如何控制?
原老路面为沥青路面,初次改造为老路面上面加铺混凝土板,现在再次改造,准备再在上面加铺沥青,请问这种三层结构,如何计算,用HPDS能算吗
当处在黑暗或黄昏的环境中,人眼会表现不佳,其较低的视敏度,较差的颜色辨别力和较低的失能眩光容忍度,都将增加了驾驶员和行人的事故风险。 道路照明在减少事故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良好的道路照明将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道路照明可为穿越交会地区(例如路口)的车辆提供指示。为了加强照明的指示作用,可以使用不同的灯色来区分道路种类或区域定义。 道路照明还可以起到预防犯罪的辅助作用。道路上显示物体(例如车辆,行人和障碍物)所需的光量取决于交通量或交通密度,交通速度以及行人的存在与否。犯罪率还决定了所需的照明水平。对于交通路线,使用了轮廓视觉系统。 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非常重要,使用光电管减少照明的小时数可能非常经济。 照明控制系统通过允许在高峰或夜间情况下切换或调暗灯光,可以进一步节省成本。 注意事项: ? 亮度是交通路线照明的主要标准,因此需要确定道路特征和观察者位置。 ? 如果必须考虑照度,则
施工现场以前是湿地,现施工方已挖方回填碎石料,为保证路面建成后不塌陷,我们设计了道路结构如下:但是施工方部分PVC管道已经预埋了,而且离地面成型标高只有60-70cm,施工方现在想把水稳层取消,把c25混凝土改成C30,(道路行车为小型轿车,偶尔有货车)不知道可不可行?
我是公路专业的双211女硕士,目前能拿到的offer都是设计院的,但是又看到大家都在劝退设计院,设计院真的很不行吗?有没有可以推荐的设计院?
[分享]砌体结构抗震设计
钢材基本属于各向同性的均质材料,且质轻高强、延性好,是一种很适合于建筑抗震结构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层钢结构房屋由于钢材材质均匀,强度易于保证,所以结构的可靠性大;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钢结构房屋的自重轻,从而所受地震作用减小;良好的延性使结构在很大的变形下仍不致倒塌,从而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但是,钢结构房屋如果设计和制造不当,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构件的失稳和材料的脆性破坏或连接破坏,使钢材的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园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除狭义道路外还有广义道路、广场铺装场地、步石、汀石、桥、台阶、坡道、僵碟、蹬道、栈道、嵌草铺装等。园林道路布局要萦迂回环西方园林追求形式美、建筑美,园路笔直宽大,轴线对称,成为“规则式”景园。而中国园林多以山水为中心,园林也多采用具含蓄、自然的布局;但在寺庙园林或纪念性园林中,多采用规则式布局。所以园路的布局要做到萦迂回环,曲径通幽,以“自然式”景园为特点。
一、建筑幕墙的抗震要求 建筑幕墙的抗震性能应满足GB 50011的要求。 建筑幕墙应满足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幕墙,其试验样品在设计的试验峰值加速度条件下不应发生破坏。幕墙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进行振动台抗震性能试验或其他可行的验证试验:①面板为脆性材料,且单块面板面积或厚度超过现行标准或规范的限制;②面板为脆性材料,且与后部支撑结构的连接体系为首次应用;③应用高度超过标准或规范规定的高度限制;④所在地区为9度以上(含9度)设防烈度。二、建筑幕墙抗震设计原则建筑幕墙的抗震设计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①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②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
1、根据高规3.11.1条,结构抗震性能目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是不是抗震的最低要求就是对应D等级,换句话说:是不是D等级就是我们所谓的三水准两阶段的设计。2、抗震规范附录M中的抗震设计,对于性能要求为什么和高规没有对应起来?抗规对位移和构造有更加详细,对于高层建筑需不需要采用?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看了下设计手册 感觉只有平均照度勉强能算,其他平均亮度、均匀度、眩光水平之类的都非常难算,是否以平均照度和平均亮度来选择灯具功率、光通量等数据
1.应当注意防震缝的设计,必须留有足够的宽度。2.平面形状或刚度不对称,会使建筑物产生显著的扭转,震害严重。3.凸出屋面的塔楼受高振型的影响,产生显著的鞭梢效应,破坏严重。4.高层部分和低层部分之间的连接构造不合理。5.框架柱截面太少,箍筋不足,柱子的延性和抗震能力不够而发生剪切破坏或柱头压碎。6.由于沿竖向楼层质量与刚度变化太大,是楼层变形过分集中而产生破坏。7.地基的稳定性问题要特别注意。8.伸缩缝和沉降缝宽度过小,碰撞破坏很多。9.不应在建筑物端部设置楼梯间,楼板有大洞口,因刚度不均匀而产生扭转。10.外纵墙门窗洞口过大,连梁尺寸太小,容易产生破坏。11.中间部分楼层柱子截面和材料改变或取消了部分剪力墙,产生刚度或承载力突变,形成结构薄弱层。高层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高层建筑结构应根据房屋高度和高宽比、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结构材料和施工技术条件等因素考虑其适宜的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的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