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抗震加固,这几步不能少: 一、建筑抗震设计 1、不同地质条件下,地震对建筑设施的破坏作用差异明显,因此应提前做好地质勘察工作,避开不利场地,合理选择有利于建筑设施抗震的建筑场地。 2、需在塑性铰区配置定量约束箍筋,提高建筑结构设计的极限应变能力,从而极大地增强建筑构造构件的延性能力,保证结构安全。 3、应做好抗震设防系统,并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合理选择加强地基和上部结构整体性刚度的措施,从而提高建筑安全性能。 二、建筑抗震验算 1、结合地震作用、重力代表值、地震影响系数、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等情况,对建筑进行抗震验算,根据设防烈度进行审核,同时还需审核整体建筑是否满
很好的一个资料
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是重要的工程项目,由于很多建筑的建设年限逐渐逼近设计边缘,建筑抗震加固改造工程在施工中容不得一丝马虎,应合理设计改造方案,准确部署改造施工工作。跨过2018,未来要如何一如既往地“大震不倒”?一、新时期要及时刷新工法 《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公布后,抗震、加固与监测技术作为新技术之一,从多个方面列举分享技术内容。 抗震方面 消能减震技术主要应用于多高层建筑,高耸塔架,大跨度桥梁,柔性管道、管线(生命线工程),既有建筑的抗震(或抗风)性能的改善,文物建筑及有纪念意义的建(构)筑物的保护等。建筑隔震技术一般应用于重要的建筑,一般指甲、乙类等特别重要的建筑;也可应用于有特殊性使用要求的建筑,传统抗震技术难以达到抗震要求的或有更高抗震要求的某些建筑,也可用于抗震性能不满足要求的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
论文简介:为避免中小学校舍在地震中发生整体垮塌, 危及师生人身安全, 近年来, 全国各地市校安办及建设主管部门明确要求针对现 投稿网友:zhimin5156 上传时间: 2013-12-09 <
建筑的抗震加固一直是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施工人员责任的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一、相关规范【正在实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185-2016,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470-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尚未实施】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761-2018,自2018年9月1日起实施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鉴定标准》为国家标准
钢材基本属于各向同性的均质材料,且质轻高强、延性好,是一种很适合于建筑抗震结构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层钢结构房屋由于钢材材质均匀,强度易于保证,所以结构的可靠性大;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钢结构房屋的自重轻,从而所受地震作用减小;良好的延性使结构在很大的变形下仍不致倒塌,从而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但是,钢结构房屋如果设计和制造不当,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构件的失稳和材料的脆性破坏或连接破坏,使钢材的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一、建筑幕墙的抗震要求 建筑幕墙的抗震性能应满足GB 50011的要求。 建筑幕墙应满足所在地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建筑幕墙,其试验样品在设计的试验峰值加速度条件下不应发生破坏。幕墙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时,应进行振动台抗震性能试验或其他可行的验证试验:①面板为脆性材料,且单块面板面积或厚度超过现行标准或规范的限制;②面板为脆性材料,且与后部支撑结构的连接体系为首次应用;③应用高度超过标准或规范规定的高度限制;④所在地区为9度以上(含9度)设防烈度。二、建筑幕墙抗震设计原则建筑幕墙的抗震设计遵循“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计原则。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①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②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
论文简介:就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结构整体设计的总框图及设计中各关键环节的子框图,较为清晰地展现了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过程。 投稿网友:wukangzhen 上传时间: 2013-08-28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加固设计与施工 pdf格式
抗规学习是的资料!分享给大家!
某抗震加固设计施工图0.dwg
按照抗震规范3.3.2: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对甲、乙类的建筑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对丙类的建筑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注意上面说的是“抗震构造措施”而不是“抗震措施”,那么是否在结构计算时,如确定节点放大系数时选用的抗震等级不降低?
1.定性设计,定性设计主要是指对于建筑抗震设计的总体要求,以及各种措施等。由于定性设计部分,一般是无法通过计算,而主要依靠结构概念和地震灾害的实践总结,因此个人认为它最能直接的体现人们对于结构抗震的认识,是最直接和有效的方式。因此,定性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应该具有结构哲学意义,即归纳事实之后的演绎。2.定量设计,记得曾经有人说过抗震设计是骗外行人的。这么说虽然有些过,但是也不无道理。首先,我们并未真正的认识地震的本质,连地震的真实状况都没搞清楚,之后的地震力实际上也是“假的”,因为我们设计所采用的“地震力”实际上是我们对于可能地震的预估,用于评价建筑物在此“预估侧向力”作用下的承载和变形能力。其次,一般的结构设计采用反应谱法和时程法,这两个方法对于目前的建筑抗震设计而言,存在一个致命的缺陷,就是地震的频谱特性是否正确预估了,举个例子:一般的建筑都带着几层的地下室,而规范的反应谱参数是从地面起算的,地震波从基岩传到结构基础的时候是没问题的,但是假如基础上面是原状土层的话,那么采用规范的场地类别和特征周期是合适的,可是实际上这里10-30米的土层已经被地下室所取代了,地震波通过
建筑工程的抗震性能与结构设计与建筑设计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在建筑设计的阶段考虑到抗震因素以及提供相应的条件才能够为建筑后期进行抗震结构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进行建筑设计的初期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以便结构工程师针对结构系统实现合理的布置,切实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与承载能力。 一、建筑设计与建筑抗震设计的关系 建筑的抗震设计以及抗震性能的高低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直接联系,而建筑抗震设计又是以建筑设计为基础的。这是由于建筑结构是基于建筑设计的,当建筑设计完成后建筑结构就难以改变。因此建筑设计师在建筑设计前期就应该充分考虑到建筑抗震设计的需求。 二、基于建筑抗震设计的建筑设计措施
第一篇一、建筑结构抗震目标与设计在建筑结构的实际抗震设计中应坚持“小震无影响、中震可维修、大震不倾倒”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实施两阶段设计,在第一阶段中,参照小震出现时的作用效果、负载效应,科学计算结构构件负载能力以及形变程度,在第二阶段设计中,参照出现次数较少的地震作用效果,科计算建筑结构的形变程度。二、地震灾害中建筑结构的损害位置众所周知,地震具有一定的突发性和复杂性,这要求建筑结构应具备一定的弹性形变程度,以免在地震中被损坏或者倾倒,若想实现此项目标,存在一定的难度,但合理的抗震设计可降低损坏程度,这是因为将地震产生的能量经由弹性形变进行消耗,因此,在抗震设计中应着重增强建筑结构的形变程度、能量损耗效应和抗震性。(一)各层结构强度较弱楼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如若框架结构设计不一致,将会存在结构强度较弱的楼层,一旦遭遇地震,高楼层首先受到损害,形变程度较大,从最初
摘 要: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一直是结构工程师们设计工作的重点,本文从抗震设计角度指出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必要性和建筑结构抗震概念设计的含义,指出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供参考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建筑结构;结构设计;抗震 一、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必要性 地震是地壳运动在某些阶段发生急剧变化时的一种自然现象。据统计,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地震约达500万次,其中绝大多数地震由于发生在地球深处或者它所释放的能量小而人们难以感觉到;而人们感觉到的地震,也即有感地震,仅占总量的1%左右;能造成灾害的强烈地震则为数更少,平均每年十几起。然而,就是这些每年为数不多的地震,却给人们带来了无可挽回的巨大经济损失和触目惊心的人身伤亡事故。据有关方面对世界上130次伤亡巨大的地震震害资料所做的统计表明,95%以上的伤亡是因为无抗震能力或抗震能力低的建筑物倒塌而造成的。典型的例子如1920年12月16日宁夏海源地震,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地震,1995年1月17日
抗震鉴定从根本上讲,就是对房屋在地震中可能的破坏作出评估,一旦有可能出现不容许的破坏时,则予以加固处理。 抗震鉴定应强调综合抗震能力的评定,一是要区分整体影响因素和局部影响因素,二是要对抗震措施和抗震承载力进行综合分析。 房屋的抗震鉴定主要从房屋高度和层数、墙体实际材料强度、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主要构件整体性连接构造的可靠性、局部易损构件自身及与主体结构连接的可靠性和抗震承载力验算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抗震加固中的注意事项: (1)房屋抗震横墙间距,楼、屋盖为刚性时取平均值,柔性时取最大值,中等刚性可相应换算。 (2)房屋的宽度,平面有局部突出时按面积加权平均计算,平面内的局部纵墙略去不计。 (3)同一楼层内各墙体厚度不同或砂浆强度等级不同时可相应折算。 有工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抗震鉴定: 未经抗震设防或抗震加固的; 未经正式设计进行改建、大规模装修、安装大型设备的; 在使用过程中经过破坏性地震、洪水、风暴等自然灾害,承重结构出现局部倒塌、裂缝或抗震能力严重受损的;
为提高中小学校校舍的综合防灾能力及抗震能力,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陆续启动。地区政府将统一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使其达到抗8度地震高烈度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 据介绍,目前北京绝大多数中小学校舍为10层以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北京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住宅楼多属此类结构。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的选择方案、技术方案为诸多住宅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提供了借鉴。对于达不到抗震鉴定要求的居民建筑,更应重视加固方法的选择。 “框架结构应优先采取加强楼、屋盖整体性,同时增设抗震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的措施,增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或有效降低结构整体地震作用。”周炳章指出,加固后的结构应避免形成短柱或强梁弱柱。 汶川地震中,多层框架结构出现了大量的强梁弱柱和首层倒塌的破坏模式。为避免重蹈覆辙,建筑改造中强柱弱梁模式是保证框架结构大震不倒的最基本要求。按其常规方法设计,此结构框架柱的承载能力需要提高2~3倍才可能实现强柱弱梁。因此,对现有的多层框架结构,应从根本上提高其抗震能力,增设剪力墙或消能支撑,并提高框架柱承载力,控制框架梁承载力。 同时,钢筋混凝土结
简支梁桥震害的破坏形式及震害原因分析 (一)简支梁桥震害的破坏形式 1、上部结构破坏 对于梁式结构由于地震效应造成结构本身的破坏在报道中见的不多。梁式结构破坏多是在地震作用下支撑连接构件破坏或下部结构失效导致的落梁。而落梁对墩台侧壁的撞击又对下部结构造成破坏。 2、下部结构破坏圬工
建筑抗震加固设计
建筑抗震加固设计专题,为您提供建筑抗震加固设计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建筑抗震加固设计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建筑抗震加固设计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相关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