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关于乙类建筑抗震烈度计算的讨论

    不管是最新版抗规还是高规,对于乙类建筑,都只需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提高一度确定抗震措施就行,但是对于《中国地震局文件》09年(汶川地震后发的),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主要建筑应按上述原则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其中,学校主要建筑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的教学用房以及学生宿舍和食堂,医院主要建筑包括门诊、医技、住院等用房。提高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取值应按照以下要求: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05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0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15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20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30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30g分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提高至0.40g;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等于0.40

  • 关于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

    关于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汇总)烈度和震级 1、烈度和震级的关系如下 M=0.58I+1.5 2、烈度和震级的关系如下I=(M-1)X1.53、I=1.724xM-2.57 4、《建筑抗震疑难释疑》中提供的公式震中烈度=0.24+1.29x震级 其他地方烈度=0.92+1.63x震级-3.49lg震中距注:M-震级 I-震中烈度

  • 关于地震等级与建筑物抗震设防烈度的计算(汇总)

    烈度和震级 1、烈度和震级的关系如下 M=0.58I+1.5 2、烈度和震级的关系如下I=(M-1)X1.53、I=1.724xM-2.57 4、《建筑抗震疑难释疑》中提供的公式震中烈度=0.24+1.29x震级 其他地方烈度=0.92+1.63x震级-3.49lg震中距注:M-震级 I-震中烈度

  • 关于建筑结构抗震的概念

    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地震烈度按不同的频度和强度通常可划分为小震烈度、中震烈度和大震烈度。所谓的小震烈度即为多遇地震烈度(众值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中震烈度即为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4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大震烈度即为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由烈度概率分布可知,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即多遇地震烈度)相差约1.55度,而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约为1度。例如,当基本烈度为8度时,其众值烈度(多遇烈度)为6.45度左右,罕遇烈度为9度左右。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

  • 提高福建省教育建筑抗震设防烈度的探讨

    提高福建省教育建筑抗震设防烈度的探讨

  • 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看抗震规范6.1.2和混凝土规范11.1.3给出的是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不知道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该如何确定呢?

  • 建筑门窗幕墙的抗震能力

    建筑门窗幕墙的抗震能力 建筑幕墙抗震性优于其他形式的外墙围护装饰。如墙砖、湿贴花岗石、粘贴类铝塑板造型装饰,则在甚至远离主震区的地方都遭受破坏,产生严重的脱落、变形。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幕墙的抗震性能优于其他形式的外墙围护装饰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固定窗抗震能力低于推拉窗和平开窗。平开窗窗扇在地震时往往处于开启状态,此时窗扇并不在墙的平面内,受墙体变形挤压很少,因而开启中的平开窗扇破损不多。推拉窗扇是可以水平滑动的,即使在建筑变形很大时,它相对于窗框可以有一定程度的相对位移,实际变形要小于窗框。幕墙门窗自身抗震性能是有差异的,主要取决于结构、面材、自重等,(例如多层玻璃幕墙、石材幕墙、双层幕墙自重和抗震性能较其他幕墙要高一些,其自身抗震性能较其他幕墙要差一些),抗震性能不同的幕墙和门窗如何与抗震性能不同的主体结构相匹配,从而提高建筑物整体抗震性至今研究尚少。幕墙门窗与主体结构连结件是刚性连结还是弹性连结?这个问题也值得研究与探讨。从汶川地震幕墙门窗抗震性与主体结构类型关联性的一些实例中,可以得出这样的印象性看法:小震时刚性

  • 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论文简介:就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几个关键环节进行了讨论,给出了结构整体设计的总框图及设计中各关键环节的子框图,较为清晰地展现了基于性能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过程。 投稿网友:wukangzhen 上传时间: 2013-08-28

  •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建筑结构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 关于高层建筑的抗震经验

    在大部分人的意识里,越高层的建筑,地震力就越大。所以很多人认为越高的楼层,在地震灾害时就越不安全。然而,高层设计也是经过抗震严格设计的,本质上与低层房屋的抗震设防要求是一致的。

  • 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怎么确定?

    7.0(0.15g)的三类场地的抗震等级应该是几级呢?抗规上3.3.3条“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怎么理解?

  • 建筑抗震加固,怎样做到更好?

    建筑的抗震加固一直是建筑设计与施工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也是施工人员责任的体现。在施工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得更好呢?一、相关规范【正在实施】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局部修订的条文,自2016年8月1日起实施 《煤炭工业矿井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1185-2016,自2017年4月1日起实施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470-2017,自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尚未实施】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T50761-2018,自2018年9月1日起实施 《石油化工钢制设备抗震鉴定标准》为国家标准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一般方法

    钢材基本属于各向同性的均质材料,且质轻高强、延性好,是一种很适合于建筑抗震结构的材料,在地震作用下,高层钢结构房屋由于钢材材质均匀,强度易于保证,所以结构的可靠性大;轻质高强的特点使得钢结构房屋的自重轻,从而所受地震作用减小;良好的延性使结构在很大的变形下仍不致倒塌,从而保证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性。但是,钢结构房屋如果设计和制造不当,在地震作用下,可能发生构件的失稳和材料的脆性破坏或连接破坏,使钢材的性能得不到充分发挥,造成灾难性后果。因此高层钢结构房屋的抗震设计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 装配式建筑抗震的3个要点

     【要点一:节点连接】 1、工字形截面柱的拼接接头

  • 地震工程1-建筑抗震工程

    地震工程1-建筑抗震工程

  • 关于建筑抗震的计算分析与应用

    1塑性铰和理论铰的理论对比分析和有限元举例证明1.1截面受力对比分析塑性铰能够承受一定的弯矩(塑性铰极限弯矩),并只能沿弯矩作用方向(垂直于截面)做微小转动,但是理论铰则不能承受弯矩(截面弯矩为0),并可以自由转动(结构平面内或平面外)。1.2结构体系与机构体系的转换建筑物中由若干构件连接而成的能承受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称为建筑结构,为几何不变的静定结构(自由度为0,无多余约束)或超静定结构(自由度小于0,具有多余约束)。然而机构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构件通过活动联接以实现规定运动的构件组合,机构的自由度大于0,为几何可变体系。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是自由度为0、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的静定结构体系,一旦梁中的某一截面出现塑性铰即变为几何可变的机构体系。由理论力学自由度分析可得,在没出现塑性铰之前的体系的自由度n1=3m-2h-r=3×1-2×0-3=0;出现塑性铰后的体系的自由度n2=3m-2h-r=3×2-2×1-3=1。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是具有多余约束的超静定结构体系,其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标志,并不是某一截面或某

  • 关于建筑抗震的周期折减系数

    已知: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所在地区的抗震设防列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三类。特征周期:Tg=0.55sec,建筑结构的阻尼比:0.05,框架抗震等级:三级那么:周期折减系数取多少?砖墙多不多。一般取06~0.7建议取0.7

  • 建筑人必知的十种抗震技术

    2020年7月12日早上6点38分,河北唐山市古冶区发生5.1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河北、北京、天津等地均有震感。唐山市应急管理局表示,这次唐山地震是1976年那场大地震的余震,2020年7月28日的今天距离唐山大地震的发生已经过去44年。在这个日子里,我们向不幸遇难的同胞悼念致哀,向奋不顾身的救援人员以及坚韧的唐山人致敬。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思考的、并且不断在思考摸索的,是“当地震来临时,如何才能降低伤害与损失”。地震灾害学家说,“杀人的不是地震,而是建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员伤亡,都是由于建筑物的受损或倒塌而引起的。所以提高建筑的抗震性,是建筑师在设计位于地震多发带建筑时的首要考虑因素,下面小编整理了当前应用较多的十种建筑抗震技术。绝大多数建筑物都不只是我们所见到的样子,为了稳固,在表面之下还有地基以及利用地基建设的地下室。但是地基、地表建筑一体化的结构在抗震方面并不理想,当发生的地震

点击加载更多

建筑抗震烈度

建筑抗震烈度专题,为您提供建筑抗震烈度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建筑抗震烈度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建筑抗震烈度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