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允许建筑能抵抗较低水准的地正动而不受破坏; 2、在中等水平地震作用下主体结构不会被破花; 3、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建筑不会倒塌,确保生命安全。
建筑抗震设防标准建筑抗震分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类别,其设防标准要求:(1)甲类建筑属于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甲类建筑.地震作用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地震汝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2)乙类建筑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乙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可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3)丙类建筑属于一般建筑。丙类建筑.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4)丁类建筑属于抗震次要建筑。丁类建筑,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04[附条文说明].rar
电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pdf 如题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更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例如:8度0.2g的一个幼儿园,框架结构,15m高,查抗规为二级框架,PKPM建模时地震信息中框架抗震等级取二级,抗震构造措施等级不改变这样取是不是错的,有没有更好的例子可以举例说明下幼儿园的安全等级一级,结构重要性系数取1.1对不对
03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4含条文说明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2008,需要的朋友请下载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doc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2008)
GB50023-2009按后续使用年限30、40、50年将建筑物分为了A、B、C3类,这其中的30、40、50年的提出依据是什么呢?在数学上有没有推导的依据?我查了资料说是与设计具有相同的概率,但是具体的推导过程是啥?请大虾们指点我啊~~~或者有相关的文章推荐给我~~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级标准
“C”类建筑抗震鉴定
请问谁有上面这本规范呀,谢谢。如果论坛里有,麻烦您告诉一下我地址。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2008新版)
小弟刚得到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与大家分享:hug:
什么是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地震烈度按不同的频度和强度通常可划分为小震烈度、中震烈度和大震烈度。所谓的小震烈度即为多遇地震烈度(众值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中震烈度即为基本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474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大震烈度即为罕遇地震烈度,是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地震烈度值。由烈度概率分布可知,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即多遇地震烈度)相差约1.55度,而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约为1度。例如,当基本烈度为8度时,其众值烈度(多遇烈度)为6.45度左右,罕遇烈度为9度左右。抗震设防烈度是按国家批准权限审定的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一般情况下可采取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的地
建筑抗震鉴定标准与加固规程修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