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中小学校校舍的综合防灾能力及抗震能力,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工程陆续启动。地区政府将统一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使其达到抗8度地震高烈度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 据介绍,目前北京绝大多数中小学校舍为10层以下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而北京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住宅楼多属此类结构。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的选择方案、技术方案为诸多住宅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改造提供了借鉴。对于达不到抗震鉴定要求的居民建筑,更应重视加固方法的选择。 “框架结构应优先采取加强楼、屋盖整体性,同时增设抗震墙、抗震支撑等抗侧力构件的措施,增强结构整体抗震性能或有效降低结构整体地震作用。”周炳章指出,加固后的结构应避免形成短柱或强梁弱柱。 汶川地震中,多层框架结构出现了大量的强梁弱柱和首层倒塌的破坏模式。为避免重蹈覆辙,建筑改造中强柱弱梁模式是保证框架结构大震不倒的最基本要求。按其常规方法设计,此结构框架柱的承载能力需要提高2~3倍才可能实现强柱弱梁。因此,对现有的多层框架结构,应从根本上提高其抗震能力,增设剪力墙或消能支撑,并提高框架柱承载力,控制框架梁承载力。 同时,钢筋混凝土结
前不久小固和大家分享了既有建筑的加固要点,今天再分享下常见6大误区哦~ 1、建筑结构加固改造误区一 由于加固改造设计没做整体验算,使得建筑已加固改造的局部过强,未加固的局部很弱,建筑整体不能协调工作,也不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所以建议应对加固改造的建筑物做整体计算设计。
既有建筑结构受自然环境、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缺陷。因此,做好既有建筑结构加固十分重要。下面固特邦小固为大家整理了部分相关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1、既有建筑结构检测要点 通过详细检测既有建筑的结构情况,可以为加固方案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也为提高方案的可行性与经济性提供帮助。 既有建筑物进行可靠性鉴定的主要目的包括:为日常技术管理和大、中、小修或抢修提供技术依据;为改变使用条件、改建或扩建提供技术依据;为确定遭受事故或灾害后的损坏程度,制订修复或加固方案提供技术依据;为错误设计、施工的事故处理提供技术依据。
10.1 一般规定 10.1.1 本章适用于经鉴定不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既有建筑及历史建筑的隔震加固设计。 10.1.2 既有建筑及历史建筑在隔震加固设计前,应收集原结构的设计、施工、检测鉴定及相关资料,掌握结构现状,了解建筑周边环境条件。应根据抗震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环境条件和功能需求、施工条件等,合理选择隔震加固方案。
E.0.1 常用的墙体、柱的托换形式(图E.0.1-1~图E.0.1-6),其中型钢混凝土托换节点适用于单柱荷载大、托换节点高度受限的托换工程。
本文介绍采用位移型阻尼器BRB进行减震加固的案例,并进一步采用SAUSG-RES软件进行建筑抗震韧性评价,验证韧性提升效果。
既有建筑物的改造与抗震加固研究
01 、准备工作 (1)加固施工前,各级管理和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现场周边情况,认真熟悉设计图纸以及结构检测鉴定相关报告,了解加固结构的受力和传力路径,对结构受力构件的变形、楼板、墙体裂缝情况进行检查。若与设计不符或有质疑时应及时上报并核实情况,切忌盲目施工。 (2)施工前应仔细观察墙面、地面是否有裂纹或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废止条文.
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废止条文
既有建筑抗震加固方法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本人最近几个鉴定加固项目,现分享其思路,以期和各位多探讨交流,把结构鉴定加固设计做的更成熟。以下内容更多针对的是设计单位如何对既有建筑的鉴定加固,主要涉及鉴定加固内容、荷载取值、既有材料参数取值、鉴定依据的设计规范、加固计算思路及软件实现。一、鉴定内容 1、原结构可靠性鉴定:结构加固前,应收集现有设计图纸、计算书、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竣工验收原始资料等;调查建筑结构现状与原始资料相符合的程度、施工质量和维护状况,并进行必要的检测;当资料不全时,应根据鉴定的需要进行补充或实测。 说明:此鉴定是功能或者荷载变化后结构的安全和正常使用计算,此计算必须进行,如若不满足应该采取加固,否则会出现安全性问题。 2、原结构抗震鉴定:根据各类建筑结构的特点、结构布置、构造和抗震承
在既有建筑中,通常需要采用经济、合理、科学的加固方法来有效地提高既有楼板荷载。 楼板承重加固可以有效提高承载力的方法有哪些? 1.板上加固法在既有建筑物或在建建筑物当楼面吊顶等装饰已完成时,宜在板上进行承重加固。此时,如地面已装修,需将木地板或地面砖拆除,采用在板面上浇砼迭合层的方案进行加固。迭合层宜采用40㎜厚的细石砼骨料,较大粒径不宜大于20㎜,强度等级应比原楼板砼强度高一个等级。 支座负筋按叠合板计算或构造要求确定,其中的一半在整个现浇层内配置,且不小于φ6@250的钢筋网;另一半可在离墙边1/4短跨处截断。为使细石砼现浇层与原砼楼板共同工作。在浇砼之前,除要求原砼板面凿毛外,宜沿板的四周边缘板带范围内,设置不小于φ6双向间距为500
城市更新,方兴未艾,多年来,由于设防区划图的调整,法规的变化,技术规范标准的升级,总而言之一句话,由于时代的变迁,大量的既有建筑实际上是不满足现行的抗震标准的,其中自然也包括一些早期的隔震建筑。 对于采用了隔震技术的建筑如何进行加固呢?老羊整天戴着口罩想得头痛,弄出来几条,冒充了标准的格式,打扮一下让大家扔砖更高兴些。为了不误导大家掉坑,特别说明是“指北”,非“指南”。 &
在大规模新城建设同时,旧城改造项目也不断推进实施,既有建筑的改造被提升到显著位置,相当部分老建筑改造过程中需采取必要的加固措施以满足新的使用功能要求。再者,部分工程(包括在建建筑及新建成工程)因种种原因导致工程质量存在一定缺陷,需进行加固处理后方能满足结构安全及使用要求。此类加固工程呈现逐年增长现象,既有建筑结构鉴定与加固技术很重要
《北京地区既有建筑外套加固技术导则》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符合2010版规范。高清版,外地可参考。
来源:鉴定与加固 前段时间,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