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怕拉,触目惊心呀,希望我们以后的设计中注意,估计抗震规范要改改啦,至少得把学校建设的好好的,最好把学校全设计成框架的好一点,希望向灾区那样的学校倒塌事件以后能从地球上消失,可怜可怜那些孩子吧,无论是活着的还是去天堂的,希望那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为了活着的孩子,我建议学校全设计成框架的(仅仅个人意见,还得听专家的),同时提醒那些在学校建设过程中有额外受益的的人,好好想想吧,想想灾区的那些可怜的孩子吧。
我个人不是很喜欢,但是没办法~大家PP吧
我设计了个六边形合班教室,不知道怎么安排座位~~合班教室的面积是150--180还有这个2层教室是与教学楼接一起的,过道及外观还有屋顶拉墙楼梯怎么设计啊~,我QQ269702357,,,高手们赐教~~
一、负压式风机的构造: 1、 风扇叶片与多V皮带轮组的平衡校正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采用国外先进技术电脑平衡校正仪器,等级达4级水准(G6.3),符合ISO1940钢性,达国际品千质要求。 2、 本机所匹配的1.5HP马达采用全铝合金外壳,密封严、抽风效能好、耗电量少、每小时只须1.125度电力。 3、 传动皮带采用PK多V皮带,耐磨损,运转时无传统皮带打滑及噪音的困扰。 4、 百叶窗的设计运用空气须流原理,不需要使用电力及人员开关,美观大方,且可以防雨水侵入。 5、 主体外窗采用FRP材质,可减少金属共呜,且抗酸碱,防腐蚀,增加使用年限。(可连续使用10-20年) 二、负压式风机的降温原理: 负压式风机是利用空气对流、负压换气的降温原理,由安装地点的对向---大门或窗户自然吸入新鲜空气,将室内闷热气体迅速强制排出室外,任何通风不良问题均可改善,降温换气效果可达90%-97%。三、负压式风机
三千五百平米四层局部五层教学楼,采用单管垂直上供下回供暖,分两区,一区为两千平米,主管DN70。二区为一千五百平米,主管DN50,总进户管DN80,采用散热器供暖,楼内平均温度12度,整体不热什么原因?如何解决?是流量小吗
我想要报明年的专业可是看到报名条件时,有如下一条:建筑工程(不含岩土工程) 1.评估通过并在合格有效期内的工学学士学位 Ⅰ类人员职业实践最少时间4年2.未通过评估的工学学士学位 职业实践最少时间5年请问何为“评估通过”? 怎样才能查到?
做了一个学校 7度0.15g 高度小于30米 查的是三级抗震建模时就是按本地区,即7度0.15g 三级抗震计算的原来就是按这个出图的,审查也过了但现在要根据新的标准修改:根据新的设防标准学校不低于重点设防类---重点设防类应提高一度加强抗震措施,按本地区确定地震作用现在修改如下:1 配筋结果还是按原来的,就是模型计算不变,即pkpm系数中选 7度0.15g 框架抗震等级三级 (对吗)2 按8度加强抗震措施,8度,小于30m,查的2级抗震,就是要按二级抗震加强措施,具体:主要是角柱箍筋加密 梁通长筋大于四分之一面底筋,像什么最小配箍率、配筋率一般会满足了,再检查一下了 这样行不?---现在审图的提出:梁柱节点核心区要按二级算,即模型计算的时候要选框架抗震等级为2级了,即要重新计算了,但他只提出核心区按二级计算,像梁柱配筋结果没说,我估计也可按三级(还有柱轴压比也要满足2级限值要求)但如果核心区都要按二级算了还不如整个模型
6度地区四级抗震等级剪力墙结构,构造边缘构件的配筋是只需满足规范要求的最小配筋率还是要按SATWE的构造边缘计算配筋.最近做的一个24层,一个标准的GJZ计算给出的配筋达12Φ22之多,现在几个设计人员产生较大的意见分歧,请有经验的各位高人指点下.
在03G101-1里的原话是:当hw≥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梁的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纵向钢筋间距a≤200mm。 而在砼构造手册里是说“宜”,当梁高H=600mm时,假设楼板厚120mm,梁的保护层厚度a=25mm,则hw=600-120-25=455mm。该设纵向构造钢筋,但每侧设一根还是两根呢??一根的话a>200mm,设两根的话又觉得有点浪费,特别是现在甲方天天都在强调含钢量,两头为难啊!!! 不知道大家碰到这种情况怎么取舍。。。
在设计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如下的问题:为了扩大下面楼层的空间,部分柱子需采用梁上柱,那么这时托柱梁的计算和构造是按框支梁么?
新增阳台与原楼板的连接,在边框架梁内植入钢筋,为承受剪力,新旧混凝土连接面必须粗糙。构造详图见:http://afeipal.blogcn.com/diary,9848474.shtml大家帮看看.谢谢了
在PK说明书中刚度合适的的墙柱配筋是构造配筋,请问各位这构造配筋一般多大,截面为300X300,350X350,400X400,450X450,500X500,550X550,600X600,65X650,700X700,750X750,800X800,900X900,1000X1000,的截面构造配筋是?先谢各位了
链板排屑器的构造及优点链板排屑器的构造方法为新型的铰接多球面链板、轻小切屑也不易粘附在链板上,材料选择的是优秀的不锈钢板,并且链板式的首要的零件都会经耐磨蚀的处理。任务运转平稳、无噪音,配有机械过载维护及电流过载发讯维护安装,确保安全结实,是现代化的工业出产之中不可或缺的机床辅佐设备,也可以当做为小型机件的进行保送安装。 链板排屑器优点: 1.
本帖最后由 kinglee520 于 2013-7-5 22:50 编辑 保温外墙的构造无用勿下~意思一下,一个币不然下了也不去看~
加强理论学习哈,别整天只做个画图匠~
《高规》3.9.5明确:抗震设计的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降低,但不应低于四级。 地下两层的高层,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柱、墙的轴压比限值地下二层是否理解为可以降低一级考虑。比如原来一级的可以降为二级,原来三级的可以降低为四级? 另外,当地下室顶层(比如土0.00)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土0.00以下是否可不设约束边缘构件?如果需要设置,约束边缘构件是否也可以按照上一问题降低一级抗震等级考虑?
想请问一下各位前辈,在教科书上看到“勒脚高度不小于700,墙体水平防潮层应设置在室内地坪下60mm处”,但找了很长时间也没能找到出处,请各位指点,类似的墙体构造要求究竟出自哪些规范?
新的混凝土规范9.1.6条对于板面构造钢筋的要求,沿用老规范d8@200的要求。个人认为值得商讨一般100厚的板,板底钢筋按构造时可按8.5.1中最小配筋率配置,按老规范可配至三级钢d6@140(>200mm2);按新规范可配至三级钢d6@150(>179mm2)。而规范对于简支边还需d8@200的要求,虽说可采取HPB300钢筋,但算起来,对简支边的构造要求比板底受力边构造要求还高。感觉不是很妥当,至少应该可以按最小配筋率来配吧,没必要搞到d8@200。大家说呢?
这个是什么?是构造柱吗?不像呀。没留槎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