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制冷工艺的基本任务,是根据制冷原理和需冷场的性质、冷加工工艺的要求、把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阀及辅助设备组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合理的制冷循环系统,创造生产过程中所需求的低温环境,用于易腐食品的冻结和冷藏。 冷加工工艺要求是制冷工艺设计的主要依据,制冷工艺设计是冷库设计内容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冷库设计中的土建设计、给排水设计、采暖通风设计和电气设计都应符合制冷工艺的要求,但制冷工艺设计也要受建筑、结构及水电方面各自特点的制约。其中,制冷工艺设计师先行和主导,其他设计要依据制冷工艺设计提出的条件、数据来进行。
图纸简介: 这是《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实例图集》配套素材。包含:各种基坑支护的例子如钻孔灌注桩、搅拌桩、放坡、土钉、SMW工法、复合型、土钉墙支护说明。图纸比较详细,有参考价值。 投稿网友: ilovekdj 上传时间: 2014
请问哪里能够买到《实用制冷工程设计手册》,还有《小型制冷装置设计指导》,pdf或者超星的我也有,我想买书学习下,不知道哪里能够买到?请各位帮忙下谢谢
收藏的一些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网上找了很多都要钱或者只能看一部分,小弟要做毕业设计需要用到这资料,https://ziliao.co188.com/p62861427.html 这个连接上面就是土木在线的但是需要要会员才能下载。不知道有开通会员的大哥可不可以帮小弟下载一下呢。或者有这个资料的可以给我一下吗谢谢了麻烦各位。如果可以的话联系我。
第一章 制冷系统方案的确定所谓制冷系统,就是根据制冷原理将制冷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及连接这些机器设备的管路所组成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机器设备有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以及为改善和调节制冷系统而配置的气液分离器、贮液器、油分离器等辅助设备。第一节 制冷系统的基本构成、分类及其特点一、制冷系统的基本构成1. 制冷压缩机制冷压缩机是制冷系统的核心设备,通常称为制冷主机。制冷压缩机的种类和型式很多,在冷库制冷系统中常用活塞式压缩机和螺杆式压缩机。(1)活塞式制冷压缩机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是问世最早、应用最广的容积型压缩机,它依靠气缸工作容积的变化,把制冷剂蒸气从低压提升为高压,并使它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活塞式压缩机属于容积型往复式压缩机,按照其传动机构的形式可分为曲柄连杆式、斜盘式和滑管式,其中采用曲柄连杆机构的最为普遍。按照制冷量的大小,活塞式压缩机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三种。按 GB10871—1989 中温考核工况,单机制冷量在 550kW 以上的为大型压缩机,在 25k
全书2435页,包含如下内容:
0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持续发展,对建筑节能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供热系统和空调系统是建筑能耗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设法减小这两部分能耗意义非常显著。地源热泵供热空调系统是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高效节能、环保型的系统[1]。冬季通过吸收大地的能量,包括土壤、井水、湖泊等天然能源,向建筑物供热;夏季向大地释放热量,给建筑物供冷。相应地,地源热泵系统分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热泵系统和地表水热泵系统3种形式。 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核心是土壤耦合地热交换器。 地下水热泵系统分为开式、闭式两种:开式是将地下水直接供到热泵机组,再将井水回灌到地下;闭式是将地下水连接到板式换热器,需要二次换热。 地表水热泵系统与土壤源热泵系统相似,用潜在水下并联的塑料管组成的地下水热交换器替代土壤热交换器。 虽然采用地下水、地表水的热泵系统的换热性能好,能耗低,性能系数高于土壤源热泵,但由于地下水、地表水并非到处可得,且水质也不一定能满足要求,所以其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国外(如美国、欧洲)主要研究和应用的地源热泵
第一章 制冷系统方案的确定所谓制冷系统,就是根据制冷原理将制冷所需要的机器设备及连接这些机器设备的管路所组成的一个闭合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机器设备有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以及为改善和调节制冷系统而配置的气液分离器、贮液器、油分离器等辅助设备。
图纸简介: 该图纸为《基坑支护工程设计施工实例图集》配套素材CAD版,包括钻孔灌注桩、搅拌壮、放坡、土钉、SMW工法、复合法六种方法的各个形式以及具体内容。 投稿网友: tbzy 上传时间: 2014-07-24
图纸简介: 本工程设计范围为易地改建项目生产车间暖通空调、制冷工程设计。这是某车间局部空调送回风风管平面、立管、系统、流程图。 投稿网友: zgmwdf 上传时间: 2014-06-12
《建筑钢结构工程设计施工实例与图集》
暖通工程设计40实例
http://www.abab123.com/bbs/down.asp?html=470331打开后进入下载目录
有对PKPM软件在设计中遇到疑难问题的同仁,我们建科院(北京)将在南昌为大家进行一次实例解析,希望有需要的请和我联系:13693249939 QQ:243380943 505753046
本文以####为研究对象,该楼地上46层,地下4层,地面以上高度156.4m。结构转换层设置在地面以上七层顶,九层顶开始分塔,三十七层到四十四层为高位刚接连廊结构。转换层的结构布置如图2.1(a)所示,其中转换层净高为3.1m,转换梁高度为2.4m。标准层的结构布置如图2.1(b)所示,标准层层高为3m,楼板厚为100mm~200mm,其中转换层上第一层楼板厚度均增加到200mm以上。结构模型一到七层层高在4.5m到5.5m;框支柱的截面尺寸为1200mm×1200mm,转换层(包括转换层)以下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转换层以上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50,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该建筑结构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转换层处于第七层,属于高位转换结构,刚接连廊处于第37层以上,属于高位连廊结构,总高度为156.4m,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该建筑有总高度、高位转换、高位连廊,三项超限。(2)在○3-○4轴线上,转换梁和上部剪力墙严重偏心,上不对齐。而普通软件对于梁只用线单元,这在模型建模时需要做部分简化。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110 M(压缩后分12 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