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T
本人专业不是道路工程,最近苦于要做一个地坪的项目,有个问题一直疑惑: 公路设计里常用的计算路基的软件都有什么?这个项目要计算路基沉降和应力分布情况,想问下除了ANSYS这种通用有限元软件,还有没有针对性强的专用软件可以得出这种沉降分布和应力分布? 希望高人指点!谢谢了! 对了补充下,这里的地坪面积很小,只有80m长,6m宽的样子,只是对路面要求比较高,要做一些分析,所以需要沉降分布和应力分布!
小弟刚来此论坛,特奉上典型路面的盖板涵通用图,一般道路工程都可以套用。
:) 跃进煤矿进场道路设计图
本帖最后由 旭日东升 于 2015-8-25 14:14 编辑 水泥混凝土路面即“混凝土路面”,是目前国内道路施工的主要内容。设计是路面施工的前期工作,设计方案的科学与否决定了后期施工能否取得理想的质量标准。受到国内路面设计技术的限制,早期的路面结构竣工使用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受损问题,既增加了施工作业的难度,也提高了施工单位的建设成本。 传统设计模式,引起常见病害
一、多孔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原理及优势 多孔沥青混凝土路面是沥青混合料经铺筑和压实后形成孔隙率约为22%的表层,被用作铺筑在不透水基层之上的磨耗层。因为有这样一个孔隙率,在层中形成一个水道网络,该网络能将阵雨期间渗入面层的水输送掉。多孔沥青混凝土路面提高了原有排水系统的抗暴雨能力,能使车辆轮胎与路面在任何情况下保持接触,避免了雨天高速行驶时可能发生的打滑现象。可减少车辆(尤其是卡车)“水雾”现象,且可避免来自路面表层的反光现象,而使得道路标志更明显。
由于规划原因,现在中铁修的直径2.4m的圆管涵在路中且平行于道路,采用混凝土封包,埋深至道路路面约10m。1、请问以后道路修建应该如何处理啊,路基压实度如何保证?2、圆管涵如是渗水,长期侵泡路基,以后的道路质量怎样保证。3、还有检查井周围怎么处理,压实问题,以后肯定是个薄弱点?大家可以讨论给点点方案撒。谢谢
《公路路线设计细则》中9.4.3 各级公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在超高过渡的变化处,合成坡度不应设计为0%;当合成坡度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措施,保证公路排水畅通。1、如何理解“当其小于0.5%时,应采取综合排水设施”?若我的道路两侧有排水边沟或城市道路中的雨水口,是否就可以设置小于0.5%的合成坡度。
一些值得学习的图片
本人从事道路设计8年,均在大型甲级设计院工作,一直负责项目的总体及路线设计,组织协调项目生产,有丰富的设计经验,现在时间充裕,如有项目需要枪手,欢迎骚扰。
现代道路设计理论与方法
图纸简介: 本项目位于江西省樟树市 是某项目的外围道路 设计为四级公路 路宽10米 全场385米 涵盖两段管涵 供各位朋友参考 投稿网友: gcfok520 上传时间: 2013-11-29
图中包括平纵横设计、交叉口设计、标志标线设计、排水结构和涵洞结构等等设计,基本上市政这一块里面的都有[ 本帖最后由 li_yang_chu 于 2012-11-5 14:57 编辑 ]
赶快下载吧
在其他论坛上下载了一份城市道路图纸,觉得不错,给大家参考一下。
一套城市道路设计图纸
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采用水泥混凝土作为面层材料的一种路面结构。这种路面结构具有刚度大、强度高、使用耐久和日常养护工作量小的优点,是目前常用的路面类型之一。2003年6月1日起正式施行了《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以下简称新规范),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012-94)(以下简称原规范)同时废止。新规范采用了可靠度的设计方法,同原规范相比,又新增了几种面层设计方法,设计和计算上都发生了一些改变。笔者以新规范为设计依据,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思路和相关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计算的软件。本文重点将介绍该软件的主要功能、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流程设计和界面设计等要素。希望能够给同类软件的设计提供一点参考。
路面结构是交通荷载承受的主体,使用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运营车辆能否快速、安全、舒适地运行,直接关系到交通运输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路面结构设计是公路工程建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交通量迅速增长,车辆大型化,严重超载等现象使沥青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许多高速公路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建成后不久就不能适应交通的需要,早期破坏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国开始应用推广以级配碎石等粒料和沥青稳定碎石等混合料为代表的柔性基层。下文通过对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特点、材料选择等的分析,指出了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1柔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特点
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颇为复杂,笔者结合甘肃省平凉地区近十年沥青路面的破坏过程作简单地归纳分析,以供同行参考。造成沥青路面破坏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有两个:一个是设计路面结构形式不当,另一个是施工质量欠隹及自然气候,水文地质作用等。在不同情况下,两种情况的交叉组合使破坏形式多样化、复杂化。 1设计方面 (1)路面面层结构形式选用不合理,难以适应雨水、气候变化,日益增长的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