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 日本从1980年就开始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垃圾分类回收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更重要的是,垃圾分类投放已经成为日本民众的一种自觉行为,即使没人监督,民众也会严格执行。日本的垃圾分类非常细,除了一般的生活垃圾分为可燃和不可燃垃圾外,资源性垃圾还具体分为干净的塑料、纸张、旧报纸杂志、旧衣服、塑料饮料瓶、听装饮料瓶、玻璃饮料瓶等。除此之外,更换电视、冰箱和洗衣机还必须和专门的电器店或者收购商联系,并要支付一定的处理费用。大件的垃圾一年只能扔4件,超过的话,要付钱。 ▲美国 被称为垃圾生产大国的美国,垃圾分类逐渐深入公民的生活。政府为垃圾分类提供了各种便利的条件,除了在街道两旁设立分类垃圾桶以外,每个社区都定期派专人负责清运各户分类出的垃圾。在纽约,垃圾处理被称为“垃圾管理”。只要在大街上走一趟,就可以看到马路的两旁堆放着一些黑色或深褐色的垃圾集装箱,上面写着:垃圾管理公司。垃圾管理公司是一家全美闻名的垃圾收集和运输公司。 ▲德国<
前言: 当人类已经进入了信息化社会的时候,回顾人类在过去工业化社会取得的辉煌成就,确实令人欢欣鼓舞。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从来没有生活的如此便利和富有,先人们的许多梦想也已经或正在逐步变成现实。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人类比任何一个时期都生活得更加舒服和诚心如意,人类在向大自然大肆索取的同时,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二十世纪的30年代到60年代,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使众多人群非正常死亡、残废、患病的公害事件不断出现,其中最严重的有八起污染事件,人们称之为“八大公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了严峻挑战,资源的迅猛开发与有效利用,使其在日益枯竭,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近30年来,随着国家对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加大,工业与民用建筑,矿山建设,公路建设等得到迅猛发展, 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可是也同时面临着土地、资源、人口、环境相互制约的 4 大难题。建筑垃圾加剧了土地、资源的紧张局面,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建筑垃圾的综合利用迫在眉睫。因此,一定要
在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方面,德国、日本和新加坡走在前列。在德国,人们对垃圾的认识是:一旦善加利用,垃圾也是资源;在日本,对“建设副产物”的分类多达20多种,按照类别科学处理;新加坡则注重制定绿色建筑的标准,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德国:垃圾山变能源之丘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一直是个难题,面积广,人工不集中,宣传力度难等等一系列问题,江西山源环保承建农村生活垃圾一体化就地分类处理项目在很多地点做试点成功案例很多,成本低,成效高,效果好,农村生活垃圾废弃物处理一般分几个步骤,1是收集废弃物集中拉到处附近处理场地,2是分类(金属/橡塑/玻璃制品/水泥袋和纸皮等几大类)把不可回收垃圾倒入900°高温炉氧化处理,一吨垃圾处理后灰渣几十公斤,灰渣用于果树菜园堆肥,高温处理后烟气经过活性炭吸附有毒有害气体/经过布袋除尘过滤,脱硫脱酸处理,充分得到无害化,资源化,垃圾少量化处理目标。设备有日处理农村3-10吨,乡镇级日处理10-50吨量,占地面积100平方到1000平方不等,运行成本非常低,不用油点火助燃,设备使用寿命10年以上,全部使用耐高温耐腐蚀材料,提高农村生活环境,不用把垃圾往山区填埋是最理想选择。
在建筑垃圾的处理和再利用方面,德国、日本和新加坡走在前列。在德国,人们对垃圾的认识是:一旦善加利用,垃圾也是资源;在日本,对“建设副产物”的分类多达20多种,按照类别科学处理;新加坡则注重制定绿色建筑的标准,从源头上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德国:垃圾山变能源之丘 汉堡易北河畔有一座人工山,绿树掩映之中,白色的风电叶片缓缓转动。谁能想到,数十年前,这里是二战轰炸建筑瓦砾的堆场,此后又被用于堆积工业废料和城市垃圾。 从上世纪80年代起,政府用塑料防水膜覆盖垃圾山,铺上最厚3米的土层,种上植被。垃圾产生的沼气则收集起来转化为附近一家炼铜厂的部分用电来源。垃圾山成为汉堡的能源之丘,市民的景观公园。
现在对建筑的分类比较多,容易引起混淆,自己做的尝试区别开
我们做给排水一般是在建筑图的基础上画的,但是建筑有的时候要改图,每次改,我们都要花时间换图,很费时间,请问一下大家各自的方法,怎样快速高效的换图,谢谢各位了
本帖最后由 zhuzaiyifang 于 2015-5-21 17:55 编辑 楼主在工地上呆的时间少,请问混凝土空心砌块、混凝土多孔砖、混凝土实习砌块各长的什么样子,请赐教,特别是混凝土多孔砖和混凝土空心砌块有什么不一样吗
论文简介:地面返潮严重影响建筑正常使用,针对这一现象,对住宅地面返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检查与处理方法,以及具体的防潮措施和做法,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投稿网友:oxok815 上传时间: 2013-07-22 <
民用电气工程设计深度图样《DX003~004》中九层住宅的设计说明将此建筑定义为二类普通高层住宅,为什么呢?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为多层建筑。
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称垃圾)是指城市人口在日常生活中产生或为城市日常生活提供服务而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视为城市生活垃圾的固体废物(包括建筑垃圾和渣土,但不包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我国垃圾产生量逐年上升,2001年清运量1.18亿吨,仅有60%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处置,无害化处理的不到六分之一。废旧家用电器、建筑废弃材料、报废汽车和废旧轮胎等回收和安全处置的问题日益突出。露天堆放垃圾会产生硫化物、氨、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滋生病源微生物、蚊蝇和老鼠,污染大气、水体和土壤,严重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垃圾围城、垃圾爆炸也严重危害了居民生命健康、生活和工业生产。垃圾污染和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急需解决的四大环境问题。 环境管理是人们对自身思想观念和行为动作有意识的自我约束,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进。我国对垃圾的环境管理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6年国务院转发城乡建设部等部门的《关于处理城市垃圾改善环境卫生面貌的报告》已涉及垃圾污染及防治对策,正式开始了对垃圾的环境管理。许多城市垃圾收集处理实行市、区、街道三级
看到这次迪拜住宅楼被烧的新闻 我就想十层楼都被烧过了 钢筋都被熔化了吧 这样的话住下去会不会有很大的危险。然后如果不能住人了,是把它炸掉还是修缮?
随着新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变得越来越美的同时,房屋的拆除和改旧产生的建筑垃圾数量也在不断地猛增,成为环境保护的又一大难点。 建筑垃圾如何处理?废弃混凝土钢筋能再利用吗?建筑垃圾破碎站,垃圾处理设备中的高科技,移动自由、转场方便,加之设备占地小,非常适用于场地不固定的建筑垃圾处理项目。充分实现建筑垃圾的“变废为宝”蜕变,建筑垃圾再生处理前景好,让每一位需求客户创业路上一步到位,赚钱路上任你驰骋。 建筑垃圾破碎站,功能强大,集各项优点于一身!今天,就让我们看看购买建筑垃圾破碎站的三大不可抗拒的理由,见证其为何成为“致富快手、致富能手”。 1、郑州中意为用户提供的建筑垃圾破碎站分为固定系列和移动系列,无论是哪款设备均可达到良好的环保效果,从设备本身减少粉尘、噪音的污染,同时降低能耗,实现环保、低碳的建筑垃圾破碎过程。 2、设备针对建筑垃圾原料设计生产,实现原料充分破碎,而且成品骨料粒型漂亮、规格多样。建筑垃圾破碎后价值大无穷:成品再生骨料可生产再生砖、墙板、再生混
智能垃圾分拣室可以有效阻隔异味,抑制细菌生长,大大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那么它具体有哪些智能方面,它的出现给垃圾处理带来了哪些改变: 1.智能垃圾分类房配有洗手池,保持干净卫生。 垃圾分类的重点在于分类。在这四大类中,厨余垃圾属于脏垃圾。居民搬运垃圾时手容易沾上垃圾残渣。所以配置洗手池就显得尤为重要,方便居民扔垃圾后洗手,还能为打扫垃圾房提供干净的水,给居民带来方便。 2.智能垃圾分类屋有二级分类台,分类方便准确。
近年来,随着新型城镇化不断推进,不少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但与此同时,建筑垃圾也随之增加,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如何合理处置城市建筑垃圾、发展循环经济?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工程被列入“十四五”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动。
随着“双碳”战略的推进,我国城乡建设开启了以绿色转型为引领的新篇章。建筑领域作为碳排放重点行业,其中,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的减碳效果最为直接,具有显著的碳减排效益。
一般施工内容及相关标准规范也就是要求“工完场清”,通常“场清”的标准也就是将建筑垃圾收集存放在施工现场的指定地点,这一部分的费用已经包含在施工费用中了。但是从现场垃圾堆场外运至城市垃圾场的相关费用一般不包含在内,需要在实际发生时按实签证。问题出来了:垃圾外运要经常发生的,量的核定也是一个烦琐的事情,有的项目在最后结算时此项费用高达数百万,也是一笔很大的费用了。那有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处理呢?在清单招标是倒是可以将这笔费用单独列出来要求施工单位报价,费用包干。但是我们现在这个项目因图纸原因无法进行清单招标,只能采用费率招标的形式,这个费用的约定就很不好处理了。希望有类似经历的朋友来参加讨论。
建科[2008]9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8年05月30日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委(建设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各有关单位: 为指导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作,我部组织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和有关专家编制完成了《地震灾区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可在http://www.mohurd.gov.cn下载),请参照执行。执行中的有关情况请及时告我部科学技术司。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〇〇八年五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