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3-6-6 22:27 编辑 请教这个单边焊缝是代表什么意思啊
这题,柱底剪力,不应该有二边的焊缝承受剪应力,两边的焊缝承受正应力,答案这样,四边焊缝均受正应力是否有错。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4-12-5 18:46 编辑 在进行高层建筑测量工作中,对于内控法控制线位置的选择,特别是在存在架空层、高低级多、建筑剖面随着高度收小的情况下,各位朋友有什么心得呢?
??气体保护焊(气保焊)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焊接领域的高效焊接方法。它采用惰性气体(如氩气)作为保护介质,防止焊缝在焊接过程中与空气接触,从而避免了氧化和杂质的产生,确保了焊接质量。然而,气保焊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
焊缝等级 1. 焊缝等级是施工验收等级,有三级。三级最低,只要求外观检查和尺寸检查。二级要求部分作超声波探伤检查。一级最高,要求全部做探伤检查。 2. 对焊缝等级来说,原则是受拉等级高于受压,受动力的高于受静力的。 3. 对接焊缝一般需要做无损探伤(或部分需要)。故一般对接焊缝的焊接等级为二级或一级,不小于二级。 4. 角焊缝没必要作无损探伤,故角焊缝为一级的话,就没有多少意义。一般角焊缝为二级或三级。 5. 焊缝等级见钢规7.1.1条,注意条文解释。 普通螺栓 1. 普通螺栓分A、B、C三种。前两种是精制螺栓,较少用。一般说的普通螺栓,均指C级普通螺栓。 2. 在一些临时连接及需拆卸的连接中,常用到C级普通螺栓。建筑结构常用的普通螺栓有M16、M20、M24。某些机械工业粗制螺栓直径可能比较大,用途特殊。 高强螺栓 3.高强螺栓的材料与普通螺栓不同。高强螺栓一般用于永久连接。常用的有M16~M30。超
教材上讲“当正缝连接的强度低于焊件的强度时,为了提高连接的承载能力,可改用斜缝”并且当tga<1.5时,可不计算焊缝强度“,1.关于此部分,哪位能解释下?2.另外,这个问题跟考试那道题,需不需要计算折算应力是不是一回事啊?应该是吧?
3/1H-1/1J交1/27轴 这个该怎在图纸上找到……这个桩是不是太纠结了点,,,,我都不晓得该怎么读了,,,图纸上没标这些轴线
我用探索者建了一个矩形轴网,但标注时尺寸线、数字、轴号都很小,而且用cad2008标注显示尺寸和tssd的尺寸相差100倍,比如轴网开间1800,cad显示180000,怎么回事啊,而且在tssd初始设置里字体大小也只能设置到20,请教各位大侠了?
钢结构厂房,基础混凝土短柱已施工完毕,轴线沿进深方向偏差较大(200-400)不等。上部采用钢结构H型钢梁,且有10吨吊车。请教各位前辈如何处理?
第一次做土工格栅的铺设,方案上要求土工格栅的纵向要垂直于路堤的轴线。我不明白,路堤的轴线是指路堤的纵向,还是路堤的横向?谢谢指教。
如图就像这个
现场钢结构焊接,有的施工单位打坡口,有的不打坡口。现场刚才厚度也是3mm到20mm的都有。施工单位说手工焊的12mm以上打坡口,自动焊(全熔透 型 的)不需要打坡口不管钢材厚度多少。想请教各位,手工焊多少以上必须要打坡口.全溶透性自动焊和不全溶透型有什么区别,多少以上才需要打坡口。谢谢各位如果能给出规范和条文最好。谢谢。
请教一个问题,如图对接焊缝抗弯刚度计算方法,哪里可以查到资料?为什么取腹板最远端185,而不是翼缘中心处?有的资料说忽略腹板焊缝偏安全,按上下翼缘拉压形成弯矩。如果那样的话,是不是应该翼缘对接焊缝平均值(中部)不应大于185啊?哪里搞错了?请高手,高高手们帮忙看看:handshake
求帮助 这个焊缝什么意思 特别是6
各位大神,钢结构新手,求出手救急!在钢结构柱子上有梁伸出段,然后与梁进行连接,如图所示:那么遇到问题了,梁与梁伸出段:上翼缘板不进行连接,下翼缘板如果在拼装好了再吊装就变成了立焊(可以省去垫板)(应该不是对接焊缝),中间腹板采用连接板的角焊缝,这个连接的焊缝是不是要进行探伤?如果伸出段梁是现场焊接,应该全部是角焊缝,是否要进行探伤?
熔透焊缝与角焊缝的区别
关于这个焊缝 在梁柱刚接节点里的(钢梁与钢柱的翼缘相接)问题:1.这个焊缝是否应该叫做带垫板的单面坡口焊?2.这个焊缝是否是对接焊缝?3.这种情况(梁与柱翼缘连接)的梁柱刚接为何不能用双面角焊缝全焊连接?
不会加图片,描述一下就是,我输入下开间6000*3,左进深6000*7,结果出来网格是7行3列,按照开间是上下,进深是左右不应该是3行7列的嘛(⊙o⊙)?
以往的焊接都是靠技术工人来实现,传感器的出现,为焊接操作提供了各种可能性,它的出现节省了大量使用中的成本,创想焊缝跟踪技术在精准度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为企业提升了焊缝的效率。
人类通过眼睛来观察和认识世界,机器视觉通俗来讲就是机器身上的“眼睛”,是机器感知世界的视觉器官,机器视觉可以感知世界,并和外部世界发生交互关系,从而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因此,机器视觉被成为未来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