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博物馆结构设计
我还是一名学生,也学的土木工程,听说结构设计的风险非常大,本来我还算喜欢这个专业,可现在有点退缩了, 各位都是有过实际经验的, 还望给点感受,意见。谢谢了
本人收集的结构设计资料,希望大家能用的着。
1,看懂建筑图 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关键) 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好厚好厚的,买起来会破产)。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
混凝土结构设计的一些体会
正在学习结构设计,以前对pkpm也不熟悉,已经上班4个多月了,还没接过工程,很是心急,有点怀疑自己的能力。。。一直在很认真的看资料,但还是不行,请问大家喔该怎么办?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来学习pkpm?大家都是怎么学习的?希望大家多多发言!
刚开始工作,从事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有一段日子了,发现有些软件用起来效率不是很高,现在小软件很多,前几天我就找到一个小软件,在CAD上可以自动显示钢筋的面积。相信还有很多有用的设计或计算软件我不知道的,大家一起来分享下吧现在用的有CAD2004,PKPM2005,探索者还有天正建筑
matlab对结构设计来说有用么?最近面试了不少挺大型的设计院,其中有几家问我会不会matlab,我不知道这个软件是干什么的,好像对结构设计的来说不用这个软件吧?
本帖最后由 无间道 于 2013-7-25 06:38 编辑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对于刚接触结构设计的人员会有一些启发和帮助。、竖向布置的原则1.《高规》P22 4.4 条2.《高规》P41 5.3.7 规定:地下室结构的楼层侧移刚度不应小于相邻上部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的 2 倍。2.1楼层侧向刚度比可以按《高规》P151 附录 EJI 计算。2.2老规范的公式更简单,便于估算: r= Gi+1Ai+1/GiAi×(hi/hi+1)A=AW+0.12ACAw全部剪力墙在计算方向上的有效截面面积(不包括翼缘面积)有夹角时取投影面积。Ac全部柱的截面面积
本帖最后由 无间道 于 2013-7-25 06:38 编辑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结构设计的主要步骤。对于刚接触结构设计的人员会有一些启发和帮助。 【关键词】 竖向布置、平面布置、估算截面、构件选取、基础选型
由于本人是机械专业出身,然后老板的赚钱所需,就去做了一些钢结构,然后想在钢结构和机械的交叉方面,我自以为是交叉吧,能发点论文,所以是不是这样的想法不现实,哪位前辈有木有这方面的经验啊?
论文简介:本工程为淄博华联超市,位于中山路以北,首层1552㎡, 标准层1576㎡,顶层 130㎡,总建筑面积6390㎡,总用地面积为4512平方米,占地面积206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22.10平方米 投稿网友:sh521006 上传时间: 2013-10-20
结构设计时遇到的各种配筋率汇总。
我是一名刚进设计院的本科毕业生,最近一直在看规范,但规范的内容实在是很理论,很枯燥,有什么比较好的书可以比较具体直观的表达规范的内容?
[size=+0]一.地质报告看什么1、先看清楚地质资料中对场地的评价和基础选型的建议,好对场地的大致情况有一个大概的了解;2、根据地质剖面图和各土层的物理指标对场地的地质结构、土层分布、场地稳定性、均匀性进行评价和了解;3、确定基础形式;4、根据基础形式,确定地基持力层、基础埋深、土层数据等;5、沉降数据分析;6、是否发现影响基础的不利地质情况,如土洞、溶洞、软弱土、地下水情况.......等等。注意有关地下水地质报告中经常有这样一句“勘察期间未见地下水“,如果带地下室,而且场地为不透水土层,例如岩石,设计时必须考虑水压,因为基坑一旦进水,而水又无处可去,如果设计时未加考虑那就麻烦了。 二.钢筋验收验什么1钢筋数量与直径
1、认识规范规范是对过去经验和成熟技术的总结1)应充分尊重规范尊重人(专家)、尊重经验、尊重前人的积累、尊重。。。,充分尊重规范、肯定规范的指导作用。2)科学辨证地看待规范的具体内容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过去经验、成熟技术(过去),理解规范规定的局限性和滞后性,不迷信规范。一代结构宗师、现代预应力混凝土之父林同炎教授要求我们成为“不断探求应用自然法则而不盲从现行规范的结构工程师”。要不盲从规范,就得先理解规范,学习规范的目的不是鼓励大家死抠规范,而是在正
1)在设计中,经常遇到结构平面凹凸不规则、楼板不连续等情况,使结构平面出现细腰、弱连接部位;这种情况除计算考虑弱连接楼板变形影响外(如考虑弹性楼板计算),构造上应对弱连接部位的梁板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如适当加厚弱连接楼板的板厚,对弱连接处的梁、板配筋适当加强并将上下纵筋拉通,适当加大弱连接处边梁两侧的腰筋以提高梁的抗扭能力和弱连接楼板平面内的承载能力。
2.地震作用 1)、抗震设防烈度::新规范改变了抗震设防烈度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增加了7度(0.15g〉和8度(0.30g)两种情况(见新抗震规范表3.2.2)。 2〉、设计地震分组:新规范把直接影响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Tg的设计近震、远震改为设计地震分组,分别为设计地震第一组、第二组和第三组。 3)、特征周期值:比89规范增加了0.05s以上,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震作用。 4)、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新规范5.1.5条,设计反应谱范围由原来的3s延伸到6s,分上升段、平台段、指数下降段和倾斜下降段四个区段。在5Tg以内与89规范相同,从5Tg起改为倾斜下降段,斜率为0.02。对于阻尼比ζ不等于0.05的结构,设计反应谱在阻尼比ζ等于0.05的基础上调整。 5)、扭转耦连:新高规3.3条规定,质量、刚度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以及高度超过100m的高层建筑结构应采用考虑扭转稿连振动影响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6)、双向地震作用:新抗震规范
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或曾接触过的实例子。大家有什么看法和好的注意都积极留言啊!1、 柱距8米地下室底板400厚时不设次梁,可减少主梁配筋及截面,也可节省次梁配筋,板筋增加不多,综合起来节省配筋2、 水压力折减:有种说法是地下室水压力可按高达0.6的系数折减,且我现接触的项目有已按折减水压力计算了,外墙仅做到250厚,配筋也不大,不知道是否有问题?见附图3、 多桩承台不设受力面筋,仅板面筋拉通,底筋锚入承台,见附图。不设置受力面筋的方法不知道是否可行?4、 竖向构件砼强度取大值,因为墙、柱一般按构造配筋,减小截面可减少配筋。5、 曾做个一个18层项目,剪力墙按180厚。6、 曾有施工单位提出暗柱中直径12钢筋改为14。因为12钢筋施工时为搭接,搭接范围内需要箍筋加密;而14钢筋用电渣压力焊,不需要箍筋加密。综合算下来1个暗柱1标准层可节省几公斤钢筋。7、 竖向构件仅考虑与承台行心对中,如墙伸出承台范围则考虑用地梁抬,改变标准承台形状和增加桩数量,可节省承台钢筋和桩数量。好象还比较可观,特被是桩数量。8、 梁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