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马乘舟过河 于 2016-4-23 22:58 编辑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第三章和第十四章坡率法适用于坡高不超过10m的土质边坡,这个高度限制指的是总边坡高度还是分级放坡每级边坡高度?一直搞不明白,希望大神指导!
免费分享
山东省建筑边坡与深基坑工程管理规定
20051018浙江边坡工程防护与设计会议
【边坡治理】理正岩土建筑边坡挡土墙设计软件依据规范: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3.4条1. 以岩体等效内摩擦角按侧向土压力的方法是不是 理解为C=0,内摩擦角换位等效内摩擦角按6.2.3公式计算?2.第二条当岩体有硬性结构面时。。。。后面有一句除I类边坡岩体外,破裂角取外倾结构面倾角和45+0.5ψ较小值,是不是意味着6.3.2式中θ要用外倾结构面倾角和45+0.5ψ较小值代替?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浆与边坡支护技术(夏可风)
这个流派、那个风,这个大师,那个式的,没完没了地乖张喧闹。建筑这东西落到实处的好就一个词——舒服。足以涵盖其空间内涵的精髓。无他。原本就是沁染在中国文脉中成长的人,任凭你如何出位,你也无法逃脱骨子里的中国,就像孙大胜腾云驾雾翻天覆地也还是在如来的手掌中一样。中国建筑师只要你放开了尊重生活去设计,即便你引用了他国的建筑形式,你还是中国的。看看我们的大街旁那些“很外国”、“很异域”的家伙,连同那些完全抄袭的在内,没谁逃脱很中国的烙印。放轻松,摒弃作态的虚浮,设计出属于中国当代社会生活的好建筑是顺理成章的简单事。怕只怕把“中国式”也供成了一种停滞效仿的做作,扭捏了得。那样,即便是有文化自信的初衷,也还是会落得同摹仿异域建筑文化表面形式一路上的“五十步笑百步”傻乎乎自以为是的那啥。建筑是生命体。用各种风格、流派来分类,仅仅是为了便于认知它演变发展的来龙去脉,一种小小的方式方法。如果我们把小伎俩当做原则去定义建筑,无异于将建筑的生命凌迟,把它分落的碎片放在了历史的街边示众。这样被定义出的建筑,被我们用对形式的敬意和诚挚一个一个、一批一批整成烈士了。
很简单的一个办公楼,长46.8m,宽8.7m,每间办公室3.6m宽,6.6m长,外有2.1m宽走廊,每层平面都一样,共六层,我认为设置二个消火栓就行了,但那需要二个都安在中间部位(或者用双头消火栓?),否则得安三个,你们怎么认为,给我出出主意。
我看很多图在作建筑物的边坡开挖和处理设计时,我认为都比较粗糙(特别是一些较高的边坡),有的只是切若干剖面,在剖面上按一定(地质建议)坡度放坡,平面则按剖面首尾两点连起即得,根本没有去想想边坡在空间到底是个什么样子?边坡的真实坡度是多少? 至于处理嘛,可能有些人做完设计还不知道边坡的岩性、地质构造是什么,更别说边坡稳定分析。 大家谈谈自己在作这部分设计时是怎么做的,是否对其作了认真分析和考虑。
仅仅是调查一下~~~~~看看个位对建筑了解的多不多~~我是了解的很少的`~~现在努力学习ing^^^^
我做结构的,偶尔做建筑,用天正建筑画的图在没有天正的机器上面打开缺少很多东西,麻烦!大家能不能帮我解决一下,或者推荐一个软件!谢谢!!
[边坡与基坑工程] 建筑施工工艺的动画演示 从别的网站上淘过来的,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帮助
请问这个建筑叫什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