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基坑开挖,我假设坡度系数m=b/h=1/1.73,即放坡角度为60度,我要怎么验算该坡度满足自然放坡呢?基坑深度h约5米,土质最上层有0.5m耕土,第二层均是粘土,有些部位是软塑~可塑粘土,粘土凝聚力c=34.8kpa,内摩擦角=11.1度有些部位是可塑~硬塑粘土,粘土凝聚力c=27.1kpa,内摩擦角=8.1度。该如何计算该放坡角度是不是满足自然放坡?
放坡系数及工作面的确定 ? 1.放坡 ? 不管是用人工或是机械开挖土方,在施工时为了防止土壁坍塌都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如放坡、支挡板或打护坡桩。放坡是施工中较常用的一种措施。 ? 当土方开挖深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上口开挖宽度增大,将土壁做成具有一定坡度的边坡,防止土壁坍塌,在土方工程中称为放坡。 ? (1)放坡起点。 ? 放坡起点,就是指某类别土壤边壁直立不加支撑开挖的最大深度。放坡起点应根据土质情况确定。综合基价中对挖土方、地槽、地坑的放坡起点进行了综合取定,详见表5—2。 ? (2)放坡系数。 ? 将土壁做成一定坡度的边坡时,土方边坡的坡度,以其高度H与边坡宽度B之比来表示。 故称K为坡度系数。 <
问题补充:2012定额里只有放坡土方增量厚度折算表,是否就是图中的放坡系数?还有,沟槽放坡是双面的,在软件里有左放坡系数和右放坡系数,应该如何输入?
请教各位专家、大侠,基坑支护设计中,放坡开挖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要求要大于多少?和基坑侧壁等级有什么关系?如果有关系,一、二、三级基坑对应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最小要多少?另外,理正深基坑中,侧壁安全等级好像对计算结果没有什么影响,是吗?
目前施工基坑开挖,监理要求基坑开挖系数为1:0.75,但是实际有0.3就可以,怎么找这方面的依据?[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1-6-16 07:20 编辑 ]
问题补充:如图,如果我想选着人工挖土,深度在1.5米,难道是用1:0.5=1除以0.5=2在软件里面输入2?感觉不对呀,这放坡出来太宽了吧。
如何确定放坡系数
这是我在东南大学的教科书结构设计一书当中看到的,关于风振系数的计算公式,可是跟荷载规范里面的公式不一样。请各位大神指点一二。
现在统计一中学的总用电容量,然后选择变压器的容量,不知选多大的同时系数合适。附:单体有教学楼,行政楼,图书管,体育馆,食堂,宿舍,还有一个运动场。
最近看到设计院一个电图,电容补偿柜的补偿系数是0.95,但为什么在单独算回路时,照明补偿系数是0.9,动力补偿系数是0.8,为什么要这么来算的呀
这几天在复习注册考试专业,发现计算工作电流时,I=S/根号3*U、I=1.05S/根号3*U。这两个算式中1.05什么时候用,还有就是在哪里能找到依据。
现在正作一个机械加工厂的项目,厂区有一个机械加工车间和一个综合楼,在计算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确定?1、机械加工车间的计算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同时系数分别去0.95和0.97,是否合适?2、综合楼有两个浴室,每个浴室有6个即热式电热水器(洗澡用),每个8kW,总共是96kW,这几台设备的同时系数该取多少,然后整个综合楼的同时系数又该取多少?3、在选变压器时,整个厂区包括综合楼和机加车间的同时系数又该取多少?附上整个厂区的功率计算表,供参考!
只有土层概述与土层承载力特征值,要求计算基坑开挖放坡系数,建设单位要求放坡系数的验算,求助,如何计算?[ 本帖最后由 lingting218 于 2010-3-17 20:14 编辑 ]
请教各位专家、大侠,基坑支护设计中,放坡开挖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要求要大于多少?和基坑侧壁等级有什么关系?如果有关系,一、二、三级基坑对应的整体稳定安全系数最小要多少?另外,理正深基坑中,侧壁安全等级好像对计算结果没有什么影响,是吗?
配电设计中有同时率这个说法吗?同时率和需要系数是一个概念吗?若不是一个概念,两者分别怎么理解?在哪个规范能查找吗?~~求大神回复
对于玻璃幕墙在周期折减系数是在1吗 那原理是什么 填充墙是折减系数是0.7--0.8 那么什么时候取0.7 什么时候取0.8
请问各位大神,条基,埋深1.2m,由于杂填土,超挖6米,怎么处理?如果砂石换填,放坡怎么放,坡度太大,会超出施工场地外边线
本帖最后由 alphalx 于 2013-4-19 08:55 编辑 抗震调整系数rRE的疑问:公式右边除以rRE,即S≤R/rRE,(rRE≤1.0)那不是提高了设计值S了吗?即:考虑抗震的情况下,结构的设计荷载反而比不考虑抗震的情况下大!为什么?请大家指教!≤
根据《高规》5.2.3条,现浇梁的梁端调幅系数是0.8~0.9。这个系数会不会小了点?根据强柱弱梁设计思想,希望塑性铰出现在梁端。但是我们设计的时候,采用的是计算跨度而非净跨,也就是说我们计算到的内力是柱的中心线上的内力值,并非梁端的截面内力,这时数值应该比计算值小很多。再是根据塑性内力重分布,按弹性计算出来的内力再折减0.2.按这样计算,高规的5.2.3条是不是只考虑了塑性内力重分布,而没有考虑梁端实际截面的内力?本人还没毕业,知识有限,希望各位能指点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