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商品生产给人类物质文明增色添彩,然而与丰富的物质享受相伴而生的是人类生态环境在遭受不断地威胁。有机气相污染物排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带给生态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严重的危害性因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有机气相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固定源和移动源两种。移动源主要有汽车、轮船和飞机等以石油产品为燃料的交通工具的排放气;固定源的种类极多,主要为石油化工工艺过程和储存设备等的排出物及各种使用有机溶剂的场合,如喷漆、印刷、金属除油和脱脂、粘合剂、制药、塑料和橡胶加工等。就目前的工业水平而言,无法避免这些气相污染物的排放,因此人们迫切需要有效治理这些气相污染物的技术。 本文综述了传统有机气相污染物治理技术,展望了有机气相污染物治理新技术发展方向,同时重点介绍了气相污染物治理中半导体光催化氧化技术。 1 有机气相污染物的治理 有机气相污染物治理的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回收法,另一类是消除法。回收法主要有炭吸附、变压
根据专家实验,对上海市典型综合型地下空间空气污染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典型综合型地下空间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如地下商业线、车库、设备用房,其区域内均出现一 定程度的甲醛、TVOC、C〇2、微生物、颗粒物等污 染 ,其中甲醛、TVOC的污染问题较突出,平均浓度 超标倍数分别为1. 056倍、3. 755倍 ,TVOC污染程 度呈现与人流量正相关的特性,且在设备用房等地 下通道内污染浓度剧增;共发现 9 种潜在致病菌属 ,占总数的0 . 8 9 3 %,存在全区域污染,存在一定的病原微生物 。
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春节的一项传统习俗。但是,这项传统民俗在给予了我们节日的喜庆与欢乐的同时,却也站在了环保的对立面上。 沈阳市环保部门对以往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的检测数据显示,几乎每一次春节过后,我们的城市都相当于遭遇了一次污染事故。然而,烟花爆竹所带来的危害不仅于此,无论是烟花爆竹燃放时发出的刺激性气味,还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乃至那遍地通红的鞭炮屑,都会为我们的环境带来极大的负担,同时也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从2月6日过小年开始,沈城居民已经开始大量燃放烟花爆竹。鞭炮声大概要一直响到出了正月。但我们在沉浸于鞭炮带来的喜庆的同时,也非常有必要看看我们请专家为大家详细解读的小小鞭炮究竟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危害?这些污染到底有多严重? 鞭炮产生的有害气体 会导致呼吸道疾病 "刚一过小年,就又开始放鞭了,我走在路上,都能闻到那股年味儿了",家住铁西区的王女士说。 那么什么是"年味儿"呢?有人说那是一家团圆其乐融融,有人说那是除夕夜里的那一顿饺子。当然,王女士所说的"年味儿"实际上就是从嗅觉的角度讲,
近期在我国生效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引起了读者广泛关注。我们在生活中怎样远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有关专家强调,要控制食用肥肉和乳制品的量,选择聚乙烯包装的食品、不要用塑料容器加热食品,多食用食物纤维等。控制食用肥肉和乳制品的量:无论是鸡、鸭、猪、牛的肉,还是乳制品,都可能受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影响。首先是饲料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有大部分难以排出牲畜体外;其次,受二(口恶)英污染的农作物也会随饲料进入牧畜体内。因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亲脂性,易蓄积在牲畜的脂肪部分。乳制品中含有乳脂肪,和肥肉一样,最好加以节食。值得注意的是,动物肝脏也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最容易积蓄的部位。 选择聚乙烯包装的食品,不用塑料容器加热食品:市场上包装食品的塑料薄膜分为氯化材料和聚乙烯材料两种。生产氯化塑料薄膜时,需要各种添加剂,当用微波炉加热时,有害物质就有可能被溶解出来,所以如果食品是用氯化塑料薄膜包装的,注意不要在带包装状态下加热。 多食用食物纤维,不让动物性食品“统治”餐桌:二(口恶)英进入人体以后,一般积蓄在皮下脂肪、腹腔内脂肪、肝脏、卵巢等部位,将体内二(口
新污染物环境暴露评估与调查监测总体要求
传统上,环境污染物和排污结构是通过复杂的,成本密集的和耗时的实验研究来设计的。基于积分方法的一些模型通常被使用,尽管它们有局限性,但是污染物重新夹带或强烈的不利排放不在这种模型的假设之外。因此,使用完整的3D 模型进行污染物分散可以改善对河流和河口中真实污染物分散的认识。类似地,可以对有界射流进行建模,并且可以测试不同的扩散口置,以改善总体环境水质和生物条件。www.flow3d.com.cn
《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
重金属污染物与环境(浅谈)
2006年12月14日 16:02:28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武汉12月14日电 有些来历不明的臭气,即使用仪器也无法识别,这类臭气催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嗅辨员。武汉市环保局4名嗅辨员明年将上岗,依靠鼻子来确定异味是否超标。 据《湖北日报》报道,近年来,随着市民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部门受理的异味投诉越来越多。面对种类不同的臭味,环保部门带去的仪器却成了“聋子的耳朵”:仪器、设备一般只能测量出单一气体的浓度,对综合性异味的浓度往往无法判断,根本不能确定气味是否超标。由于缺乏科学的监测依据,环保部门无法受理此类投诉。 在去年的武汉市人代会上,武汉大学的黄本笑等3名人大代表建议培养嗅辨员,环保部门采纳了这一建议,派出4名技术人员到国家环保总局进行专业培训。日前,4人已通过考试,获得上岗证,成为湖北省首批嗅辨员。 武汉市环保局负责人介绍,嗅辨员并不需要特别灵敏的嗅觉,能够分辨出花香、汗臭、甜锅巴气味、成熟水果香和粪臭等单一气体即可“入门”,嗅觉特别灵敏的人并不适合这项工作。 为避免长时间处于异味
环保课堂(一):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由于公司从事环保工作,最近环保业务开展得很顺利,所以为了强化员工对环保的认知,公司在内部展开一个环保知识培训,主要向新员工们讲解环境污染的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会发生迁移和转化,并通过这种迁移和转化与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发生化学的和物理的,或物理化学的作用。迁移是指污染物在环境中发生空间位置和范围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伴随着污染物在环境中浓度的变化。污染物迁移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物理迁移、化学迁和生物迁移。化学迁移一般都包含着物理迁移,而生物迁移又都包含着化学迁移和物理迁移。物理迁移就是污染物在环境中的机械运动,如随水流、气流的运动和扩散,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等。化学迁移是指污染物经过化学过程发生的迁移,包括溶解、离解、氧化还原、水解、络合、螯合、化学沉淀、生物降解等等。生物迁移是指污染物通过有机体的吸收、新陈代谢、生育、死亡等生理过程实现的迁移。有的污染物(如一些重金属元素、有机氯等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排出生物体外,这些物质就会在生物体内积累,并通过食物链进一步富集,使得生物体中该污染物的含量达到物理环境的数百倍、数
PM2.5以及由其引发的雾霾天气是当前中国大气环境的焦点问题,但是臭氧等问题也非常严重。中国环境污染呈“复合式”、“挤压式”特征,即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和环境监管不力,多种污染物大量排放并产生叠加影响,导致多种环境污染问题集中爆发。 污染物排放趋势与环境质量变动时序关系分析
5月17日下午14点,“专家视角丨环境有机污染物研究论坛”在环保在线网络课堂开讲啦!
【发布单位】国家环保总局 【发布文号】环科函〔2006〕69号 【发布日期】2006-09-29 【生效日期】2006-09-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环保总局 国家环保总局关于申报国家环境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项目的通知(环科函〔2006〕69号)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步伐,我局已安排了一批环境监测标准的研究项目,为制定标准奠定了较好的基础。根据《“十一五”国家环境保护标准规划》(环发〔2006〕20号,以下简称《规划》)和《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6年第4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我司决定组织承担相关环境监测方法标准研究项目的单位,申报2007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水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监测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的重要部分,所得的监测分析结果可为水环境污染的治理与水质改善提供依据。今天咱们就对水环境中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展开来分析,希望能对做环境监测的小伙伴有所帮助。
基础施工的环境影响监测限值分析
大气污染源包括固定源(工业污染源和固体、气体及液体燃料)、流动源(液体、气体燃料)、无组织排放源(工艺过程、扬尘、自然尘等)和天然源(NOX、SO2、CO、VOCS、TSP、PM10、PM2.5)。 对固定源进行分析监测的内容: 测定典型固定源(锅炉、工业、餐饮、居民生活等)的主要污染物(NOX、SO2、CO、VOCS、TSP、PM10、PM2.5)的排放因子,研究固定源的季节变化及日变化规律,监测分析固定源排放的细颗粒(PM10、PM2.5)和VOCS的化学组分,调查固定源的地理分布,编制固定源排放清单。 测定交通源(汽油车、柴油车)和非交通源(内燃型工程车)的NOX、SO2、CO、VOCS、TSP、PM10、PM2.5的排放因子,研究其周、日变化规律,监测分析代表性机动车(柴油车)细颗粒(PM10、PM2.5和VOCS)的化学组分(包括交通路口停时污染排放),按道路调查机动车流量和车型分布,按区域调查非交通源的地理分布,研究机动车在使用清洁燃料和双燃料后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 对工业无组织排放源、扬尘源进行分析监测的内容
?( 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上海200240)摘要: 多环芳烃( PAHs) 是一类已被证实具有“ 三致”作用的碳氢化合物, 它广泛存在于大气、水、植物和土壤中。介绍了多环芳烃的特性和来源, 研究了它的迁移转化, 着重阐述了它的监测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多环芳烃; 来源; 监测分析中图分类号: X83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6504(2006)03- 00105- 03多环芳烃(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简称PAHs) 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化合物, 如萘、蒽等。多环芳烃是最早发现且数量最多的致癌物, 目前已经发现的致癌性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已超过400种, 每年排放到大气中的多环芳烃约几十万吨。多环芳烃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 也是最早被发现和研究的化学致癌物[1]。由于其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 而被列入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POPs) , 受到国际上科学界的广泛关注。1976年美国环保局提出的1
1、细菌分解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