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础分析和设计(胡人礼)[ 本帖最后由 wsdbdyj 于 2010-8-8 22:25 编辑 ]
拿着毕业设计任务书,不知道从何下手啊!!桥梁上构为:左幅2×30+5×40; 右幅2×30+3×40+2×30先简支后连续后张法预应力砼T型梁。(左幅起讫桩号为K74+132.29~K74+407.47,桥长275.18m,桥面设计标高为437.943m~428.348m,右幅起讫桩号为K74+141.58~K74+388.44,桥长246.86m,桥面设计标高为437.661m~429.094m。左幅与右幅?难道相当于设计两座桥?先简支后连续后张法预应力砼T形梁?我该从哪里下手啊??各位前辈救急!!!!!
摘要桩基础时人类在软弱地基上建造建筑物的一种创造,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基础类型。在西安半坡村遗址,人们可以看到先人将树杆插在软弱土中以支撑原始形态的建筑物,这可能是人类最早使用木桩的记录。在本世纪初,在上海建造的如国际饭店、锦江饭店等20层左右的标志性建筑物时都采用了10多米长的木桩;可是到本世纪末,上海建造的如88层金茂大厦等超高层建筑时,已经采用了80多米长的钢管桩。从木桩到钢管桩,从10多米到80多米,专使了桩基础技术发展的轨迹,标志着在20世纪中,特别是20世纪的后50年,我国桩基础技术的巨大进展。桩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木、现场灌注;打入法、压入法),可以支撑在不同的土层中,可以作为各类工程结构物的基础(建筑物的低桩承台、桥梁或码头的高桩承台),因而其受力性状各不相同,承载能力相差悬殊,施工工艺和设备极其多样。桩基技术极为复杂,发展空间相当广阔,成为地基基础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具有很强生命力的分支领域,50年来出现了许多新的桩型、新的工艺、新的设计理论和新的科技成果,成为我国工程建设的有力支柱。桩基础有以下几个优点:1、桩支承于坚
大致情况如下:桥梁,1跨20米,桥台桩基础(桩顶上面直接为台帽),位于直线上。0#台桩基坐标计算正确,1#台桩基坐标计算错误,导致往桥梁前进方向偏移50厘米(桩径1.2米)。而此时梁板已经预制完毕。由于桩基重新打的话,损失较大,而且耗费工期,外界影响差。计划采用接长梁板处理,具体如下:将梁板(先张法)两头凿出1.5米,凿出后用22号钢筋与原来钢筋焊结,再用混凝土浇筑,两侧各接25厘米。处理方法可以吗?请指教!如有好的建议也请提出。急!非常感谢[ 本帖最后由 zpywy 于 2009-8-31 02:30 编辑 ]
最近设计了一个单跨桥,人行,用的PKPM双梁建模;对于桥的理念知道太少,所以在此求助各位,是否可行;我也**过midas,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如何使用,一直郁闷了;还望各位大侠能够指点一二; 如何做桥的设计,通常什么软件分析;有哪些设计要求,除了桩动测,载荷试验外,还有哪些要求;在此先谢谢了
一、概述 (一)桩基础及应用 1、组成:桩群和承台 2、优点:承载力高,沉降小,稳定性好。不需大范围的开挖,减少了支护、降水工作。 3、缺点:施工较为复杂,造价较高。 4、适用范围: (1)荷载大,软弱土层厚时。 (2)河床冲刷较大时。 (3)对地基沉降及不均匀沉降控制有较高要求时。 (4)水平荷载较大时。 (5)河水位较高时。 (6)地震区需抗砂土液化时。
1 工程概况 白洋河大桥位于318国道池州市城区绕城道路上,自东向西分别横跨老白洋河和新白洋河。桥梁跨径布置为主桥采用36m+55m+36m变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东侧引桥采用6跨30m一联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西侧采用15跨30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五跨一联。设计桥梁全长764.66m。主桥桥墩采用无帽梁双柱接承台下设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柱径1.8m,桩径1.2m,过渡墩采用帽梁双柱接承台下设钻孔灌注桩群桩基础,柱径1.6m,桩径1.2m。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表明该桥位于岩溶发育地区,岩溶地貌又称为喀斯特地
桥梁设计值得拥有的规范,分享给大家,记得顶哦
简要说明:内容包括建桥材料与施工设备,悬浇与悬拼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工艺及监控方法,混凝土梁、钢梁桥、拱桥、斜拉桥的悬臂施工与设计等。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桥梁悬臂施工案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便于读者学习参考。 文件格式:PDF 文件大小:8.26 M
桥梁抗震分析与设计例题
设计百问,一般的问题基本上都能找到
论文简介:主要介绍,箱梁设计、配筋的计算问题,还有其他一些关于桥梁计算的问题 投稿网友:ligang15991622618 上传时间: 2013-05-06
1。预制拼装小箱梁桥(1)跨中不设横隔板——跨中必须设置一道横隔板,随着跨径增大,宜再增加横隔板;(2)只在每根小箱梁之间浇注横隔板——必须在预制梁体时浇注内腔横隔板,钢筋伸出箱外,按装箱梁后焊接伸出的钢筋,浇注箱外横隔板;2。变截面箱形连续桥——锚固楔块(1)顶、底板锚固楔块远离腹板——锚固楔块要靠近腹板,减少剪力滞的折减效应;(2)顶、底板锚固楔块几乎在同一截面——需要错开,以避免造成截面开裂;(3)顶、底板锚固楔块前端板内配筋不足——配筋要足以抵抗该楔块锚固预应力在板前端产生的拉力;
现有一工程,上有两栋12层小高层,3栋6层结构组成,5栋楼从左到右一字排开,通过公共地下室连为一体,采用人工挖孔桩基础,请问桩基设计等级可不可以高层部分按甲级,而多层部分按丙级呢?
桥梁设计人考一注的一些想法 2013年1月10号,同事说成绩出来了,赶紧赶过去打开网页,心情还有些紧张,输入身份证号都输错了,谈定了一下重输,确认,终于看到成绩:20+32,分数不高,低空飞过,心里石头终于落下来了。 我是做桥梁设计的,06年毕业之后过了基础,07年考了一次专业,没有花太大心思,结果也只有42分,估计中间有几道题也只是蒙出来的。后来说要出注册桥梁工程师,就想等出了之后直接考注册桥梁的,结果一等就是五年,什么音讯也没有。看着年纪也一大把了,孩子老婆都有,再不考以后更难考,实在等不及了,想2012年就努力考一次吧。 看到很多朋友们都说减少桥梁所占的题目分量,可是谁能知道我们桥梁专业考一注那叫做一个苦呀,桥梁结构和建筑结构差别很大,考之前我们连什么叫做剪力墙、筏板基础都不知道,考试中也只有10%是桥梁有关的,剩下的都是建筑结构的,但是要考过的话,所有专业都必须要搞懂。所以说考这个纯粹应试,与能力、学历、经验等关系不大。 2012年
本帖最后由 li_yang_chu 于 2013-3-13 11:03 编辑 我正在艰难想象一个小桥的设计过程,望有桥梁的朋友指教一二
1、在选用长桥短引路,还是长路短桥时,应根据地形、地物、两岸道路状况以安全、经济、美观等诸方面综合分析论证。 2、桥梁引道和引桥布置应充分考虑街区间交通的相互关系,预留防洪抢险通道,保证消防、救护、抢险等车辆的进出。 3、软土地基上的引道填土路堤不宜过高。 4、宜将高填土路基下的地下管线拆至桥梁引道范围之外。 5、引桥墩台的沉降分析和基础施工方法应考虑周边建筑物的安全。 6、引道填土两侧应采用挡土垟和垟上栏杆;桥头人行道侧石在平面上应缓和接顺、其变化斜率不宜小于6:1(长方向:横方向),拆角处宜用平曲线顺接。 7、对斜度大的斜桥,宜根据桥址处的地形地物,在引桥与主桥先接触布置若干过渡孔、使其后的引桥,按正交、桥布置。 8、通常采用桥头搭板结构,来适应路基沉降。桥头搭板长度不应短于6.0m,施工时应采用返开槽。 9、桥台耳垟端点,伸入路基内的安全长度不应小于0.75m。
1、设计的桥梁结构及结构构件在施工过程和使用阶段,都要满足预定的功能要求。 2、要有概念设计的理念,在桥梁选型上要减少附加力,集中应力,偏心扭转等不利因素。 3、结构设计应有耐久性设计的内容,并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规范要求; 4、要有抗震设计、论证、并满足现行有关规范的要求。 5、斜桥、弯桥、坡桥要有整体稳定的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