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缺陷常见,业主检查要求比较高,对于缺陷修补要求严格,修补后不能有明显痕迹。所以请教各位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修补得颜色差不多,从技术、材料上有什么讲究?
前晚浇筑砼,第二天下午拆模,发现墙柱有脱皮粘砼,停止拆模,第二天拆还要严重,大块砼脱出,模板上粘得厚厚一层,难敲出。那么问题来了:1.浇筑时已发水。2.砼是一路浇筑下去的,就电梯一处地方有。3.模板是周转2~3次的新板。(周转6~7次的都木有)4.打棒到位,没有孔洞蜂窝。那是什么原因呢??
【摘要】在建筑结构施工质量验收或是结构性能鉴定都会有一项检测鉴定内容:结构构件外观检查。外观检查主要靠技术人员目视检查。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5-5-15 14:14 编辑 一、混凝土质量缺陷分类及产生原因: 1、混凝土的麻面
先来说说我们工地的一些处理方法,算是抛砖引玉: 对于梁柱节点涨模、缩颈的问题我们采取一次支模的方法来解决。就是在柱子、剪力墙模板支设时,就将顶板模板一起支好。然后根据层高决定顶板和柱墙是否同时浇筑,同时浇筑就没有问题了,分开浇筑需要先前浇筑墙柱混凝土时,浇筑高度为梁柱节点处梁底较低处。然后绑扎梁板钢筋,浇筑顶板混凝土。 注意将柱子模板一直配至板底,使梁柱节点处与下部成为整体。 以上是本人我在工地上学到的处理方式,一人经验总归有限,还请各位也来分享下你们的经验,集思广议,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一起进步。望各位踊跃参与!
现把我从事现场施工管理过程中,发现的混凝土现浇结构的一些质量通病的照片传上来,和大家一起分析问题的原因,讨论解决或者是避免的办法。有些照片我个人觉得非常珍贵,教科书上不一定有哦!(因为时间有限,我将陆续上传!见谅!)1、混凝土施工冷缝,真是触目惊心啊!
商品混凝土质量通病及其防治
一、混凝土质量缺陷分类及产生原因:1、混凝土的麻面麻面是结构构件表面上呈现无数的小凹点,而无钢筋暴露的现象。它是由于模板表面粗糙、未清理干净、润湿不足、漏浆、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以及养护不好所致。 2、混凝土的露筋露筋即钢筋没有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主要是由于未放垫块或垫块位移、钢筋位移、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等使钢筋紧贴模板,以致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够所造成的。有时也因缺边、掉角而露筋。 3、混凝土的蜂窝蜂窝是混凝土表面无水泥砂浆,露出石子的深度大于5㎜但小于保护层的蜂窝状缺陷。它主要是由配合比不准确、浆少石子多,或搅拌不匀、浇筑方法不当、振捣不合理,造成砂浆与石子分离、模板严重漏浆等原因产生。 4、混凝土的孔洞孔洞系指混凝土结构内存在的孔隙,局部或全部无混凝土。它是由于骨料粒径过大、或钢筋配置过密造成混凝土下料中被钢筋挡住,或混凝土流动性差,或混凝土分层离析,振捣不实
加气混凝土砌体今年来广泛应用于建筑承重墙或填充墙砌筑工程,但在目前使用情况并不理想,其原因主要为:1、设计单位未能掌握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有关设计要点,构造补强措施未能在图纸上标明;2、建设单位对构造补强措施认识不足,为降低工程造价,取消挂网等构造补强措施;3、监理和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未掌握加气混凝土砌块的施工要点,砌筑工人不熟悉工艺,仍按粘土实心砖的施工工艺进行砌筑;4、砌块生产企业为加速周转,将产品龄期未到28d的加气混凝土砌块运至施工现场并用于工程。为避免加气混凝土砌块填充墙的质量通病防止墙体开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应关注以下事项:一、施工准备工作1、砌体材料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吸水速度和蒸发速度均较慢,在大量吸水后很长时间内会有很大的实际干缩值,因此应严格控制块材的含水率。加气混凝土砌块在28d之前收缩较快,因此砌块砌筑时其龄期应超过28d。2、砌块的运输及存放由于砌块需长途运输,供货协议中明确要求供货方采用配套工具装运、卸货。砌块数量和规格按预先计算确定的各楼层需要提前调配,尽量直
关于控制桥涵混凝土质量的几点建议关于控制桥涵混凝土质量的几点建议为了很好的控制桥涵混凝土的浇筑外观和施工质量,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 尽可能使用大的整体模板,最好每块不小于2m2,且根据桥涵的结构尺寸设计平面尺寸,以减少接缝,厚度一般不要小于3mm,表面平整、洁净,不得粘有砂浆、水泥等杂质和铁锈、油污;2、 模板接缝要严密牢固,接缝处垫海绵或橡胶条并紧固密封,但不得伸入模板内部,接缝最好再用强力胶带粘上,粘平整,如果机械吊装方便,最好能够拼装成更大的模板,用背撑固定,将接缝处焊接并打磨平整;3、 模板支撑牢固,间距一般控制在50~100cm,脱模剂不得用废机油代替,并且要涂刷均匀,但不能太多;4、 控制拉杆的数量,布置规整,间距一般控制在100~150cm,可根据楞的类型和强度决定,模板打孔的直径不宜大,以防漏浆,要比PVC管内径略小点;5、 模板底部要用砂浆密封,待砂浆达到一定的强度再浇筑,可根据浇筑时间确定砂浆的标号;6、 配合比设计必须满足施工性能要求,砂率不能太小,不能通过
现浇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时,经常发生一些质量通病,这些质量通病不能根除,在施工时只能进行防治,以下从质量通病的产生原因和防治方面进行探讨。1、蜂窝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1.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 (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1.3防治的措施。(1)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过2m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
预制结构混凝土质量评定表
砼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1-3-1 08:38 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