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许多地方有较长的寒冷季节,但是由于受工期制约,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冬季施工是不可避免的。当环境温度降到4℃时,只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方法,避免新浇混凝土早期浸冻,使外露混凝土与冬季气温保持较小温差,也会取得像在天暖施工时的效果。本文主要介绍了冬季施工原理、施工技术以及施工安全。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4-11-9 20:11 编辑 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特点,现代建筑工程施工企业应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技术特点开展技术控制与管理。运用现代建筑施工管理理论指导企业的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保障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 1 关于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重要性的分析 高层建筑混凝土工程是关系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的关键、是关系到工程建筑设计使用寿命实现的重点。在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科学运用、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管理对工程建设施工质量有着重要的应用。为了保障高层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现代高层建筑施工企业必须注重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技术控制与管理。以基础控制与管理为基础保障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实现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最终目的。 2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重点2.1 以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为基础,完善混凝土
引言 我国房地产业经过了近20年的发展,住宅工业化程度仍在较低的水平上徘徊,这既与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水平等深层次原因有关,也受现有产业政策等软件和技术体系等硬件影响。此外,在基础研究方面的缺失,也直接影响了我国装配式住宅的深入发展。当前我国装配式住宅的可实施性基础性研究工作较为滞后,技术法规不够全面,产品缺乏相关技术保障,材料、部品、产品之间模数协调不够,没有建立建全与住宅产业化相配套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模数标准与住宅体系。非标准化生产带来诸多弊端,全国各地大到房间的空间组合和承重体系,小到房间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做法五花八门,阻碍了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等住宅产业化进程。在装配式住宅建设的过程中,还没有一套较完整的技术体系,从住宅的设计、施工、综合性能评估等方便来支撑工业化住宅建造。 1、装配式住宅施工存在的问题 装配式住宅的建造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1)施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2)缺乏对材料的保护;3)施工程序混乱;4)无完善的施工验收标
1 郑州地区管网特点 市政工程建设,切忌短期行为。在城市管网施工时,许多城市都存在每条马路反复开挖的现象,严重防碍了市区的交通,困扰了居民生活,缩短了路面的寿命。配套的通讯、供电、自来水、煤气、排水、路灯等诸多设施都要挖开路面铺设,郑州在这方面的问题显得比较突出,几乎每天都有挖沟。郑州市区管网有如下特点:第一,在老城区各种管网相互交错,很多管线地下位置不明。第二,郑州最近几年建设的管网由于未能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容造,使得铺设的管线不能满足发展的要求,所以造成在相同位置不同深度不断埋设相同功能的管道的现象从而引发各种施工问题。第三,郑州市在进行道路扩建、改建、新建的同时需要埋设大量雨水管线、通讯管线,按照规划原则各种管线的位置基本在机动车道下面。第四、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城市供水管道、排污管道的铺设量非常大,故需要穿越道路、河流、各种建筑物。先进的顶管设备与顶管施工工艺可以比较好的解决市政管线铺设所遇到的困难。 2 顶管工程设计要点 2.1 结构设计 第一,钢筒:钢筒采用1.5mm 厚冷扎钢板制成,两端由钢制承口环和插口环形成顶管的接口,接口
清水混凝土又名装饰混凝土,一般应用在建筑工程完工阶段,由于其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在应用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之后,通常建筑物会表现出外观精美、线条流畅、表面光滑自然等良好的装饰特点,因此被许多工程建筑业人士所喜爱。同时,由于清水混凝土的优良效果,以前建筑施工中的一些必须的施工手段也得以取消或减少。但是,我国现阶段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清水混凝土建筑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国际上对于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而且比较先进的体系,但是,我国现阶段对于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还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许多施工的数据问题并没有形成一套标准的参考数据。应用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在资金投入、工程手段、作业时间等方面都有极大的改善和节约,而且,不管是在建筑物的外观效果和质量方面都比以前具有很大的提高,因此,现阶段对于清水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如果取得突破也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
【摘 要】本文结合在徐州市刘湾水厂原水管线改扩建工程实践中的经验,对清水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模板、钢筋、混凝土浇筑及质量缺陷与预防措施等各个环节的控制要点及技术保证措施进行阐述,介绍了保证墩墙清水混凝土的质量经验。 【关键词】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1 概述 清水混凝土系一次成型,不做任何外装饰,直接采用现浇混凝土的自然色作为饰面,因此要求混凝土表面平整光滑,色泽均匀,无碰损和污染,对拉螺栓及施工缝的设置应整齐美观,且不允许出现普通混凝土的质量通病。清水混凝土的成败主要取决于模板的质量、工艺、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质量以及后期养护等。本文结合徐州市刘湾水厂原水管线改扩建工程H标段施工情况予以介绍清水混凝土的质量标准、常见的质量缺陷及其监控对策等。 徐州市刘湾水厂原水管线改扩建工程H标泵站工程位于徐州市铜山区柳新镇张古山大桥北,湖西航道与顺堤河之间,是刘湾水厂原水管线改扩建工程中主要的建筑物。建设主要内容为吸水井,吸水井墩墙
现浇混凝土水池施工技术
:lol :) :)
大家好,我小了解一下混凝土养护液的具体施工技术,不知那位大侠能不吝赐教!谢谢,还有就是,在结构拆模版之后最长可以相隔多长时间涂刷养护液!再次表示感谢!
TZ210-200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电力建设》第29卷 第11期[ 本帖最后由 csccbjs 于 2010-11-19 08:44 编辑 ]
发一些沥青混凝土施工技术相关的东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压缩包包含1、大型沥青混凝土摊铺机的施工技术探讨;2、道路改造工程中路面施工设备的技术应用;3、道路石油沥青加热方式方法对沥青性能的影响分析;4、高速公路的透层和下封层的防水功能和施工技术;5、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机械化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6、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7、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控制方法;8、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修复成套技术研究。
1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前准备 (1)针对不同工程的特点和施工季节、环境与条件,会同设计、施工、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和各个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内容与质量保证措施;施工单位应提前完成全部原材料品质指标的检验及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工作,并形成相应的施工技术文件,明确质量检验方法。 (2)施工技术文件应包含的内容: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要求及管理措施,包括水泥、掺和料、专用复合外加剂、砂、石等原材料品质的实际控制指标,原材料质量检验制度,保证原材料质量稳定的管理措施等;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振捣、养护等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要求及其实现措施;混凝土耐久性专项检查的方法、设备以及人员培训的落实情况;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的制作和养护所作出的明确规定;预应力结构和连接缝施工的专门操作细则和质量检验标准。 (3)施工和监理单位应事先确定并培训专门从事混凝土关键工序施工的操作人员。 (4)施工单位应针对不同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施工季节、环境条件特点进行混凝土试浇筑,验证并完善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发现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公路建设中使用非常广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都得到了实际应用,各种规范、标准比较齐全,但从实际施工来看,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结合南堡油田西线路二期工程的施工体会,着重从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全过程进行一些实用技术上的探讨。 1 准备阶段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准备阶段内的主要工作有:熟悉设计 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人员配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 和场设置,材料准备,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面的提供等。 1.1 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 熟悉设计图纸,招标文件及合同规定是准备阶段的首要任 务,通常由技术人员及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去做。通过详细的 分析和研究,可以掌握项目规模并准确的计算出沥青混凝土的数 量,为合理确定施工计划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了解业主意图,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更好的履行合同,维护双方利益创造条件。 1.2 人员配置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各工序相互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往往 是连续作业,所以人员配置都是双班制,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由桩身和连接桩顶的承台组成,其具有承载力大,稳定性好,沉降量小而均匀,施工方便快捷等优点。因此,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从各地的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在质量方面还是在经济性方面,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是,在施工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一些工程问题,现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对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进行详细地总结和介绍。 1.预制桩制作 预制桩较短的(10m内)可在预制厂制作,较长的因不便运输,一般在施工现场露天制作。方形桩边长通常为200mm~450mm,在现场预制时采用重叠法预制,重叠层数不宜超过4层,预应力管桩都在工厂内采用离心法制作,直径为300mm~550mm。 预制桩钢筋骨架的主筋连接宜采用对焊,同一截面内主筋接头不得超过50%,桩顶1m内不应有接头,钢筋骨架的偏差应符合有关规定。 桩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不低于C30,浇筑时从桩顶向桩尖进行,应一次浇筑完毕,严禁中断。制作完后应洒水养护不少于7d,上层桩
一、工程概况 佛山市和顺至北溶公路主干线是佛山市一环城际快速干线的一部份,全线长98km,双向14车道,设计时速100km/h,设计荷载公路I级,沿线地质较为复杂,地质报告显示以耕植土、淤泥质土为主,埋深1.5~7米不等,其地层分布大致耕植土、腐植土、淤泥质亚粘土,细粉砂层,风化残积土,强风化砂层,埋深8~12米,其中东线小于1.5米有32km,主路7.8km,辅路24.2km,低矮呈分布范围广,有些路堤明显偏低,地下水位高,排水不畅等特点;现以东线K28+200~K37+200段路基施工为依据,除两座持大桥外,有7km属低矮路堤和软基路段,结合该路段低矮路堤的特点及其资料进行阐述。 二、低矮路堤施工处理方法
近年来,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在公路建设中的运用越来越多,主要是用在大中型桥梁的基础及桩基承台上。其特点为混凝土设计强度高,单方水泥用量较多,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部温度较一般混凝土要大得多,结构断面内配筋较多,整体性要求较高。基础结构大多埋在地下,要求抗渗性能较高。从本人多年的施工和质量监督经验来看,混凝土的温升和温降与表面系数有关,单面散热的结构断面最小厚度在75cm以上,双面散热在100cm以上,水化热引起的混凝土内外最高温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结构,可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 1.1 水泥在水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