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课程 资料 论坛
  •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有哪些?

    建筑工业化的特征主要有: 一、设计和施工的系统性。在实现一项工程的每一个阶段,从市场分析到工程交工都必须按计划进行。 二、施工过程和施工生产的重复性。构配件生产的重复性只有当构配件能够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建筑、不同使用目的和环境才有可能。构配件如果要进行批量生产就必须具有一种规定的形式,即定型化。 三、建筑构配件生产的批量化。没有任何一种确定的工业化结构能够适用于所有的建筑营造需求,因此,建筑工业化必须提供一系列能够组成各种不同建筑类型的构配件。

  • 工业化建筑的设计与工艺

    设计成果的内容和深度是构件生产、施工阶段对设计需求的结果。而在工业化建筑中,设计与生产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便于生产制造中成本降低;生产工艺改进促使设计灵活性提高,设计与工艺成为了一个互利互进的关键环节。 从构件生产工艺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详图:制作适合生产的构件详图,包括模板图、配筋图 2.模具图纸设计:符合模具设计的初步构件图可以在构件外观尺寸确定后提供,设计师根据需要可审核模具图 3.模具加工:尽量考虑模具使用的通用性及重复利用率 4.工厂备料:设计确定构件的所有预埋件型号、外饰面材料、门窗型号等。 5.绑筋、组模、预埋:构件图中需明确表示配筋要求、预埋件的定位、防雷设置要求,注意位置避免互相干涉打架。 6.混凝土浇筑:构件图需表达不同构件所用混凝土的标号。 7.脱模、养护:构件图需表达脱模的吊点、吊具型号及位置。

  • 建筑工业化的现状与问题

    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取代传统建筑业中分散、低水平、低效率的手工业方式。它的重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我国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的需求,是缓解行业劳务紧缺的需求,也是促进全社会资源节约的需求。 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历程和现状 1993 年制定的《中国21 世纪人居报告》中提到“住宅产业”,这是建筑工业化在我国最早的体现。1995 年,国家启动重大科技产业工程项目:“2000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标志着住宅产业开始受到国家关注。同年,原建设部下发了《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加快了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步伐。1999 年,国家在总结“2000 年小康型城乡住宅科技产业工程”成果的基础上,开始推广康居示范工程,并将其作为住宅产业化的载体和发展方向。自此,我国的住宅产业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 2006 年原建设部下发《国家住宅

  • 建筑工业化是“改革”还是“革命”?

    建筑工业化是“改革”还是“革命”?

    建筑工业化是随西方工业革命就已经萌出的概念,工业革命让造船、汽车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随着欧洲兴起的新建筑运动,实行工厂预制、现场机械装配,逐步形成了建筑工业化最初的理论雏形。1974年,联合国出版《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中定义了“建筑工业化”:按照大工业生产方式改造建筑业,使之逐步从手工业转向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它的基本途径是建筑标准化,并逐步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 我国早在早在1956 年,国务院即出台《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并于1978 年,我国原国家建委在新乡召开了建筑工业化规划会议,会议要求到1985年,全国大中城市要基本实现建筑工业化,到2000年,全面实现建筑工业的现代化。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目标并未实现。目前我国大力发展建筑工业化的主要几类企业:房地产开发类企业、建筑工业化全产业链式企业、混凝土预制构件生产企业、钢结构生产企业、部品一体化生产企业等五大类。 我国建筑工业化

  • 建筑工业化的实践与忧思

    1 建筑工业化产生的背景 在我国,以房地产为代表的传统建筑业规模已经达到了史无前例的峰值,它一方面极大地加快了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但另一方面,其弊端也已显露无遗,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粗放型的现场人工作业,对城市、对生态、对产业结构都带来了极其严重的不利影响。面对这种情况,以全球的发展趋势来看,推动绿色装配式建筑必将成为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建筑业全面向工业化转型的必由之路。 2 建筑工业化的概念与特点 所谓建筑工业化,就是采用工业化的预制装配化技术,选用合理的可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将主要构件和部品在工厂按工业化、精确化、标准化的模式预制生成,再运输到现场进行就位与装配的建造过程。也就是将构配件的生产过程,由传统的现场浇捣砌筑,大量地前移至工厂车间里完成。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工业化建筑具有质量、成本、进度可控等优势,真正体现了“四节一环保”的概念。它既节约资源和材料,减少现场的湿作业,减少建筑垃圾,降低扬尘与噪音污染,又解决了传统建筑

  • 为什么要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

    我国为什么发展新型建筑工

  • 建筑工业化步入“规模实践”

    “今年计划在湖南实施工业化面积近700万平方米。”今日,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大住工)湖南公司总经理龙启满接受采访时称,由于政策利好,今年建筑工业化真正迎来春天,公司将在湖南“大展拳脚”。 作为我国建筑工业化的探路者和开拓者,截至目前,远大住工已经在这个行业里默默耕耘了18年,实施的工业化建筑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米(全国范围),产品涵盖保障房、商品房、别墅、酒店、办公楼等。 尽管如此,对很多市民而言,“建筑工业化”这个词依旧显得陌生。 《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一书对建筑工业化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建筑工业化是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简言之,就是提前做好房屋的各项配件,到时候安装浇筑即可。”龙启满称,尽管很多市民还不太熟悉,但从各项政策来看,今年中国建筑工业化迎来了真正的春天,从“概念宣传”正式步入“规模实践”。 龙启满称自己并非盲目乐观,对于建筑工业化,

  •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意义是什么?

    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意义是什么?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先行。而长期以来,建筑业分散的手工业生产方式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很不适应,必须改变目前这种落后的状况,尽快实现建筑工业化。发展建筑工业化的意义在于能够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

  • 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是怎样的?

    建筑工业化不仅是施工问题,而且与建筑、结构设计关系也极大。设计是龙头,应该为建筑工业化创造条件,建筑的结构体系施工,施工单位不能也无权决定或修改结构设计,就是一些建筑构件做法也都要经过设计认可,因此要求设计单位应该把建筑工业化揉在建筑结构设计的全过程中,为建筑工业化创造条件。设计成果的内容和深度是构件生产、施工阶段对设计需求的结果。而在装配式建筑中,设计与生产又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设计便于生产制造中成本降低;生产工艺改进促使设计灵活性提高,设计与工艺成为了一个互利互进的关键环节。 (一)工业化建筑的设计分析 1.从构件生产工艺角度来看深化设计需考虑以下几个环节: 1)构件详图:制作适合生产的构件详图,包括模板图、配筋图。

  • 推进建筑工业化有什么好处?

    推进建筑工业化有什么好处?

    推进建筑工业化有什么好处? 1、质量、安全、文明施工。 2、传统建造方式主要依赖的是人的“手工作业”,手工操作离散性较大,难以获得稳定可靠的质量;生产水平低、生产效率差、工人劳动强度大、劳动生产率低,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低,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3、建筑工业化能够无质量通病、低能耗低污染、生产效率高、管理信息化、安全事故降低、劳动强度小作业条件好。

  •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优势有哪些?

    相比与传统建筑业,新型建筑工业化主要在生产方式上、可持续发展上实现突破,体现了以下优势: 一是有利于提高工程建设效率。建筑工业化生产实现建筑构件和部品工厂化生产,现场机械化程度高,湿作业少,不仅缩短工期,而且大大减少施工人数,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是有利于资源节约,减少环境污染。新型建筑工业化进程中广泛采用节能、节水、环保技术,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明显效益,成为推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有效动力。 三是有利于提高建设工程质量与安全水平。建筑工业化生产是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减少人工操作,对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都有了极大的提高。 四是有利于提高建筑业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建筑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既涉及建筑本身的结构体系,也涉及建

  •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内涵是什么?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模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建筑工业化,在我国五十年代就已提出,但基本上都是从生产方式角度出发,当前所提的建筑工业化不仅仅只是建筑企业乃至行业的工业化生产及其在经济效益方面需要考虑的问题,更涉及环境、社会效益方面的可持续发展。

  •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施工监理

    新型建筑工业化:通过工厂化、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式来建造房屋,是一种建造方式的变革,把建筑产业从一个劳动密集型、粗放型的产业转变为集约型、科技型的产业。 我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为建筑产业化的施行做物质基础的研究工作,经过20多年的时间,发展了建筑标准化,建立了工厂化和机械化的物质技术基础。1998年《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住宅产业化”才正式在国务院文件中出现,2006年住宅产业化开始在全国试点推广。 一、对项目监理机构的基本规定 项目监理机构作为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的第三方,应对装配整体式构件生产、安装施工进行全过程监理,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进入施工现场或派驻构件工程前编制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作为全面开展监理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监理人员应对构件产品进行生产监造、对安装和施工部位、工作按照一般和重点要求进行巡视、旁站、平行检验。 3.总监理工程师应审核、签认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的质量检验评定资料,组织监理人员对准备验收的分部工程进行质量检查,执

  • 工业化建筑的结构体系简介

    工业化建筑的结构体系简介

    工业化建筑是指采用构配件定型生产的装配施工方式,按照统一标准定型设计,在工厂内成批生产各种构件,然后运到工地,在现场以机械化的方法装配而成的建筑。一、目前工业化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各自的特点:1.外墙挂板体系:内墙用大模板以混凝土浇筑,墙体内配钢筋网架;外墙挂预制混凝土复合墙板,配以构造柱和圈梁。便于施工,加快进度,提高建筑的工厂化加工,确保工程质量和不降低抗震能力的前提下节省建设投资。预制部件:

  • “空中造楼机”助力建筑工业化

    1956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强和发展建筑工业的决定》以适应工业建筑规模化建设需求,1995年国家发布《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以适应大规模住宅建设需求,2013年国家出台《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经过了三个重要发展阶段。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了“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目标;2015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将“加快建筑业改革发展步伐、推动装配式建筑取得突破性进展”作为2016年重点工作。 显然,国家层面对我国建筑工业化和装配式建筑的概念界定和提出时间表明了不同时期建筑业面临的问题不同,着力点也不同。我国正处于建筑工业化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建筑工业化面临的重大问题已不是简单意义的规模化建设需求,而是应对劳动力数量下降、用工成本增加、建筑品质要求提高、环境与资源承载力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的问题。

  •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应用前景

    在新型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国内的新型建筑工业化在城市新建建筑、存量建筑改造、农村住房建设、保障房建设等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一是城市建筑,包括新建建筑和存量建筑改造。我国年增新建建筑在10亿平方米水平,现有存量建筑约450亿平方米,且95%以上属于高耗能建筑,而国内目前真正的建筑工业化项目最多在百万平方米量级。 二是农村住房建设。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积攒的财富、80后90后农村青年的结婚建房需求、邻里间的攀比心理等,促使近十年来广大农村遍布1-3层平房,这些低层建筑外观和内部装修几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毫无美感可言,且建筑质量问题频现。轻钢龙骨结构+内外保温墙体的低层建筑,具有完工周期短、外观精致、可拆卸等特点,在取代部分农村新建和翻建住

  • 设计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灵魂

    新型建筑工业化产业的发展壮大,设计起决定的作用。设计师要为消费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居住环境和生活空间,通过安全防范,物业管理,智能化集成等技术,提高居住小区的附加值,达到住宅商品的优化。设计小区应根据当地的条件和要求,合理安排生活服务各项设施,完善住宅的各种配套工程。新型建筑工业化设计要研究住宅商品的市场行情,即哪种住宅在什么情况下受欢迎有市场。

点击加载更多

建筑工业化

建筑工业化专题,为您提供建筑工业化相关的专业交流帖进行参与,欢迎您参与建筑工业化 相关的专业交流讨论,更多建筑工业化相关内容请访问

土木在线论坛

相关帖子

 

分享用户量

 

下载热度

 

建筑工业出版社

建筑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