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门式刚架的檩条间距系1200~1500mm,而对应彩瓦厚度应该多少?而且广东这边很少有檩条间距超1200mm的~~~~
我在哈尔滨雪荷载0.45kn/m2,风荷载0.55kn/m2,屋面复合板荷载按0.2kn/m2,请各位帮忙了!!!
如题,檩条的间距可否作为上弦杆的平面外支点啊,2号杆件平面内长度为1507,那么平面外长度可否为1500呢,檩条间距1500,还是1507+1457=2964
本帖最后由 sjwluobo 于 2014-8-11 20:10 编辑 混凝土规范8.4.3条说的是搭接接头中点位于某一链接区段长度内的搭接接头属于同一连接区段,可是条文说明里又说,当搭接钢筋端部距离不大于搭接长度的30%时,均属于同一连接区段的搭接接头。感觉有点绕,求指点。
箍筋间距可以以10为模数吗?就是@11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那样,施工单位可以做吗?设计院有这样设计的吗?
我们用PKPM里面的STS软件计算门式刚架,并且生成施工图之后,一般都会发现,自动生成的门刚柱脚的链接方式如下(以柱脚铰接为例):,我发现:地脚螺栓(右侧标注)的最大间距是145x2=290(螺栓中心距离),但是钢结构设计规范8.3.4图表规定:中心间距(外排)的最大容许距离8d0或12t,以上图为例,8d0=8x29=232; 12t=12x20=240, 均小于如图所示的290,所以请教一下,地脚螺栓的最大最小容许距离不是按钢规8.3.4控制的吗?如果不是的话,是按什么规范控制的呢?请各路大神发表一下看法。
>8.6.2第七款“其它单层和多层建筑室内消火栓的间距不超过50m”,对于50m,能保证两股水柱吗?是不是一个消火栓做两根水龙带。
你好!第一次来到这里有幸看到你的留言,我想问一下怎样根据热负荷确定管间距,北京市地暖规范中给出的不同地面层地板向房间的有效散热量准确吗?如果根据这个那嬷每个房间的管间距都可采用300mm,但是我们施工采用的基本上为200、225mm。我想请教以下你们不同房间的管间距怎样确定?拜托了!在这里先行谢过。
我们现在这个工程正处于地下室顶板钢筋绑扎阶段,钢筋面筋和底筋间距@150双层双向,拉钩设计要 求间距<=500成梅花型布置,我们现在的做法如下图,但本人觉得横向或者纵向中完全可以隔一排布置,这样保证了每个 拉钩距离他最近的拉钩点都在500以内,如:同一排150*3=450,满足要求,斜对角为150*150+300*300开方亦小于500, 300*300+300*300开方仍旧小于500,不知道大家怎么看,还想得到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最后发下我们这实际施工的图:
我做了个项目(框架办公楼),业主要求做了好几处的造型,其中屋面存在弧形挑梁,墙面存在弧形夹层梁,因此墙面檩条和屋面檩条也出现需要做成弧形,而加工工厂方面条件有限,几根特殊的异形檩条提议处理有2:第一采用黑皮檩条加工(原定镀锌檩条),然后加工后上漆;第二采用槽钢代替檩条。请教遇到过这些问题的高手们如何处理好这类问题呢??谢谢先!
门刚上规定檩条一般设成简支型的,也可设置成连续的。但是连续的檩条的搭接长度要厂家实验确定。那位大侠有这方面的经验。多多指教。
砌体规范5.1.3说计算H时,S为房屋横墙间距而6.1.1.1和6.1.2.3说明S为相邻横墙间的距离和相邻壁柱或相邻构造柱间的距离。这不是矛盾的吗?????
已经建成厂房,甲方要求将原有阳光板改为采光通风器,柱距边跨7.5m,中跨7m,6,不等,檩条为Z220X75X20X2.2,玻璃丝绵复合板,咬口外板,打钉内板,风载0.55,雪载0.65,考虑雪载加倍,一类分区,请问如何加固?谢谢各位大侠
屋面坡度7.13度,檩条跨度是6米,在中间设置一道拉条,檩距1.5m,钢材是235的。活载0.35km/m2。檩条自重0.05km/m2压型钢板0.30km/m2用1KN的检修荷载计算,为什么强度老是达不到要求?还有检修荷载必须得算嘛?
框架结构采用独立基础,独立基础的埋深不同,请问相邻两个基础的高差怎么确定?有可查阅的规范规定吗?请各位赐教,谢谢!!!
(1)在什么时候需要设置双层拉条,拉条的设置是为了抵抗翼缘的受压。当有风吸力时需要考虑双层拉条,但是有没有一个范围,蔽日风吸力达到多少的时候?或者说只要稳定性计算通过,有风吸力也可以不用在下翼缘设置拉条?(2)另外,在用TST计算檩条的时候,结果文件中有一项为檩条能承受的最大的轴向力的设计值,需要考虑吗?有时候为0,这个是怎么考虑的?(3)撑杆也是设置在1/3的檩条高度处吗?(4)采用双层拉条的话,撑杆、斜拉条也都是双层的吗?
跪求各种管道埋设时的相互位置关系和规范要求的间距比如污水管和给水管、雨水管、燃气管之间的相互位置和之间的间距谢谢大家,多多帮忙
石材幕墙离结构有1000mm的间距,我钢结构高度每1200拉一根斜撑,能过不?立柱为100*50的方柱中间用8#槽钢与5#角钢拉起的
种植法桐苗,法桐苗的种植间距是关键。在种植过程中法桐苗如果太过稀疏,影响种植密度和收益。如果太过稠密,影响法桐苗质量和管理。合理的调整法桐苗的种植间距是种植好法桐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部。 一般认为法桐苗种植密度为株距为1.5米—2米行距为2.5米为宜。两年后可抽出一半出售!管理可以使用机械化微耕机除草和旋耕。 法桐苗的种植技术法桐扦插后需及时灌足保命水,过10~15天浇足发芽生根水,及时松土除草提高地温,促进早发芽,早生根,提高育苗成活率。第二次施肥在苗高100㎝左右,40㎏/亩;第三次在苗高150㎝左右,60㎏/亩.8月中旬以后,停止施肥浇水。除草:除草对于保苗很重要,因此应“除早”、“除小”、“除了”。不要等杂草长出很高或者很多以后再除,因为杂草比幼苗生命力强,它会强烈的争夺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 小苗生根期间,杂草可用手拔除,生根后再改用小锄松土锄草。病虫害防治:在生长期间,极少发生病虫害。要特别抓住提高法桐质量最科学、最经济、效果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