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正在用PKPM做一个二级剪力墙机构,关于约束边缘构件一些疑问,请前辈指教:在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到LC的范围,其中LS部分承担了竖向受力钢筋和箍筋,LC-LS的范围按照一半的配筋特征值计算拉筋面积,是不是拉筋拉在墙的竖向钢筋上,也就是说在剪力墙生成的菜单中设定拉筋的间距要和墙的竖向钢筋间距一致。我在别人的图纸上看到只画出LS范围的配筋,LC范围只简单的标了一个尺寸,那么LC-LS范围的拉筋怎么体现呢?
我做一18层住宅,地下两层储藏室,底部加强区为地上两层,约束边缘构件为地上三层,在pkpm中画剪力墙是四层以上还有约束边缘构件啊?
重叠部分的箍筋面积重复计入吗?我看施兰青的书上是不重复计入的,但是我们院手核的时候考虑了,说是新规范规定的,没理解出来哪的新规范规定的。并且新规范说可以计入一部分水平分布筋,考试的时候该怎么考虑?
此工程20层 7度0.15 三类场地 下部两层地下室 C30砼 三级钢 下面有个约束边缘构件的钢筋直接是和pkpm计算出的钢筋对不起号来 还望大家多帮助我一下 在这里谢谢了 下面上图 这是pkpm的计算结果 我就很纳闷这3350 是怎么算出来的 下面是我自己做的构件图 配筋率1%以上 构件箍筋也没问题 但是就是不知道他这个3350怎么计算出来的还望高手点拨
请教下各位高手,2010年版的PKPM,四级剪力墙结构,在wmass文件中关于“约束边缘构件与过渡层的层和塔信息”总是显示有1~4层要设置约束边缘,这个怎么调整;
前一段时间看到一幅剪力墙的墙身图(这栋楼高90米),在屋顶层的个别地方也设置了约束边缘构件,一直想不明白,看了《高规》。还是不懂。顶层不是一般只用设置构造边缘构件就可以了吗,请高手指点。
地下室顶板不作为嵌固端,与地下室外墙相关的剪力墙墙肢,由于地下室外墙分担了部分轴力,使地下室层的轴压比小于0.3,而地上一层的轴压比大于0.4,因为设置约束边缘构件的轴压比的依据是嵌固层的轴压比,请问这个墙肢要不要设置约束边缘构件。谢谢!
请问,关于《高层》9.2.2中2,“底部加强部位角部墙体约束边缘构件延墙支的长度宜取墙肢高度的1/4”,这里的墙肢高度的1/4是lc?还是约束边缘构件的阴影部分?
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可否改为一个大箍筋,加单肢箍的方法做。如下图。
这样设约束边缘构件对吗?中间500x500的是框支柱
1、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内纵筋能否采用两种不同直径的钢筋?2、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内纵筋间距是否按照框架柱纵筋间距不宜大于200进行放置?3、约束边缘构件阴影区截面尺寸仅满足规范要求,但配筋较大,若强行配置纵筋间距过密,是否能加大阴影区截面尺寸以满足配筋要求?以上问题本人不确定能否给予指导,非常感谢!
抗规规定的暗柱箍筋配筋范围为bw,且不小于400mm,混规规定加了条不小于lc/2,这个到底要不要考虑lc/2?各位大侠是怎么理解的?
请前辈指导一下,有一点不懂?按2010高规,7。2。14 及表7。2。14,规定,3级剪力墙底层轴压比大于0。3,就在加强区及其上一层设置约束边构,但如果我地下一层为300厚墙,1层180 厚,1层超0。3,地下一层不超0。3,边缘构件设不设?如果设,设置范围应是几层?
请教:高规7.2.15条第3款“约束边缘构件内箍筋或拉筋沿竖向的间距”指的是阴影区需要满足,还是阴影区与非阴影区均需满足,谢谢!
本帖最后由 bbgsliu 于 2014-10-28 13:43 编辑 为了发挥约束边缘构件的作用,国外规范对约束边缘构件的箍筋设置还作了下列规定:箍筋的长边不大于短边的3倍,且相邻两个箍筋应至少相互搭接1/3长边的距离
约边体积配箍率,照搬公式算极易。 间距一百或百五, 皆为均布非加密。 【注释】约边:约束边缘构件。<
高规9.2.2说:底部加强部位角部墙体约束边缘构件沿墙肢的长度宜取墙肢截面高度的1/4,约束边缘构件范围内应主要采用箍筋。然后我的问题是:此1/4定义的应该是lc的长度吧,那阴影区的长度还是按7.2.15中有翼墙的范围定?
剪力墙约边构件, 置墙端位受局限。 有无影自有两区,<
地上18层,地下2层,嵌固端在基础顶,底部加强区设置约束边缘构件,地下1,2层约束边缘构件怎么设置呢,是把地上的约束边缘构件直接落下去,还是按地下重新计算约束边缘构件尺寸和配筋呢
如图,云线中的箍筋可以换成拉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