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wuwei1101《王澍建筑作品》 陶瓷屋外一景,设计者:中国,金华,王澍。洛杉矶——普利兹克建筑奖的评委团在星期一宣布,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了2012年的普利兹克奖,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上对环境问题的身先士卒和细心关注。
不善与开发商博弈 中国建筑师是“听话的孩子”? 卫生间终年见不到阳光,厨房窗小难排油烟,卧室推窗就是停车场,图纸上的绿地实际变成了车位……这些商品房设计缺陷或开发商私自变更设计的毛病,成为很多购房者常常提及的烦心事,一位美籍华裔设计师最近考察了一些中国内地房地产业后,得出一个结论,内地设计师是一群“听话的孩子”,对开发商俯首帖耳甚至无视开发商对自己作品的私自篡改。这一说法实际上捅到了设计师的痛处,内地一些专家对此表示赞同,认为国内房地产开发一直以来以开发商为中心,设计者缺乏话语权,导致了很多“垃圾产品”出现,直接缩短了商品房的使用寿命。
作为一个建筑师来说,感觉到累只是表面现象啊,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为什么感觉累,你是一个建筑师还是一个画图匠,真正的建筑师要付出的是脑力劳动。而你们的累大多是体力的劳累。这是中国建筑师的悲哀啊,知道吗/ 中国的13亿人口的大国,自己的著名建筑的设计有几个是国人设计的啊,自己出不了好的方案,只有做劳累的施工图,有的只是画图匠啊/怎么不累啊?
建筑设计其实是个笼统的说法,他应该是综合了结构,设备,景观的方方面面。譬如在美国,建筑师的责任不只是建筑设计而已,他还是整个设计团队的领导人。他的工作有一大部分是在做协调,也就是水平的协调。协调大家的工作不会有矛盾,包括了管线综合。也许建筑师拿的钱不是最高的,但是肯定责任是最多的。而其他的人都认同这样的安排,已经成了行业惯例。但是在中国就不行了,建筑师很难管的动其他的设计人员,特别是原来国营设计院的,私人设计公司好一点。除此之外,各个专业之间也缺乏水平协调的观念,所以形成各干各的活,工作经常打架。
最近一期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出2007年世界十大建筑奇迹,北京荣占三席--中国国家体育馆“鸟巢”、央视总部大楼以及北京当代万国城。其中,“鸟巢”由瑞士建筑师赫乐佐格和德梅隆设计,央视总部大楼则由茶兰建筑师雷姆.库哈斯设计,北京当代万国城的设计师是美国建筑师史蒂文.霍尔。在中国一些大城市,很多新建筑都出自国外建筑师之手,中国正在成为国外建筑师的“乐园”。我们是拥有五千看文明史的国度,我们自己曾经推出的世界建筑奇迹还少吗?国内建筑师们难道就没能力拿作品吗?据了解,我们的建筑师在国内没有与洋建筑师平等的实验舞台,以及没有同等的待遇。这些年来国内各地都在“攀高斗富”、“崇洋贪新”,已经把“洋大师”推崇得像个“超级明星”。以至形成这样的一个模式:地主上舍得花钱,而“洋大师”设计起来,便是“人有多大胆,设计便有多奇,耗费便有多高”,根本不考虑建设成本,而且还有些作品只是“洋大师”的一个设计概念,其余都是由咱们的建筑师来操刀完成。哎,再这样下去啊,我们的城市不再有亲切场所,也会失去民族的文化,值得深思啊......
由荷兰设计师库哈斯设计的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模型,该建筑目前正在施工阶段。
德国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
2012年,在公众议论中风头最劲的建筑,当属苏州东方之门。这座被起了“秋裤大楼”、“丝袜大楼”等多个绰号的建筑,至今仍在顽强而固执地坚持着当初的设计风格,不悔初衷。面对大众的口诛笔伐,业主方坚定地认为,东方之门是一座好建筑,而且,要在全国盖更多的东方之门。 安徽建筑设计院招聘首选网站一览设计英才网在翻阅有关该建筑的数篇评论后发现,鲜有建筑界的业内人士对其发表看法,对其的口诛笔伐大多来源于社会类新闻和网络评论。“我国的建筑教育是匮乏的,普通民众鲜有机会了解建筑的专业知识,但人们对于建筑又有很高的评论热情,这就导致人们只能从外观去判断一个建筑的好坏,将好建筑等同于好看的建筑,这是一个误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一位教授说。 “这是一种装饰性的思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小地直言不讳,“如果我们都基于这种概念进行判断,那么建筑很容易就变成满足业主方形式上的需求。这种趋势会形成建筑教育、建筑评论、建筑创作以及公众对建筑在思想上的认知混乱。这种争论和建筑领域本身的、内在的东西并没有太多关系,而是外行对建筑的评论,然后建筑师用外行的话来打口水仗。这种评论的
domus+78位--中国建筑师设计师[ 本帖最后由 rayho2038 于 2011-1-8 15:54 编辑 ]
我一直有个很确定的看法,中国建筑师和设计院做的施工图根本不是施工图,或者说完全没有达到施工图深度,最多相当于国外的扩初设计深度(Design Development)。据我的观察,施工单位拿着这样的图纸,有很多东西都没办法按图施工,甲方拿着这样的图纸也不能很准确地确定造价,因为还要确认和补充一些更具体的材料做法和节点。除去一些人为的因素,比如甲方给的设计费太低,时间太短工期太紧导致没时间完善图纸这一类问题,我认为在技术上最直接的原因是大部分的设计单位还在用标准图做设计。在目前的情况下,大部分的标准图不可能很准确完整地指导施工,只有生产厂家提供的单项产品图集和技术规范或指引才能做到这一点。
中国建筑师的悲哀,你还会别的吗?核心提示:安徽阜阳颍泉区耗资千万元建白宫式政府办公楼,建筑整体为欧式风格,“如果不是红旗,不知在美国还是中国”。单是正门前近一层楼高的大理石阶梯就花费了50万,而全区农民人均收入不过两千多元。 “如果不是红旗,不知是在美国还是中国” “师傅,你们这里哪个地方的建筑比较漂亮啊?”当记者乘坐的出租车行驶在安徽省阜阳市的大街上时,记者跟司机攀谈起来。“白宫。”司机回答非常干脆。 “白宫?哪里会有‘白宫’啊?”“颍泉。”同样的询问记者进行了好几次,选择的对象也不尽相同,除了出租车司机,还有路边的摊贩、酒店的服务员等。虽然他们的回答并不完全相同,却也大同小异,即都认为颍泉区的“白宫”盖得漂亮。 这究竟是一栋什么样的大楼呢?它又是怎样赢得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漂亮”的呢? 汽车驶出阜阳市区进入105国道北向不几分钟,顺着司机手指的方向,一个巨大的白色半球形拱顶进入记者的视野
21-30德国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
31-40德国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
51-60德国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
41-50德国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
91-102德国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
81-90德国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
71-80德国建筑师在中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