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理论基础【第2版】(下册)_陆明万_2001年[ 本帖最后由 a07503009 于 2009-11-4 09:27 编辑 ]
应会员wys2004要求,现上传弹性理论基础【第2版】(上册)_陆明万_2001年
弹性理论基础【第2版】(下册)(陆明万 罗学富)
此书是清华大学著名力学教授陆明万所著弹性理论基础。
:)
此书是清华大学著名力学教授陆明万所著弹性理论基础。
电子书《重力坝的弹性理论计算》
什么是弹性基础?如图,弹性基础考试抗扭是什么意思?
数学弹性理论([法]P.G.希亚雷著 石钟慈 王烈衡译)科学出版社,1991年
铁摩辛柯的弹性理论,不用多说,经典著作,还是值得看看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声音的基础(原因的理论分析)
1。桩基础拉梁0.1N法的具体的计算步骤是什么?这样把10%的柱轴力转为拉梁的荷载?2。桩基础的承台基础拉梁还会承担上部结构传下的弯拒。怎样去考虑上部结构传给拉梁的弯矩?
传感与检测技术理论基础,是幻灯片的。
双向板按弹性理论计算时,边界应如何考虑?书上说沿楼盖周边根据实际支承情况确定,当楼盖周边支承在框架连梁上时,按简支还是按固接考虑?我看有的书上按固接,有的书上又认为是简支,到底那种正确?
五、六十年代,国内工程界流行三本书,铁木申科、热莫奇金和费罗宁柯-鲍洛第契。后者的著作,曾由朱广才等译成中文,1958年出版。这里提供的,是前苏联和平出版社1963年的英文版。非常清晰,是从国外的一所大学的内部网站下载的。
弹性计算:是根据弹性薄板小挠度理论的假定进行的。一般通过调幅来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属于传统的结构计算理论。塑性计算:假定板为四边支承的正交异性板,板在极限荷载作用下发生破坏,在板底或板面的裂缝形成塑性铰线体系且铰线沿板的周边、在四角及板中部把整块板划分成四块梯形或三角形的小节板,采用极限平衡法进行板的内力分析。各种双向板可按弹性进行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2.7规定),同时应对支座或节点弯矩进行调幅(5.3.1条规定的,其实这也是考虑塑性内力充分布);连续单向板宜按塑性计算(《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3.1条规定),同时尚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或采取有效的构造措施。承受均布荷载的周边支承的双向板,可按塑性铰线法或条带法等塑性极限分析方法进行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设计(《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5.3.2规定),同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塑性计算适用条件(CECS51 : 93):对于直接承受动荷载的构件,以及要求不出现裂缝或处于侵蚀环境等情况下的结构,不应采用考虑塑性内力充分布的分析方法。受力钢筋宜采用HRB335级、HRB
桩筏基础设计的理论研究
我设计的桩承台拉梁尺寸为300x700mm,梁顶标高与桩承台顶标高一致,由于上部荷载较大,如果节点采用铰接拉梁的配筋很大,我考虑按照弹性地基梁方式计算,在图中我写了一句“基础施工完后用素土回填,并压实“,我不知道在施工时这样做能不能达到效果?还有计算弹性地基梁时是否一定要先输入地质情况?望高人指点,谢谢
肖教授理论基础课件,共享!
有一个高层建筑的基础,地基是黏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是220kPa,采用的是筏板+CFG桩处理地基。筏板是同事在做,CFG桩处理地基是外单位配合我们在做。上部结构传到筏板的竖向力,筏板周围约400 kPa,中间核心筒550 Kpa。按照常规的设计,筏板周围的CFG桩布疏一点或短一点,筏板中间核心筒布密一点或长一点。可CFG桩处理地基的技术人员来我们单位交底,提了一个理论,说核心筒的桩没必要加密或加长,和周围一样即可。这个理论是这么说的,筏板对土有很大的下压力,筏板四周的下压力对中间的土有很大的约束作用,筏板中间的土就可以用筏板周围的下压力进行深度修正。这个压力就是上部传下的向下竖向力,400 kPa左右,这个压力折算到中间土的修正后,中间土的承载力能有很大的提高,能提高300多Kpa的承载力。所以筏板中间的土承载力足够了。从这个理论出发,筏板只需要在筏板周围布CFG桩即可,中间核心筒的位置即使不布桩,也能满足承载力的要求。这个理论的依据在哪?反正我是找不出来,大家有什么见解吗?